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名家 江南文人的精神世界

對於愛書的人來說

家可以沒有客廳

但一定不能沒有書房

躲進小樓,“偏安”一隅

吟詩作畫,閉門讀書

或是二三好友相聚

姑蘇名家 江南文人的精神世界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書房既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尋找自我的歸途。當厭倦了政治的黑暗與社會的爭鬥,躲進小樓,“偏安”一隅,吟詩作畫,閉門讀書;

姑蘇名家 江南文人的精神世界

雖然書隨處皆可讀,但讀書人誰不希望有自己的藏書,誰不希望有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用以讀書、習文、會友呢?書房不必太大,有幾架書,一桌、一椅、一盞燈,就有了規模,就有了於日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

早在漢代,文學家張衡就曾稱讚自己的書房“彈五絃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可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書房本身就是一個具備藝術體驗、閱讀寫作與圖書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間。

清代著名學者李漁在《閒情偶寄》一書中專門談到書房的裝飾,有很多精妙的設計,但崇尚的是“宜簡不宜繁”,力求“高雅絕俗之趣”。

“芸窗”、“芸館”、“螢窗”、“雪窗” 是書房的別名。“芸窗”和“芸館”緣於古人藏書用以驅蟲的香料——芸。“螢窗”、“雪窗”典出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的求學勵志故事。別名雖然別緻,也只是在詩文中偶用,因為書房(書齋)的“書”是最雅緻大方的。

明代歸有光,在青少年時代曾廝守於一間極為窄小的書齋,名曰項脊軒。“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作者卻“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古人好古,讀先賢書,重歷史經驗,發思古幽情,追求會古通今的樂趣。

身入書房,心神俱靜、陶冶性靈,如同齋戒一般。和外國人的張揚相比,中國人的書房則講究內斂,除了陳設至簡,甚至還有諸多文人將其築于山林水濱,或隱於郊野,獨享人間清歡。

書房之美,在於對夢想的無限釋放,更在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境界,它可以不華麗,卻一定棲息著心靈的本真與精神品格,正因如此,才會有草色入簾青的陋室、悠然見南山的東籬。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間書房,用來豐盈自己的靈魂。

書房不必太大,有幾架書,一桌、一椅、一盞燈,就有了規模,就有了於日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

乏了就倚靠在圈椅之上,恬然小憩,喝一杯茶,困了,就伏在條案之上,打個小盹,夢尋周公。若有閒情逸致,揮毫潑墨,讀卷論道亦未嘗不可。

姑蘇名家 江南文人的精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