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大丈夫(民間故事)

“煲粥”還是“報仇”

寇連才沒趕上寇家的光輝歲月,無限風光的寇準家族,傳到寇連才這一代,只剩下一個“帥”字。

小帥哥寇連才出生時,寇家僅有兩畝薄田,可憐巴巴地趴在昌平州的一個角落裡。像古往今來所有的農民一樣,寇家的日子過得戰戰兢兢。喝一口稀粥,咬一口蘿蔔乾,寇連才暗暗發誓,發憤讀書,像先祖寇準一樣,十九歲中進士,三十一歲拜相,揚名天下,光宗耀祖。

光緒十九年,寇連才剛滿十五歲,還沒來得及考取秀才,寇家就攤上了大事。寇連才的讀書出頭夢戛然而止。

一個土豪看上了寇家的兩畝薄田,今天多挖幾鋤,明天多犁一行,逐步蠶食。寇連才的父親揚著地契與土豪講理,土豪懶得講理,奪過地契,撕得粉碎,丟在風中。寇父以為政府是講理的地方,就到州衙擊鼓告狀,昌平知州早已被土豪買通,他把地契殘片擲在寇父臉上,吼一聲“刁民休得胡鬧”,打了寇父四十大板。寇連才和哥哥把父親抬回家來,寇父一手拉著一個兒子,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含糊吐出幾個字和幾口鮮血,瞪直眼睛死去。

父親模糊的臨終遺言,大兒子聽成了“給我煲粥”,小兒子寇連才聽成了“給我報仇”。

寇連才拎著菜刀,直奔土豪家,要與土豪拼命。

土豪由兩個保鏢護著,冷笑一聲,說:“憑你那幾根賤骨頭,也配跟我拼命?”

寇連才一言不發,手持菜刀撲上前。兩個保鏢不慌不忙,同時飛起一腳,一個踢頭,一個踢胸,把寇連才踢翻在地。

土豪朝寇連才吐一口唾沫,說:“小兔崽子,滾,要是再敢來騷擾,割下你的小雞雞餵狗!”

寇連才爬起身來,吐出嘴裡的一口血水,朝天哭喊:“父親,兒子不能給您報仇,枉為男人啊!”喊罷,寇連才解開褲子,揮刀切下了命根子。

土豪和保鏢目瞪口呆。

寇連才用菜刀指點著土豪,說:“不報此仇,誓不為人!”說完,丟下菜刀,揚長而去。

報仇的計劃是土豪揚言要割下寇連才的雞雞時突然冒出來的。寇家無錢無勢,寇連才也只讀了半肚子書,要出人頭地報仇雪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有一條路,崎嶇兇險,一旦走通了,則可呼風喚雨,除掉一個鄉村土豪,易如反掌。

那是一條非同尋常的路,進宮做太監。

昌平離京城不遠,時常可見太監跟在皇子皇孫身後耀武揚威。做太監,是走投無路的人最後的選擇。寇連才就是那走投無路的人,他不甘心像大哥一樣把“報仇”聽成“煲粥”,為了報仇,他不怕走絕路。

寇連才揮刀“自宮”的壯舉,轟動昌平。當天就有為宮裡招募太監的人找上門來,看寇連才眉清目秀,且粗通文墨,正是做太監的好坯子,當下歡喜不盡,為寇連才做了正式的淨身手術。

養好傷,又學了些做太監的基本規矩,寇連才順利進宮,做了太監。

寇連才低眉順眼從小門走進皇宮的那一刻,想起了先祖寇準,不勝淒涼。大宋宰相寇大人當年出入皇宮,為的是國計民生,自己卻是做太監來了,鳴冤來了。

不做奴才只做臣

寇連才生得俊俏伶俐,舉手投足間透出幾分讀書人的斯文,又是大宋賢相寇準之後,慈禧老佛爺越看越喜歡,就讓他做了自己的梳頭太監。

老佛爺身邊的人,報仇就像擺弄頭髮一樣簡單。慈禧很快就知道了寇連才的冤屈,她摸著寇連才的頭,嘆息不已,說:“可憐見的,難得一個有情有義的娃。”隨後,慈禧的特使去了昌平,罷免昌平知州,立斬土豪,罰沒土豪萬貫家財,全家流放瓊州。

大仇已報,寇連才告假回家。跪在父親的墳前,寇連才沒有如釋重負的快感,也哭不出來。父親泉下有靈,知道兒子舍下命根子,為父親報了仇,他會快樂嗎?寇連才恍惚覺得,父親當初說的也許真是“給我煲粥”,他清早出門,傍晚才回家,餓了一天,想喝粥也在情理之中。

在父親的墳前跪了一個下午,寇連才又回到了宮裡。書生意氣再次在寇連才身上煥發,既然做了太監,就做他一個頂天立地的太監。

其時,正是大清國的多事之秋。大清國和日本國打起了甲午戰爭,居然一敗塗地,北洋艦隊全軍覆滅,還不得不屈辱地割地賠款。朝野上下,一片哀鴻。堂堂大清帝國怎麼了,居然敗在小日本手下?

慈禧此時已不再垂簾聽政,王公大臣卻依舊只看太后的臉色行事。寇連才侍立慈禧身後,從來來往往的大臣言談中,慢慢地知道了什麼是政治,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想法,就想表達出來,給慈禧梳頭時,就難免說些閒話。比如:“老佛爺,看把您累的,有皇上和一干大臣為國操勞,您就安心頤養天年,少操心勞神吧。”慈禧不快:“小寇子,你是說,我老了,不中用了?”寇連才趕緊跪下:“老佛爺青春永駐,萬壽無疆,永遠是大清國的中流砥柱,奴才只是心疼老佛爺太勞累呀。”

“中流砥柱”幾個字很中聽,慈禧露出幾分笑容:“看你油嘴滑舌的,明明是嫌我老了多管閒事,說出來倒真像多心疼我一般。”寇連才連連磕頭:“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心裡卻說:“知道了你為什麼還不放手呢。”

類似閒話說多了,慈禧就有些煩小寇子,便打發他去侍候光緒,一是擺脫他的閒話,二是在光緒身邊多安插一顆釘子。

在光緒身邊,寇連海常常有機會讀到一些大臣奏摺,讀到慷慨激昂處,即刻熱血沸騰,先祖寇準的英靈,似乎借寇連才復活了。

寇連才像憂國憂民的政治家一般緊鎖雙眉。老佛爺擔心,這娃兒是不是出了啥問題,問他皇上最近在幹啥,也是前言不搭後語的。

寇連才在醞釀一件大事。他回了一趟家,在父親墳前磕了幾個響頭,把自己寫的《宮廷見聞錄》和積攢的一筆錢交給哥哥。哥哥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說:“兄弟,老佛爺待你不薄,你可千萬別幹什麼糊塗事兒。”寇連才說:“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哥哥暗暗嘆息,可憐的弟弟,做了太監,還口口聲聲稱大丈夫做什麼呀。

回宮後,寇連才把自己值錢的東西分發給相好的幾個兄弟,有人奇怪:“你這是什麼意思?”寇連才說:“我要回家了。”

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初春的一天早晨,寇連才突然跪在慈禧面前,雙手奉上奏摺,說:“老佛爺,臣有本要奏!”

慈禧吃了一驚,這小太監不稱“奴才”而稱“臣”,還有本要奏,什麼情況?

大丈夫從不後悔

 

寇連才的奏摺共十一條:請勿干擾皇上施政;請勿虐待珍妃、瑾妃;請廢以軍費修建的頤和園;請勿宮中演戲;請查辦賣國賊李鴻章;請廢除科舉;請興辦新式學堂;請廣開言路;請與小日本決戰;請嚴厲懲治腐敗官員。最後一條居然想顛覆愛新覺羅的江山:皇上未生子,請效法堯舜,擇賢德者為皇太子。

奏摺章法似是而非,文句似通不通,卻字字實在。慈禧有點納悶,寇連才剛滿十八歲,為什麼竟有如此見識,莫非是受人唆使?

慈禧心裡氣得發抖,卻面帶三分笑容,說:“小寇子,你一向乖巧,斷不會做出這般大逆不道之事。只要你告訴我,是誰指使你乾的,我就不追究你。”

寇連才說:“不與任何人相干,都是臣自己的主意。”

慈禧變了臉,說:“大膽,你也配稱‘臣’嗎?”

寇連才不倫不類吟出一句陸游的詩:“位卑未敢忘憂國。”

慈禧還是不信奏摺是寇連才寫的,就讓他把奏摺內容說來聽聽。寇連才一字不差把一千多字的奏摺背了出來。太監中難得有能舞文弄墨的,慈禧益發心生憐愛,說:“小寇子,內監不得問國事,你就不怕殺頭嗎?”

寇連才這時如果磕頭叫:“老佛爺饒命!”慈禧可能就放了他。可寇連才就像讀書人一般倔,他說:“臣既然敢上奏摺,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慈禧勃然大怒:“你再敢陰陽怪氣地稱‘臣’,我立刻殺了你!”

寇連才說:“天下百姓,都是大清臣民。臣不想一輩子做奴才,只想堂堂正正做一回為民請命的大清忠臣!如果臣的卑賤之命,能成為大清國富強路上一粒鋪路石,臣,知足了!”

慈禧冷冷地說:“那我就成全你吧。送刑部!”

刑部的判決很快就下來了:斬立決。

來到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寇連才把一隻金錶送給來送行的太監兄弟,又把最後一隻碧玉戒指送給行刑的劊子手,笑微微地說:“拜託大哥利落一點兒。”

最後時刻,監斬的內務府大臣懷塔布對寇連才說:“小寇子,老佛爺有旨,你要是後悔了,現在還來得及。”

寇連才咬著碗邊喝下壯行酒,說:“大丈夫從不後悔!”

懷塔布一聲嘆息,一擺頭。

劊子手高舉鬼頭刀。

寇連才十八歲的熱血,噴灑在大清國晦暗的塵埃裡,鮮紅鮮紅。

寇連才的鮮血,沒能讓慈禧老佛爺變得慈悲一點。兩年後,1898年,在寇連才倒下的地方,戊戌六君子喋血變法之路。慈禧太后再一次從幕後走向前臺,帶領大清帝國走向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