美國「超級高鐵」簽約貴州銅仁 能否落地尚面臨政策、技術等限制

今日(7月19日)上午,貴州銅仁市與美國超級高鐵公司Hyperloop TT(以下簡稱HTT)在貴陽市舉行《超級高鐵體驗線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此項協議為HTT與中國簽署的第一份Hyperloop超級高鐵線路協議,也是HTT繼2018年初在阿布扎比和烏克蘭簽署協議後的全球範圍內第12份協議和第3份商用協議。

今日下午,一位HTT公司公關團隊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選址銅仁,一方面是看重貴州的政策優勢,國家給予其眾多政策支持,其中就包括貴州三大試驗區——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另一方面,銅仁地形特殊,對於軌道和項目優化建設適應不同地形,也提供了機會。

HTT公司:因政策優勢、地理條件選擇銅仁

19日中午開始,有外媒突然報道稱,HTT於貴州省銅仁市啟動中國首個Hyperloop超級高鐵線路,初始運營總里程10公里。這引起外界不小關注。

隨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銅仁市發改委方面求證到,項目確已簽約。

美国“超级高铁”签约贵州铜仁 能否落地尚面临政策、技术等限制

HTT公司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合作協議由銅仁市政府下屬國有企業銅仁交通旅遊投資集團與HTT公司簽訂。協議約定,銅仁市政府與HTT公司將分別以1:1的出資比例在銅仁市成立合資公司。項目啟動後,銅仁市政府將協助合資公司負責辦理認證、立項、規劃、審批、土地、施工和建立規範該新技術的規章和規定的手續;HTT公司負責本項目順利實施所需的全套技術和研發工作,以及必備的關鍵設備、測試儀器、系統軟件和維護。

項目分兩階段建設,第一階段,雙方將共同建設一條不超過10公里的商業真空管道超級高鐵線路;第二階段,雙方利用第一階段成果,在此基礎上延長該線路,使長度適用於商業運營。項目如果進展順利,雙方還將在銅仁建設一個配套產業園。

HTT公司CEO德克·阿爾伯恩(Dirk Ahlborn)表示,貴州銅仁的地形條件有利於公司與合作伙伴改進各種施工方法。

HTT公司公關團隊人士向記者表示,貴州方面的政府政策支持,對於HTT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另外貴州銅仁地形特殊,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機遇,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來優化我們的(項目)建設。”

HTT公司方面介紹道,與銅仁的協議,也是公司繼2018年初在阿布扎比和烏克蘭簽署協議後的全球範圍內第12份協議和第3份商用協議。

關於另外兩個項目的進展,前述HTT公關團隊人士透露,阿布扎比線路已準備開始施工,目前建設長度也是先從10公里開始,先做商業體驗線,之後會計劃做完整線路。

能否落地尚面臨不少限制

超級高鐵是將乘客或者貨物安放進艙中,使用真空管道技術,以接近音速的速度遠距離運輸。早在1904年,美國學者羅伯特·戴維就已經提出真空管道運輸的設想。2013年,有著“科技狂人”之稱的馬斯克對真空運輸這一概念進行了豐富,提出了超級高鐵的理念。

而自從真空管道運輸的概念提出以來,有不少公司和機構都積極致力於項目的研發。其中,ET3公司是開始得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家。早在2013年,ET3公司就曾公佈將建造一個長達4.8公里、時速為6500公里的模擬系統,用以試驗膠囊旅行的概念。

HTT是一家創新型運輸科技公司,專注於落實超級高鐵。公司2016年5月於美國內華達沙漠裡的測試,引起外界巨大關注。

前述HTT公司公關團隊人士稱,“Hyperloop(超級高鐵)是馬斯克先生提出的概念,而我們是第一家基於這個概念開始生產超級高鐵的公司。”其進一步表示,公司與馬斯克先生在資本和投資方面都沒有直接關係。

在介紹公司項目進展時,前述HTT公關團隊人士表示,他們發現,“其實線路建設的難點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法規上的跟進。”其進一步解釋道,“因為高級地鐵不是傳統的飛機、火車,而是一種新的交通方式。我們一直是跟政府一起在制訂相應的安全規範。”

而對於HTT在超級高鐵技術上的進展,前述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在法國圖盧茲有自己的實驗園,目前正在建一個320米的測試軌道,還有一個一公里的測試軌道打算2019年開工建設。”另外,其還介紹道,HTT第一個全尺寸的客艙將於2018年9月完成施工並在圖盧茲進行展示。

對於超級高鐵來到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的態度相對謹慎。7月19日,趙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認為對於發展超級高鐵要特別慎重,首先是安全問題,其實從其本身的商業應用而言,前景也比較小。

“中國人口規模大、密度高,屬於大運量,而超級高鐵的運量不夠大,僅適合少數人,因此超級高鐵在中國的應用前景不是特別明朗,作為技術研發可以在其他領域應用,但超級高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還很遙遠”。趙堅如此表示。

而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鐵專家王夢恕看來,真空管道運輸的可行性值得懷疑。他曾指出,目前,磁懸浮列車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許多無法克服的障礙,更不用說建立在懸浮技術基礎上的真空運輸了。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