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張燕玲:中國奇蹟憑什麼實現?靠謀全局、謀萬世的大局觀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1800字,讀完共需2分鐘

「观点」张燕玲:中国奇迹凭什么实现?靠谋全局、谋万世的大局观

作者張燕玲系前中國銀行副行長、國際商會執行董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本文刊於7月17日觀察者網。原標題為《大局觀是中國智慧的結晶》。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世人驚羨。他們也想學習中國經驗,按著中國模式和方案,追尋著中國的足跡,像中國這樣創造一個醜小鴨變白天鵝的奇蹟。可是,他們不明白的是,中國憑藉什麼樣的智慧實現了這樣的突變呢?

國內外的學者也在不斷研討。有人認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有人認為是改革開放合作共贏的中國模式創新。我認為,這些說法都對,就是太“本土化”了,國外的朋友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為了傳播方便,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維度,即從人類智慧成果一般意義的範疇,來探求中國智慧的獨到之處。

什麼是中國智慧?中國智慧不僅僅是《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中國智慧的精粹和最高表現就是“大局觀”。

中國古人一向推崇高屋建瓴、總覽全局的思想觀念。用清末民初名士陳澹然的話說,大局觀就是:“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謀全局,自然是大局觀。謀萬世,也是大局觀。二者合而為一,不可分割。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所做的主旨演講,就是大局觀無窮魅力的現實展示,也是中國智慧最高境界的完美體現。

一,胸有大局,勇毅篤行開放共贏

習近平主席從5年前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說起,至今已經有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可見,“一帶一路”是多麼的順潮流、得人心。習近平主席特別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雖然源於中國,但發展機會和經濟成果是屬於世界的,並不為中國所專享。因此,中國不會打小算盤、搞小圈子、強買強賣。在“一帶一路”建設事業合作中出現不同的意見在所難免,只要參與各方都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就能夠使“一帶一路”更好地發揮為各國人民造福的效益。在隨後的講話中,習近平還特別風趣地說,“一帶一路”建設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陽謀”,應該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的國際合作平臺。

「观点」张燕玲:中国奇迹凭什么实现?靠谋全局、谋万世的大局观

二,站得高,堅持和平發展惠及全球

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新一輪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給全球帶來了重大挑戰。人類社會向何處去?如何應對?需要及時做出關乎命運和前途的重大抉擇。世界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只有堅持和平發展、攜手合作,才能是促進共同繁榮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主席引用中國先人2500年前的一句話,“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深刻說明從大局著想、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應該大刀闊斧地奮然前行,不必在細枝末節上過多糾纏。

本著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宗旨,我國在擴大開放方面,將採取以下重大措施: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

這樣做,才能爭取國內外持續、穩定的和平發展環境,更好地加速我們發展的步伐,為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大眾爭取更大的利益空間。

「观点」张燕玲:中国奇迹凭什么实现?靠谋全局、谋万世的大局观

三,看得遠,把握時代潮流順勢而為

1978年底,在鄧小平的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的中國改革開放是從農村開始,從農村到城市,由點到面,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頑強拼搏,極大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按照上世紀80年代初期提出的“兩步走”發展規劃,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民經濟“翻兩番”的目標。對於當時的大多數國人來說,這目標高得離譜!

實際上,中國人做的更出色!從1981年到2000年,中國的GDP增長超過600%,遠超400%的原定目標。2014年的經濟規模已經較1981年增長超過2200%,遠遠高於2050年實現GDP增長1600%(“翻兩番”)的規劃,提前38年實現了鄧小平當年預定的目標。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作為國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

「观点」张燕玲:中国奇迹凭什么实现?靠谋全局、谋万世的大局观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今天,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貿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的重大貢獻,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中國這些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出的大國擔當,舉目共矚,被世人贊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有力地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

習近平主席強調:“無論中國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都不會威脅誰,都不會顛覆現行國際體系,都不會謀求建立勢力範圍。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習近平主席申明,基於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的判斷,其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長按關注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观点」张燕玲:中国奇迹凭什么实现?靠谋全局、谋万世的大局观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