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蘇東坡、王安石等宋代文人的共同點,竟然是睡覺?

封面新聞記者 張路延

機緣巧合下,曾經錄過一檔詩詞節目,其中有道題是陸游的詩,為:

“美睡宜人勝——,江南十月氣猶和。”選項有三個,分別為放歌、淺酌和按摩,不出所料的是,多數選手都在放歌、淺酌間遊移,而忽略了看似荒誕的按摩,殊不知這才是正確答案。

讀宋詩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正如陸游直接把美睡比作勝按摩一樣,不少文人似乎都對睡覺情有獨鍾,紛紛寫入詩文中,比如楊萬里、范成大等,而王安石、歐陽修等大牛,連對枕頭都有研究,留下“端溪琢枕綠玉色”這樣的句子。

陸游、蘇東坡、王安石等宋代文人的共同點,竟然是睡覺?

陸游或許是最喜歡寫睡覺詩的一個,隨手翻他的詩文,就有《睡覺》《午夢》《春夕睡覺》等等,想必睡如其人,這個能寫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放派,睡覺也是“花枝影轉欹殘月,鼻鼾聲豪撼四鄰”。

中國人午睡的習慣,從古就有,比如明代學者李笠翁,就會振振有詞,提出“午睡之樂,倍於黃昏”,比他早生的陸游,似乎也是午睡推崇者。

在《午夢》裡,他寫“苦愛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意思就是愛在幽靜的窗戶下睡個長時間的午覺,睡夢中可以暫時遠離喧囂的塵世。午睡睡高興了,乾脆“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也就是遇到仙人,連修仙方法都不求了,反倒是求入眠良方。相比蘇東坡這種煉丹愛好者,陸游還是很實際的,畢竟他都說了,睡一個美覺比按摩還舒服。

像陸游這種大剌剌把睡覺寫入詩文,甚至標題的文人,宋代還真不少,隨手找以《睡覺》為標題的宋詩,不止是陸游,范成大、李若水、武衍等,都曾以此為題,寫下相應的詩句。

比如范成大會寫“尋思斷夢半瞢騰,漸見天窗紙瓦明”;李若水會寫“好夢追尋忘首尾,但聞窗外竹搖風”;武衍會寫“睡覺東風忽惘然,起翻雲母續爐煙”,鄭蒨會寫“一枕清風人寂後,半窗明月酒醒時”…… 當下所思所感之事,不論喜憂,都藉由睡覺一起抒發了出來。

除了赤果果的《睡覺》詩,題目中提到睡的也不少,詩文中更是尤甚。

楊萬里估計和陸游一樣愛睡午覺,這個寫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蓮葉無窮碧”等經典名句的詩人,寫起《閒居初夏午睡起》更是不含糊,不止有其一,還有其二,興高采烈就寫了兩首,留下“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這種慵懶的句子。

同樣寫睡午覺,蔡確就要倒黴的多,《夏日登車蓋亭》裡,貶官後的他,寫道“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明明看書累了睡個午覺很愜意,結果被人一舉報“睡起莞然成獨笑,朝廷清明,不知確笑何事”,繼續被貶得更慘。

陸游、蘇東坡、王安石等宋代文人的共同點,竟然是睡覺?

說了午覺,再說回籠覺,蘇東坡就是回籠覺愛好者。

李廌《師友談記》中,寫道蘇東坡稱“吾每日須於五更初起,櫛發數百,頮面盡,服裳衣畢,須於一淨榻上,再用些法假寐。數刻之味,其美無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也就是他雖然五更起來了,梳頭洗臉穿衣打扮後,還要找個乾淨的床“假寐”,這個回籠覺有多棒呢,“數刻之味,其美無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連睡整晚的滋味,都比不上這個回籠覺。

不止是回籠覺,蘇東坡睡覺還有其它秘訣,比如四體要無一不穩。

《師友談記》中,記載“吾初睡時,且於床上安置四體,無一不穩處。有一未穩,須再安排令穩。既穩,或有些小倦痛處,略按摩訖,便瞑目聽息。既勻直,宜用嚴整其天君。四體雖復有苛癢,亦不可少有蠕動,務在定心勝之。”

也就是說,上床後,先要躺得舒服,特別是姿勢,全部都要放鬆穩當,只要有一處不穩,他都會去調整,痛的地方,還會去按摩。然後再去調息,讓呼吸順暢,哪怕身體癢,也不能動。

如果說蘇東坡是在睡覺方式上下功夫,王安石就是在睡眠用具上著力。

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的《銷夏部》中裡,寫他和王安石的對話,說夏天睡午覺時,王安石喜用方布枕,歐陽修就問他為什麼?王安石回“睡久氣蒸,枕熱則轉一方冷處”,也就是這頭睡熱了,再換一處涼的,於是歐陽修笑他“介甫知睡,真懶睡也”。

不知道是不是以枕結緣,後來王安石還專門以歐陽修和枕頭竹蓆為題,寫下《次韻歐陽永叔端溪石枕蘄竹簟》,中有“端溪琢枕綠玉色,蘄水織簟黃金文”,石枕竹蓆,可能是友人間相贈的禮物。

和王安石一樣,黃庭堅對枕頭似乎也有研究,因為動用到了一位中藥,那就是決明子,拿來當枕芯。

他有一首《種決明》,裡面不僅有“后皇富嘉種,決明著方術。耘鋤一席地,時至觀茂密”這樣親自耕種的句子,也有“枕囊代曲肱,甘寢聽芬苾,老眼願力餘,讀書真成癖”,也就是拿決明子當枕芯,黃庭堅估計中醫書看得多,比如《本草綱目》就寫決明子可以“益精氣、明目、延壽”,他也說了,用決明子枕頭,可以清目安神。

陸游、蘇東坡、王安石等宋代文人的共同點,竟然是睡覺?

草草一捋,就能尋出不少宋代文人的睡眠事,無外乎宋代會留下一副經典的《槐陰消夏圖》,炎炎夏日,綠樹成蔭下,一人坦胸赤足而臥,怡然自得,畫中亦有屏風、香爐、書卷等物,這畫裡睡者,想必也是讀書人,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畫中所繪的,想來也是當時文人景象。

如此一來,漫漫歷史長河裡,宋人也留下了一個最會睡覺的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