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兩,卻爲何還是失敗了?

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兩,卻為何還是失敗了?

諸葛亮不僅是三國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物,而且也是自古以來忠臣智者的代表。而且當時還流傳著:“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兩,卻為何還是失敗了?

可是為何劉備得到了二人,而臥龍鳳雛不僅有經天緯地之才,對劉備更是忠心耿耿,那麼為何沒能興復漢室呢?分析原因,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幾個方面,而最重要的就是“變數”。

劉備前半生的失敗和後半生髮力時的起點太低是“失敗”的一個原因。諸葛亮的隆中對分析當時的天下局勢可以說是很精準了,但並不沒說能一統天下的目的,三分天下還差不多。劉備在諸葛亮出山前,最大的成功就是積累了一些人才和名望,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劉備依附劉表,屯駐新野,請出了諸葛亮,拉開了後半生的序幕。

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兩,卻為何還是失敗了?

劉備一開始就處於非常不利的狀態,到了赤壁之戰,曹操北退,也只是三分荊州,加上“借”的南郡也就五個郡。而曹操回頭就把馬超、韓遂搞定了。

之後打益州,龐統卻死了,這可以說是打益州付出的最大的代價;之後,在法正的幫助下,強行攻取了漢中,但也就是拿下了一個空殼。再接著,關羽把荊州丟了。開始出問題了。再接著就是南征、北伐這些了。這時候基本上就沒什麼希望奪取天下了。

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兩,卻為何還是失敗了?

隆中對在實際的執行中,忽略了曹操孫權的變化因素。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劉備按著隆中對走的時候,曹操、孫權根本沒有說要停下來等你。曹操搞定了關西,拿下了漢中,對北方和南方都是壓制狀態;孫權拿下了交州。之後,曹操和孫權聯合,瞬間局勢就變了,荊州丟了,關羽死了,盟友叛了!

諸葛亮出山之時雖然已對天下大勢成竹於胸,但世事變化無常。其實,在形成三足鼎立之局面後,再想以蜀漢之力一統中原已經幾乎不可能,尤其是關羽、張飛、劉備相繼去世,蜀漢幾乎已無可用大將,青黃不接,這是眾多周知的事情。

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兩,卻為何還是失敗了?

之後,後主劉禪本就不是胸懷天下之,他貪圖安樂,能夠成為一幫之主已經感到滿足,對於諸葛亮的北伐,劉禪以及朝中大臣似乎並不太過在意,於是北伐就成為諸葛亮一個的戰鬥,為的就是不負劉備所託。      

反觀曹魏陣營之中,卻依然是才濟濟,僅一個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就能與諸葛亮鬥志鬥法,極大的阻礙了北伐的進程,從整體實力相比,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多年戰爭勞民傷財,國力日漸衰弱,心不齊,難成大事。

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兩,卻為何還是失敗了?

最後一點就是“時也命也”,諸葛亮所處的時代,喊出興復漢室的口號遠不如劉秀時代吸引,漢室江山其實氣數已盡,百姓們對興復漢室也沒有多大期盼,因此雖然諸葛亮的北伐之路雖悲壯豪邁,結局卻令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