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特朗普政府暗杀伊朗少将苏莱曼尼后,中东局势持续紧张。

8日,在苏莱曼尼的葬礼结束之后,伊朗方面兑现了其报复美军的誓言,向两处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发射了十余枚弹道导弹。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位于伊拉克的阿萨德空军基地,图自美联社)

一来一回,美伊似有默契?

微妙的是,硝烟弥漫之下,美伊双方竟迅速形成表面默契。伊朗外长扎里夫在推特表示,伊朗已经“结束”对美国军队的攻击,并不“寻求升级规模或发起战争”。特朗普更甚至有些“我就怕你不还手”的语气,除了声称“一切都好”之外,还不慌不忙地表示“明早再发表声明”。

一来一回之间,原本残酷的战火竟打出了仪式感。

事实上,在激烈的新闻画面之外,一直有相对冷静的声音评估美伊“打不起来”。在这些专业意见当中,美国权威军事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6号发表的一篇分析颇有代表性。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兰德公司文章封面截图,图自路透社)

文章作者,兰德公司总裁高级顾问詹金斯(Brian Michael Jenkins)在标题就给出了结论:全面战争(all-out war)是不可能的,但是低限度的(low-level)冲突预计会持续。细读全文不难发现,支撑詹金斯论点的两项最重要的论据都直击政权的本质:对于伊朗,和美国全面开战势必遭受重大损失,占不到什么便宜,最重要的目标仍是政权的存续;对于特朗普政府,吓阻和威慑伊朗,防止其对自己构成重大政治风险很重要,乃至通过伊朗局势转移国内焦点也是合理选项,但战争完全是另一回事。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特朗普的立场早已表现得非常清楚,不只是体现在这次“一切都好”的口气中。

对伊开战影响连任,特朗普与“战争贩子”决裂

早在去年5月,特朗普就与时任国安顾问博尔顿在是否对伊开战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并不惜使冲突台面化。据《纽约客》等美媒透露,特朗普在与前助手麦克马斯特(H. R. McMaster)的电话中称“

这个‘战争贩子’会让美国陷入一场战争”,还在面对不止一位G7国家领导人时斩钉截铁地指出,“博尔顿希望我与伊朗开战,但我不!”

6月20日,为对伊朗此前击落美军无人机实施报复,美军一度锁定多个伊朗军事目标。但在美军战机升空、军舰就位只待行动命令之前,又被特朗普突然叫停。次日,特朗普发推表示,因为被告知行动或将导致150人死亡,他认为这与伊朗击落美无人机“不对等”。

9月,对博尔顿忍无可忍的特朗普终于跟他说了再见,因为博尔顿的很多建议都和特朗普本人以及许多同僚严重相左。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特朗普和博尔顿意见不和,资料图)

博尔顿当然不用考虑选举的事,但特朗普目前最在乎的就是赢得连任。

在系列事件过程当中,特朗普曾多次跟不同的团队成员表示,对外开战无异于打破自己的竞选承诺,将对其造成难以预计的政治打击。在2015~2016年竞选总统期间,特朗普就曾批评小布什基于错误情报进攻伊拉克的失败政策,并表示他不会让美国再卷入海外战争。也因此,特朗普担心不断升高的伊朗情势,认为大规模军事介入伊朗将对其自身造成毁灭性的政治打击。

“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也是因此,在炸死苏莱曼尼之后,特朗普同样坚称美国通过打击行动“阻止、而不是开始了一场战争。”

所以,对于美伊局势前景的谨慎推测应该是

“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双方都要面子,也都有机会出招抢筹码,但大打出手不符合双方利益,而谈判则可能在有限程度的冲突中反复。

不过,“小打”并不意味着伊朗局势就此可控,也不代表特朗普可以高枕无忧,而更可能是夜长梦多。

历史学出身的詹金斯分析道,伊朗堪称“混合战”(hybrid warfare)的高手,对付美国的办法多得很。“以史为鉴”,伊朗能够动用代理人或自己的秘密特工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目标实施绑架和炸弹袭击、破坏船只和油气设施、攻击大使馆以及暗杀政府官员等等。此外,瞄准特朗普的政治弱点发动网络战,或者找美国在中东地区几个盟友(尤其是以色列和沙特)的麻烦也都是伊朗的选项。

“不可承受之重”:伊朗人质危机的阴影

而在这些“全面战争”之前的“武器库”中,对美国杀伤力最大的无非有二:一是继续推动核武器开发,以获得对美核反击能力为目标来威胁美国(伊朗已宣布退出伊核协议)。而从美国内政的角度来看,最致命的则是“人质危机”在海外驻地的重演。

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在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被“伊玛目的门徒”占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而那场长达444天的外交危机也为当时正在竞选连任的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埋下败笔。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伊朗人质危机,图自维基百科)

迄今,伊朗已经迫使美国从伊拉克撤出外交人员,警告美国公民离开伊拉克,而美军也不得不向中东增派数千军力以应对变局。而如果我们回顾特朗普下令暗杀苏莱曼尼之前发生的事,更是有些“细思极恐”。

2019年12月27日,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附近一座军事基地遭火箭弹袭击,1名美军承包商死亡。29日,美军以空袭“真主旅”位于伊拉克的3处目标和位于叙利亚的2处目标回击,造成至少25人死亡。31日,上千名伊拉克示威者袭击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抗议美军空袭致死伊拉克人。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美国驻伊拉克使馆遇袭,外媒资料图)

整个过程当中,美方始终认为伊朗是事件的幕后推手。

特朗普2019年12月31日在“推特”接连发文,指责伊朗策划伊拉克民众冲击美国使馆事件。即使伊朗方面坚决否认,并警告美国勿借机报复。但特朗普依然声称伊朗要为美方任何人员伤亡或设施损毁负全责,并强调伊朗将付出“巨大代价”“这不是一个警告,这是一个威胁”。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月3日凌晨时分,苏莱曼尼少将刚抵达巴格达机场就被美军“定点清除”,成为新年伊始的震撼弹。

一时得胜,长期矛盾未解

虽然特朗普政府对最终促成刺杀决定的具体情报三缄其口,只笼统地说当时苏莱曼尼正在策划对美国外交和军事人员发动迫近的“邪恶袭击”,而伊拉克总理迈赫迪1月5日还表示苏莱曼尼当时只是为了与他就沙特和伊朗关系举行会谈,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口中“令人信服且明确的情报”已随着苏莱曼尼的死亡而难有定论。

不过,当美国驻伊使馆刚刚经历一场狂风骤雨之后,与伊拉克民兵组织“人民动员”高层一起出现在巴格达机场的伊朗头号军事人物对美军来说不啻是一个显眼的目标,也给了高调放出威胁的特朗普一个说到做到的机会。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伊朗少将苏莱曼尼,图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而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考虑到美伊事态的升级暗含伊朗方面锁定美国使馆及其他目标的风险,特朗普对敌军灵魂人物“先下手为强”并非毫无道理——至少输出了战略震慑,也通过击杀主将削弱伊方打击、偷袭美方的能力。《纽约时报》援引五角大楼的话说,特朗普最初在12月28日拒绝了“斩首”苏莱曼尼的选择,但当驻伊拉克大使馆遇袭时,他开始愤怒并最终做出了暗杀的抉择。

以伊朗方面目前不想扩大事态,仅寻求有限报复的表现来看,特朗普的抉择达到了短期目标,也排除了驻伊使馆成为其政治毒药的风险。

然而长期来看,只要美军仍在中东驻扎一天,其与伊朗在该地区的力量博弈便持续存在。从伊朗的视角出发,所有针对美国目标的打击都可称作对美国敌意的回应。正如前文所列举的,伊朗在有限度的“对美抗争”方面有着丰富的手段和经验。只要不把自己推向没有胜算的全面战争,伊朗政权完全能够借此与美国周旋,消耗美国的力量,甚至将美国拖入下一次危机。哪怕特朗普成功连任,问题也不会自己解决。

毕竟,掀桌总是比达成共识容易。而不幸的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打打停停之中,不确定性如影随形,中东的土地只能在警报声中延续。

美伊“打出默契”?未来“大打不会有,小打不会停”


https://www.rand.org/blog/2020/01/all-out-us-iran-war-is-unlikely-but-low-level-war-expected.html

https://news.ifeng.com/c/7t13Rf0HO8O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0-01/02/c_1210422183.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