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的時候,真的想讓諸葛亮取代嗎?

劉備託孤,是無數後人都談論的佳話。每一個當大臣的都想遇到這樣的君主,每一個君主也都想招攬這樣的賢臣。

但是,也有史學家懷疑,劉備託孤讓諸葛亮取代,是試探諸葛亮的忠心,甚至可能已經埋伏好了刀斧手,一旦諸葛亮同意,就亂刀砍死。

那麼,劉備託孤這句話到底有沒有誠意呢?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的時候,真的想讓諸葛亮取代嗎?

在我看來,這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懸案,而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定論。這件事如今懸而未決,不是大家不懂劉備的心思,而是很簡單地翻譯錯了。劉備原話是這樣說的:“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這孩子值得輔佐,還有希望,你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扶不起,請自行權衡。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這句話應該翻譯成:如果劉禪能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沒用,你就取代他。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的時候,真的想讓諸葛亮取代嗎?

這種事在古代不只是想都不敢想的問題,根本就是聞所未聞!即使是在更遙遠的史前時期,堯舜禹三代禪讓,也是帝王主動禪讓,沒有臣子自己就取代了的。

這就好像劉備伐吳,然後對諸葛亮說:去給我弄兩架F-35把陸遜炸死。

根本不可能。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的時候,真的想讓諸葛亮取代嗎?

更何況諸葛亮雖然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他的歷史角色就是一個好丞相,未必是號帝王。

有人說:這不就是劉備為了試探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同意就直接剁死嗎!

你想想,這有用嗎?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的時候,真的想讓諸葛亮取代嗎?

如果諸葛亮真有心謀反,就算他跪著說不敢不敢,事後那麼大的權力,還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這種試探是無所謂的。

所以前面的翻譯根本就是有問題的,問題根源就在“取”字。取有多重含義,既可以有取代的意思,但還有一個意思放在這裡最合適:選取!

懂了嗎?

劉備除了劉禪之外,還有劉理和劉永兩個孩子,只不過劉禪才是最合法的繼承人。因此劉備託孤的時候,說的對象是“嗣子”,也就是劉禪這個太子,而不是所有兒子。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的時候,真的想讓諸葛亮取代嗎?

這句話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如果太子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太子扶不起,你可以選取另外兩個皇子上位。

也就是說,他給了諸葛亮廢立皇帝的大權。這也是大臣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了,但是畢竟有伊尹霍光兩位先賢的借鑑。

所以說,劉備託孤這件事其實沒有任何套路,只是給了諸葛亮廢立的權力而已,希望大家不要再被這個問題困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