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6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6

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

1979年12月3日,伊朗举行全民公决,正式通过了伊斯兰共和国宪法,建立在伊斯兰教义、古兰经和穆罕默德圣训基础之上的伊斯兰宗教政府遂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霍梅尼曾提出过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共产主义、犹太复国主义、霸权主义、西方化和世俗化的“七个反对”。他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并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伊朗社会的伊斯兰化。在他的强力推动下,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前大街上繁华的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也被迫关门停止营业。

霍梅尼对之前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社会的开放现象深恶痛绝。早在1979年3月7日,霍梅尼发表就妇女着装讲话:“妇女不应裸露羞体,她们必须戴面纱。”次日是国际妇女节,15000名妇女在德黑兰集会示威,反对戴面纱,但被伊斯兰革命卫队鸣枪驱散。很快,不戴面纱的妇女在各地都受到了恫吓、侮辱和攻击。7月23日,霍梅尼又就音乐问题发表讲话:“毒害我们青年的东西之一就是音乐。只需片刻,音乐就会让听者懒散迟钝……音乐和鸦片之间没有区别……演奏音乐就是对国家和青年的背叛行为。因此,全面阻止演奏音乐。”同样的政策很快也波及到电影、戏剧、舞蹈、绘画、雕刻和摄影等艺术领域。

霍梅尼的宗教身份使他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厌恶由来已久,他本人极端仇视美国,将美国政府称作“撒旦”和“伊斯兰的敌人”,公开将美国和以色列也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虽然革命成功,但巴列维依然在美国的庇护下,而美国又不顾伊朗新政府的抗议,准许巴列维途经墨西哥赴美治病,更是激怒了伊朗新政府。

霍梅尼仇美的态度也引导和影响了伊朗民众对美国的仇恨,街头巷尾到处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甚至经常有大批民众聚集在美国大使馆周围进行抗议活动。

1979年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学生4000余人在伊朗新政府的默许支持下,占领了美国大使馆的主体建筑。学生们撕毁并焚烧了美国国旗,挂上了写着"真主伟大"字样的白旗。使馆人员不得不破坏了使馆的通讯设备,并将敏感的文件予以销毁,在使馆的90名人员中,有52名美国使馆人员被扣押为人质。对于将美国人扣为人质的行动,革命者宣称这是完全正当的,是对美国多年来对于前国王的极权统治进行支持并允许巴列维国王前往美国治病的报复,他们还要求美国将巴列维送回伊朗接受审判。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6

虽然人质的处境还算不错,但他们时常会被蒙上眼睛带到当地人和电视镜头前。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朝野哗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立即对伊朗施加了经济和外交压力:从10日起,美国出台一系列制裁伊朗的措施,1979年11月12日起终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一些伊朗人被美国驱逐出境(他们中很多人与人质危机或伊朗新政权没有任何关系);自11月14日起冻结大约价值80亿美元的伊朗在美资产;同时号召西方盟友对伊朗进行制裁。

在施压的同时,美国政府也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及早解决人质问题,起初,伊朗政府否认占领大使馆的行动是政府的官方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朗政府不再否认。 1980年2月,伊朗向美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其中包括:遣返被废黜的国王,向伊朗做出一些外交道歉,包括为此前美国在伊朗的一系列行为(特别是美国在1953年支持反对摩萨台的政变),并保证今后不再干涉伊朗。卡特知道他不可能满足伊朗人的要求,便决定通过第三国政府的途径,公开寻求与伊朗谈判。与此同时,他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行动。由于事故频发,4月25日,美国政府向新闻界公布了在伊朗进行了一次营救作战的消息,并且宣告行动失败。

1980年7月27日巴列维国王逝世,9月,萨达姆发起了针对伊朗的“两伊战争”,伊朗的重心也转向了和伊拉克的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人质事件反而成了伊朗包袱,伊朗希望能够尽快解决人质危机。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这让伊朗政府倍感压力,里根上台后极有可能会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

后来, 在阿尔及利亚政府的斡旋调解下,伊朗答应继续谈判。美国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整个人质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漫长的444天。虽然最后人质事件本身完满解决,但该事件无论是美国民众,还是西方国家都对伊朗新政府心生厌恶,也让美伊互相仇恨的种子开始发芽。(未完待续)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6

(2012年,美国导演本.阿佛莱克的电影《逃离德黑兰》就是根据这一事件改编的。)

我是布衣闲人808。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留言、加关注。需要你的支持哦。

美国为什么对伊朗恨之入骨?——美伊恩仇录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