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辨別女人是不是處女的?

在男尊女卑的舊社會,人們對女性的貞操尤為重視,所以才有很多“看到後背就要娶了別人”“貞節牌坊”“浸豬籠”等故事。不過話說回來,古代人是怎樣檢驗處子之身呢?

古代人是如何辨別女人是不是處女的?

小編整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招,守宮砂

古代人是如何辨別女人是不是處女的?

根據馬王堆出土的文獻資料記載,鑑別非處的辦法,主要靠的是守宮砂。就是用守宮(壁虎或堰蜓),飼以丹砂,然後等守宮死後,將其研碎,以水染取其汁,製作成一種紅色的顏料,用來塗染女子手臂。這就是守宮痣。如果女子不再貞潔,手臂上的守宮痣就會消失。

從現代醫學角度,主要是一種心理暗示療法,使女性潛意識裡,產生敬畏廉恥之心,不敢越過道德的底線,本質上是沒有用的。

第二招,看面相

古代人是如何辨別女人是不是處女的?

古代相學家認為,一個女子的眼尾是粉紅色,或者略帶紅色,證明她剛剛失去處女之身;如果眼尾發黑,證明她不是處女已經很長時間。不過現代的女孩演技個個好的跟中戲畢業一樣,再加上化妝保養,碰到淳樸淳樸的男性,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古人的相面法,完全派不上用場。

另外一種是看屁股(說來好猥瑣)。屁股大小無所謂,但如果屁股下垂、很厚實,走起路來屁股跟著邁腿的節奏一墜一墜的,這點只能作為參考,也並沒有科學依據。

第三招,看落紅

古代人是如何辨別女人是不是處女的?

古代男女新婚之夜,會在床鋪底下墊一條白色毛巾。如果第二天,毛巾變紅,則證明新夫人是處女。

若是洞房之夜,不見落紅,男家就可以要求退婚。

第四招,驗血

古代人是如何辨別女人是不是處女的?

古人相信,處女之血滴在不會散開,凝聚得像一個水珠。 當時的人認為"處女之血,滴入水中不散,而凝如珠"。

這在事實上有沒有現代科學道理呢?其實這是由古人滴血認親發展而來的一種檢驗法。滴血認親法,在古代就有專門的破解法,例如,若以白礬調之水中,雖非父子亦可相溶,而若以清油少許,置於水中,則雖是親子,亦不能相溶。同樣道理,若是非處事先在水中預置白礬,則血液亦不會散,所以說驗血,並不是一個好辦法,但可以做一個事先參考。

第五招,穩婆親自查驗

古代人是如何辨別女人是不是處女的?

在古代,穩婆不僅負責給懷孕的女子接生,還會檢查女子的身體器官,已驗證是否處女。

大概就以上幾種方法,本文無侮辱女性的意思,只是科普一下。作為現代人,男女之間更重要的是信任,大可不必有某些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