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大師和他的朋友們(二)

小編導讀 上回“OD大師和他們的朋友們(一)”,說到多位管理大師高調出場,比如“科層組織”的韋伯,“科學管理”的泰勒,“人際關係”的梅奧,好不熱鬧,這期我們繼續往下聊,從泰勒粉絲後援會說起,當然這個泰勒,不是那個泰勒。

文:陳祖鑫

文字排版:夢麗腮

OD大師和他的朋友們(二)

一、亨利·勞倫斯·甘特(Henry Laurence Gantt)

OD大師和他的朋友們(二)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學派有很多粉絲,甘特算比較典型的一個。

說起“亨利•勞倫斯•甘特”全名,大家可能會有點陌生,如果說起“甘特圖”,大家就瞭然了。沒錯,老爺子最出名的就是享有盛譽的“甘特圖表”。

甘特圖表的實質,為了表明如何通過各種活動來恰當安排工作的程序和時間,以完成該項工作。甘特諮詢公司專門出一本書《甘特圖表:管理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工具》。這本書在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甘特圖表的應用從生產管理領域延伸到項目管理等多領域。

先簡單說一下甘特的背景,甘特1861年出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一個農民家庭,19歲在霍普金斯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之後,甘特認為大學的學習所得還遠遠不夠,一邊在學校任教,一邊去技術學院進修。4年後,甘特成為機械工程師。

26歲甘特在米德維爾鋼鐵廠任助理工程師,在這裡,他結識了偶像泰勒,並一起共事了長達5年。甘特對機器 、工具和方法等初始看法都受到泰勒的影響,還包括管理理念,甘特說 “一個有生命的組織中的勞動工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

甘特在人事的貢獻是提出“獎勵工資制”,跟泰勒的“差別計件工資制”不同,泰勒著眼於工人個人,而甘特著眼於工人集體。甘特“獎勵獎金制”的設想是,每一個工人達到定額標準,其工長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獎金;工長領導下的工人完成定額的人數越多,工長的獎金比例就越高。

甘特所設計的這種獎金制度,實質上是把管理者培訓工人的職責和工長的利益結合了起來。工人完成定額後給工長髮獎金,使工長由原來的監工變成了工人的老師和幫助者,把關心生產轉變成關心工人。

在科學管理運動中,甘特引人注目的另一點,是他對“人“的關注。他與泰勒共同點是他們都重視工業生產中的和諧問題,其不同點在於,泰勒重視管理者,而甘特重視工人。

在管理上,甘特強調,任何企業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是採取一種被領導者願意接受的一種領導方式。管理中的金錢刺激只是影響人們的許多動機中的一個動機,遠遠不是全部,作為管理者除了要重視經濟因素外,還要更多地關注其他相關因素。

所以,甘特不僅是科學管理運動推手,也是人際關係理論的推手。

二、卡爾·巴思(Carl Georg LangerBarth)

OD大師和他的朋友們(二)

巴思同泰勒關係最為密切,最深得泰勒的信任,巴思在推廣泰勒的“科學管理”上的卓越貢獻和不懈努力,用現代的話說,巴思簡直就是泰勒的腦殘粉。

巴思1860出生於挪威的奧斯陸,自小家境不是太好,當他高中畢業後,就進入海軍部門主辦的霍爾頓工藝學校學習,並一邊學習一邊當學徒工。1881年,巴思全家移居美國,他就在費城一個工廠當製圖員,一干就是14年。

1895年離開該公司時,已經升格為總設計師。後來,巴思陸續在其他公司擔任製圖師、設計師等職,還在賓夕法尼亞、紐約的數所學校擔任過數學、機械製圖、手工訓練教師。1899年,他又到賓西法尼亞一個鋼鐵公司任機構車間工程師,開始做泰勒的特別助手。

當泰勒被迫離開伯利恆公司時,巴思選擇了同泰勒一道離開。當泰勒免費為企業提供管理諮詢時,巴思就在這些企業具體操作。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一直維持到泰勒去世,巴思對泰勒的態度幾近崇拜。管理史學家雷恩稱巴思是泰勒“最最正統的”門徒。

巴思長於數學,他協助泰勒、甘特進行科學管理中的各種實驗數據分析。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他當上泰勒助手後,配合泰勒進行的金屬切割實驗。當時,泰勒已經收集了一大堆機器作業實驗的資料,但沒有人能夠成功地對這些資料進行數學分析,巴思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見解,竭盡全力去解決泰勒的問題。

除金屬切削外,在工時研究、疲勞研究等技術領域,巴思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數學天賦,給予泰勒極大的協助,泰勒通過12年的努力,寫出了論文《論金屬切削技術》。巴思則在泰勒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設計出了一個著名的計算尺。

後來,巴思發表了《所得稅,一個工程師的分析和建議》、《對獎金制的一種建議》等文章,研究的視野已經由工時和動作擴展到了分配製度、工人流動、激勵方法等多個方面,只是有一股濃濃的工科思維。

巴思在管理上最大的貢獻是,可能是1908年哈佛成立工商管理學院的時候,巴思說服學院院長,把泰勒的”科學管理法“製作為現代管理的標準。

三、哈林頓·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

OD大師和他的朋友們(二)

埃默森,傳播效率主義的一位管理先驅出場。

1853年,哈林頓·埃默森出生美國新澤西州一個長老會牧師的家庭,從小就培養了他清教徒般的節約美德和對資源的經濟利用。埃默森後來一直在歐洲接收教育,大學在慕尼黑皇家巴伐利亞工業大學學習。

埃默森步入工業界,開始是專門為伯林頓鐵路公司經理解決問題的代表,後來他又成為處於嚴重停工狀況的聖菲鐵路公司的顧問,僅僅通過三年時間,埃默森就恢復了正常的勞資關係,降低25%的開支,並使該公司每年節約150萬美元的資金。

埃默森對OD的貢獻在於提出“直線—參謀組織理論”,在埃默森的著作《效率是經營和工資的基礎》一書中,他對泰勒的職能工長制提出了批評。主張把普魯士參謀部的組織概念引入工業體制。

埃默森的直線幕僚制度,讓人想起來國內火熱的政委制度。埃默森說,各級直接組織都可以聽到參謀的意見,而參謀人員則不必去完成具體工作,而是制定標準和確定目標,以保證直線組織可以更有效地工作。

埃默森還有一個核心貢獻在於《十二效率原則》,成為管理思想史上一個里程碑,他因此被稱為是“效率的大祭司”,這十二個原則,前五個是關於人員關係的,後七個是關於方法、體系和系統的。而所有的這十二個原則又是以“直線—參謀”形式的組織為基礎的。

由於埃默森和泰勒是同時期的人,並且從1903年起他們之間就建立了通信聯繫,又由於埃默森在聽證會上為“科學管理”作了證,所以後人一般將埃默森視為是泰勒的追隨者。

在當時,埃默森的光芒在某種程度上被泰勒所遮蓋。即使如此,埃默森仍在管理發展史上享有盛名。他的效率觀念,他的有關“直線—參謀組織“的思想,以及他的激勵制度,與泰勒相比,更為完善和富有特色。

四、弗蘭克·吉爾佈雷斯

OD大師和他的朋友們(二)

弗蘭克,1868年出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1885年他通過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卻因家庭困難而沒有入學,有點像泰勒,考上哈佛因為眼疾而放棄上學。

弗蘭克沒有上大學,年僅17歲的他就以一個砌磚學徒工的身份開始職業生涯。10年學徒工生涯,弗蘭克刻苦鑽研,努力工作,腦洞大開,設計出一種新的腳手架,還發明瞭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基於這些持續的技術發明,他很快晉升為公司的總監督。

1895年,也就是在27歲的時候,弗蘭克在波士頓創辦了自己的建築公司,公司業務逐漸從建築承包業擴展到建築諮詢業,1910年,弗蘭克對一般管理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膜拜泰勒。

1912年,在泰勒與甘特的影響下,弗蘭克放棄了收入頗豐的建築業務,改行從事“管理工程”的研究,結果他在這個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被譽為“動作研究之父”,總而言之,是金子總會發亮的。

弗蘭克對組織理論最大貢獻是“動作研究”。最為著名的是,弗蘭克本身是一位磚瓦匠和建築學家,仔細審視了磚瓦匠的工作後,認為磚瓦匠的工作超級低效的,於是,他為此設計了一種能大大減少捆綁,提高效率1倍的腳手架。更厲害的是,弗蘭克也是首個使用電影攝像機來分析工人動作的人。

弗蘭克除了從事動作研究以外,還制定了人事工作中的卡片制度——這是現行工作成績評價制度的先驅,還提倡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實行這種工資制度會刺激每個工人都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弗蘭克其實與泰勒的工作本質是相似的,泰勒稱自己的工作為“工時研究”,而吉爾佈雷斯則說自己的為“動作研究”。實際上,他們都是測量的是同一個事物,為了共同的目標——減少不必要的動作以降低疲勞和提高生產率。

補充一個有趣的故事,好萊塢有一部電影《兒女一籮筐》就是以弗蘭克為原型的,弗蘭克家裡有12個孩子(6男6女!),戲中弗蘭克的扮演者對效率極度熱衷,連出差回家,都不忘拿秒錶計算孩子們衝進自己懷抱的時間。

OD大師和他的朋友們(二)

五、莉蓮·吉爾佈雷斯

OD大師和他的朋友們(二)

女神來了,這個女神被稱為“管理第一夫人”,她就是莉蓮·吉爾佈雷斯,也就是是弗蘭克·吉爾佈雷斯的太太。

莉蓮,1878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奧克蘭的一個顯赫的家庭,她的父親是一位德國裔的糖廠主,莉蓮從小品學兼優,美中不足的是,因為近乎羞澀的性格,她不善交際。中學畢業以後,莉蓮的父母不贊同她上大學。

因為莉蓮的父母認為,以他們家優渥的條件,莉蓮輕鬆找到門當戶對的歸宿,憑莉蓮的知識和教養,也足以擔當相夫教子的重任,以優雅的姿態進入上流社會。可是莉蓮不同意父母的見解,她說服父母讓她繼續求學。最後她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英語系,也是美國第一個獲得心理學博士的女士,學霸就是學霸。

1900,莉蓮取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在去歐洲旅行途經波士頓時,與後來成為她丈夫的弗蘭克·吉爾佈雷斯邂逅,據說兩人一見傾心。弗蘭克年長莉蓮十歲,年輕、英俊而且富有,創新精神十足,17歲時就創辦了自己的建築公司。三週以後,莉蓮接受了弗蘭克的求婚,兩人於1904年結婚。白富美與高富帥的故事,嘖嘖。

最最讓人佩服的,莉蓮居然能夠一邊撫養12個孩子,一邊潛心於研究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並寫成了著作《管理心理學》。爾後,莉蓮在1915年又獲得布朗大學的博士學位,那些說自己生二胎沒有時間學習的過來膜拜一下。

1924年6月24日,弗蘭克在他準備前往英格蘭和捷克開會的前三天,意外去世。弗蘭克去世對莉蓮的打擊是沉重的。但是,莉蓮並不屈服於命運,她召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告訴12個孩子們:“明天我將登上你們父親本應乘坐的船。我將代替他到倫敦和布拉格發言。我想這也正是你們父親所期望的。”

女神啊!

說一下莉蓮在OD管理上的貢獻,在她的著作《管理心理學》,她對管理發展史進行了整體概括,將管理分為三種:傳統方式、 過渡方式、科學方式。並圍繞這些關鍵環節提出自己的管理見解,內容包括個人、職能化、衡量、分析綜合、標準化、記錄和計劃、傳授知識、刺激以及福利等。

莉蓮認為,在科學管理下,個人是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中心,挑選人員、激勵工人、考慮工人的福利等活動,都得圍繞“個人”進行。尊重“個人”是科學管理的基本內涵。

總結

總結一下今天大師們的特徵,他們都是泰勒為中心的“科學管理”朋友圈。

1、甘特,1861年出生,“甘特圖表”發明人。2、巴思,1860年出生,“泰勒“嫡系鐵粉。3、埃默森,1853年出生,“直線—參謀組織理論”提出者。4、弗蘭克,1868年出生,“動作研究”領域專家。5、莉蓮,1878年出生,育有12個孩子,心理學博士。

今天就聊到這

下一期我們會說到“人際關係“學派的梅奧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