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區塊鏈技術「獨寵」金融行業?

歷史上每次的金融變革都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從傳統金融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都是基於安全的條件下,以金融業經營成本的降低和資金週轉效率的提升為訴求,使信息的加工能力滿足決策的要求,從而不斷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

為什麼區塊鏈技術“獨寵”金融行業?

為什麼區塊鏈技術“獨寵”金融行業?

金融是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因子,而金融科技乃是新型金融活動的重要載體,區塊鏈技術則是金融科技的核心技術之一,再次掀起了金融變革的浪潮。早期的區塊鏈技術幾乎集中在金融及相關的領域,這與區塊鏈和金融之間的屬性互補高度有關,兩者都有資產價值轉移的內在邏輯。實際上區塊鏈所帶來的分佈式記賬理念不僅僅能夠為商業交易服務,它可以被用於處理更廣義上的價值轉移。而這一些工作在實務中恰恰是金融的核心領域。區塊鏈從技術上解決了金融領域的部分痛點問題,同時其去中介化和金融脫媒的屬性給金融行業帶了巨大的變革。

區塊鏈是在對等網絡環境下,通過透明和可信規則,構建不可偽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塊鏈式數據結構,是一個由群體維護的共享賬本系統,它能夠可靠記錄、追溯任意兩個參與者之間直接進行的交易,讓鏈上交易更具公平性,價值轉化更便捷安全,加快了貨幣流通。區塊鏈的分佈式結構以及基於數學算法的低成本信任建立機制為金融領域創新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思路。

區塊鏈技術進入3.0以來,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研究區塊鏈,各個行業都在尋找區塊鏈的應用場景,而在這些行業當中,莫過於金融最適合區塊鏈技術,金融之所以適合區塊鏈技術落地,在於金融行業的許多痛點都要解決,如金融欺詐、跨境支付、跨行轉賬的效率低以及運行成本高等問題,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與當前的技術存在交叉,在“技術為土壤、金融為催化劑”的環境中,區塊鏈技術可以無成本地融入現有的金融體系,將是未來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

目前來看,發達國家均已從戰略層面開展區塊鏈的研究和應用。美國、英國、俄羅斯等探索區塊鏈在金融體系建設方面的應用;日本、韓國等鼓勵支持數字貨幣、區塊鏈基礎設施等層面的發展;新加坡政府則試圖抓住區塊鏈發展機遇大步轉型成為國際金融科技中心;澳大利亞政府專注區塊鏈金融監管、區塊鏈國際標準等,力爭在金融領域管理及國際標準方面挖掘區塊鏈潛力。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的區塊鏈技術創新和企業應用研發也在蓬勃發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後成立了一系列聯盟,促進區塊鏈的發展,例如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陸家嘴區塊鏈金融發展聯盟等。國內互聯網巨頭提前佈局區塊鏈發展,騰訊2016年9月與上海華瑞銀行共同開發區塊鏈銀行間聯合貸款清算平臺、2017年4月發佈《區塊鏈方案白皮書》、11月發佈區塊鏈金融級BaaS開放平臺等。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在對等網絡環境下,通過透明和可信規則,構建不可偽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塊鏈式數據結構,是一個由群體維護的共享賬本系統,能夠可靠地記錄、追溯任意兩個參與者之間並且直接進行的交易。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特性對於提高金融效率有天然的優優勢(即去中介化和金融脫媒)。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區塊鏈應用從概念驗證走向真實的、大規模的金融環境,如果所有的金融系統能夠實現去中心化的實時結算和清算,不僅僅將極大的提高全球金融效率,並且由此能夠改變全球金融的格局。當前全球範圍內,區塊鏈已實現的應用以及發展過程的趨勢,在金融領域主主要表現如下:

1.數字貨幣

截止目前為止,數字貨幣仍是區塊鏈在全球範圍內覆蓋最廣、產品種類最多、也最為人所熟知的應用。按照目前仍成功“存在”的區塊鏈數字貨幣誕生時間、流通市值與知名度等角度出發,可不失一般性地分為比特幣(BitCoin)以及其他與比特幣構成競爭關係的貨幣,即“競爭幣”。

比特幣自2009年誕生以來,已發展為被接受程度最高,知名度最高的區塊鏈數字貨幣。由於其每四年減少50%派發的特殊發行機制的存在,天生的稀缺性等原因,導致其受追捧的熱度呈現“幾何級數”增長。在比特幣的有關“競爭幣”中,以萊特幣(Litecoin)、以太坊(Ethereum)等最為知名。而比特幣本身與“競爭幣”的區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區塊鏈數字貨幣發展需求與趨勢。其中,較為典型代表是以太坊,體現出的發展趨勢包括簡潔性、通用完備性、無歧視性等。其中,通用完備性體現了區塊鏈數字貨幣從最初簡單的非圖靈完備向圖靈完備性發展的需求,體現了區塊鏈數字貨幣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但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日益成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我國及多個國家叫停了交易。

2.股權交易與眾籌結算

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基本特徵,利用不可更改的密碼與交易記錄,分佈式共識機制等來構建參與主體之間的“去中心化信任”(Decentralizedtrust),從而大幅度提高傳統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的風險,是區塊鏈技術的最基本、最核心應用之一。除了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之外,債券、股權等金融資產的交易、也正在逐漸成為區塊鏈技術的典型應用場景。

納斯達克(Nasdaq)正式推出了區塊鏈產品Nasdaq Linq,一個私人公司股份管理工具,為創業者和風險投資者提供服務,納斯達克也因此成為第一個進行區塊鏈概念驗證的金融機構。納斯達克首次使用了區塊鏈技術來完成和記錄私人證券交易。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批准了在線零售商 Overstock.com通過區塊鏈技術在 互 聯 網 發 行 股 票 的 計劃。在此之前,Overstock.com已經使用區塊鏈發行過私募債券,本次是屬於升級到發行公開證券。

美國紐約 consensus國際共識大會隆重召開,會議上美國特拉華州州長Jack Markell提出:將州檔案記錄轉移到開放的分佈式賬本中,並且讓在該州註冊成立的企業在區塊鏈上追蹤股權和股東權益。這是政府主導推廣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證券數字化的里程碑事件。

3.交易結算與審計

除了貨幣流動、股權等金融資產的流通,以及有關的技術應用特性之外,出於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等功能特性,使得合同交易的達成、交易結算,經濟行為的審計,都已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可預期的覆蓋對象。

傳統的銀行與保險等金融業在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交易結算,提高結算安全性、提高結算效率——實現結算的即時性等方面興趣濃厚。創立於2015年9月的R3公司,建立起R3CEV——面向銀行的區塊鏈聯盟,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其在很短的時間裡,已經彙集了全球除中國之外最大的42家金融機構。

五家保險和再保險公司Aegon、Allianz、Munich Re、Swiss Re、Zurich共同成立區塊鏈保險業聯盟B3i——完全由保險機構自己成立的聯盟。截至2017年,聯盟的成員已經擴大到15位。聯盟成員旨在探索分佈式賬本技術,提高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間數據交換的效率。

即納斯達克正式推出並應用了區塊鏈產品Nasdaq Linq之後,紐約互動廣告交易所(Nyiax)宣告進入試點階段,納斯達克是其合作伙伴,為其提供技術支持。根據其首席產品與技術官的申明——“在保障性合同基礎上交易,能夠提高交易效率,減少交易雙方不必要的成本和風險。Nyiax利用納斯達克金融框架架構和尖端技術,整合了區塊鏈、雲交易和清算技術”。

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技術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數據開發、審核過程中的關鍵信息隱私保護,而基於多重簽名的數據驗證機制又能夠確保一定程度上的數據審計公開性,同時,區塊鏈通過將數據的產生與流轉實現可驗證不可篡改的記錄,也將提升會計、審計的效率。作為全球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已經與多家創業公司 合作建立了20 種可行區塊鏈原型,其中的4 個原型在 Consensus區塊鏈會議上進行了實時演示。

4.徵信

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在廣大範圍內的共識驗證等特性,有望有效解決傳統徵信所面臨的信息共享程度低、數據質量差、信息與隱私保護難度高等瓶頸限制,真正實現“大數據徵信”。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美國三大徵信機構中的兩家Equifax和TransUnion (另外一家是Experian)正在和多家加拿大銀行共同測試區塊鏈身份項目,具體包括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BMO)、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加鼎銀行(Desjardins)、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 )、多倫多道明銀行(TD Bank)。

總之,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防篡改和高透明的方式,通過去中心化的實時結算和清算,來提高金融效率,從而讓整個金融系統降低成本,控制金融風險。區塊鏈所帶來的理念不僅僅能夠為傳統金融業服務,它可以被用於處理更廣義上的價值轉移:各類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所有權歸屬和流通理論上都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記錄和追蹤,並完成點對點的價值交換。這對於社會商業的信息和資產管理而言將會是一次意義重大的金融革新。區塊鏈技術能夠對當前的眾多領域產生重要的影響,將帶給我們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