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中有哪些需要深思的點?

聚財者聯盟


《邪不壓正》作為姜文導演的民國三部曲系列的終章,拍的很精彩,如果非得和過去的作品做個對比的話,這部電影更像是讓子彈飛和太陽照常升起的結合體,有著讓子彈飛的江湖味,又有太陽照常升起的浪漫與朦朧。

我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其實過分的解讀也不見得是好事,一千個觀眾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怎麼看待這部電影歸根到底看的只是自己。

1,李天然被日本人強行打了一針“鴉片”,李天然欲拒還迎,這裡我沒看明白,以我的觀點,那種觀點,鴉片代表著什麼,島國的劇情片?明知道不好但是拒絕不了?好吧,我承認我汙了。

2,藍青峰殺死美國人亨得勒,這個地方處理的十分精彩,由此產生的戲劇衝突很強,這裡該是有隱喻的。

3,藍青峰和朱潛龍看那副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影片中交代了,藍青峰是辛亥革命遺老,朱潛龍是誰?他要做什麼?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麼?

4,關巧紅放開小腳,一條腿因此瘸著走路。

5,藍青峰和李天然的關係,藍青峰僅僅因為資助了,救了李天然就成為他父親了,有資格嗎,這十幾年,兩人可是一面都沒有見到。

6,影片的末尾,藍青峰對李天然說,我不是你父親了,我救了你一命,你救了我一命,兩清了,這裡有隱喻。

7,關巧紅大隱隱於市,結合了原著的主題。

8,唐鳳儀的死,死的淒涼,悲壯,又夾雜著鬼子來了里人頭落地的無奈。

先講這麼多吧,我就在影院刷了一遍,記不太清了。





流光雜影


《邪不壓正》一盤籌劃了二十年的大棋。藍青峰的這盤大棋是什麼?從什麼時間開始籌劃的?我來分析一下:藍青峰說這句話的時間是1937年“七七事變”後說的,向前推二十年就是1917年,1917年的大事件就是“十月革命”,從“十月革命”到“七七事變”,藍青峰突然就感到了窮途末路,他怕嗎?他當然不怕,因為他恨踩油門在加速。把時間節點弄清楚了,那這到底是一盤什麼樣的大棋呢?姜文導演用“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的橋段設計了盜玉印,從玉印的大小形狀以及文字中可以看出,“根本之印”,此根本非彼根本,此印非彼印,與他配對出現的是“鳳儀之印”,再次印證了“根本之印”所指的就是“根本制度”,李天然披這紅色披風在屋頂上裸奔,也再次呼應了李天然本身就是紅旗下的蛋,這才看明白了藍青峰對李天然理直氣壯的說“兒子,叫爸爸,我是你爸爸。”就算走到窮途末路,被吊打、被拔牙,也要堅持打死也不說!他在演示一個多麼高尚品格的靈魂人物!

現實中的姜文導演,也籌劃了一盤二十年的大棋。2018年《邪不壓正》上映,向前推二十年,剛好是1998年的《鬼子來了》,這二十年來姜文導演承受了太多太多壓力以及太多太多的口水,他一直都在堅守自己的原則,決不妥協,這就是一個真正熱愛電影的導演的心路寫照。

姜文導演:就憑你骨子裡的這股勁,胸膛裡沸騰的這股熱血,我服你,膜拜你。



溫奧傳媒


楊角風影評2:姜文電影《邪不壓正》的最後結局恰恰給人留下三個正不壓邪懸念!

兩天前楊角風寫過一篇電影《邪不壓正》的影評,當時是從每個人的象徵意義角度寫起的。整個鬥爭基本都是在藍府進行的,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互相之間的那點邪,那點正……

那麼就影片情節來看,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深思:

1、李天然真的報仇了嗎?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李天然的仇到底是什麼?

表面上看,是因為他的師兄殺害了他師父一家,所以他要報仇。原本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可是後來的演繹過程中,變得非常複雜,複雜到什麼程度呢?

複雜到,李天然自己都不能肯定到底是自己殺害的師父一家,還是師兄朱潛龍殺害的師父一家,因為他一直在強調,朱潛龍是自己的仇人,因為他殺害了師父一家。而且這句話說了太多遍,跟藍青峰也講,跟亨德勒也講,跟關巧紅也講,跟自己也在強調,他在不斷的強化這個仇恨,卻又遲遲不去報仇。

因為他不確認,這種不確認,在他看到朱潛龍塑造的師父雕像,自己被變成了一條狗跪在那裡的時候,就開始懷疑了;再到協和醫院的那顆被誤割的腎,這顆腎是梁啟超的,是一顆被醫生誤割的完好的腎,他的身份就是醫生,他怕他也誤殺大英雄朱潛龍;在六國飯店他明明有一次報仇的機會,可是他僅僅使用暗器傷了朱潛龍的眼皮。

即使到了最後關頭,他仍然不能確認自己到底是不是兇手,於是問了朱潛龍一句話:

“如果師父同意你種鴉片,你還會殺他嗎?”

得到了不會的答覆以後,他終於確認自己這個仇沒有報錯,也宣告了朱潛龍的死期已到!

如果影片僅僅告訴我們這就是邪不壓正的主旨,這就是李天然的使命已經完成,那麼只能證明觀影者角度不夠深!

李天然所面對的邪並不是朱潛龍,而是他自己!

他的覺悟僅僅是停留在為自己的師父報仇的程度,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也是藍青峰一直想給他灌輸的,那就是民族大事!

藍青峰不止一次跟他強調,讓他聽指揮,他卻幹了什麼?

他幹了一件很弱智的事情,那就是偷了根本一郎的刀和章,不敢留真名,留了個“燕子李三”。還把章扣在了朱潛龍的老婆屁股上。

也正是他的舉動導致藍青峰暴露,根本一郎讓他表忠心,殺害亨德勒。然後藍青峰沒有辦法,只得殺掉了亨德勒,同時要到了漢奸名單。也就是從那一刻起,藍青峰徹底暴露,他向日本人要漢奸名單,那他肯定抗日啊!

直到後來三個車伕的死,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機會徹底玩完,只能把李天然送出去,告訴他外面越亂越好。

最後他哭著送李天然赴死,一方面他在哭兒子李天然即將死去,一方面也在哭自己的計劃徹底完蛋。

說到這裡,楊角風想起了五四運動……

這些熱血青年就是暗指李天然,能量是巨大的,關鍵是要用對地方,一旦自己犯傻,或者被人利用,那麼正邪,就真的分不清了!

而最後,藍青峰跟李天然說,不要再叫我爸爸了,也不要再尋找爸爸,你應該找你的兒子。可是單純的李天然,根本就不會明白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的。

也就是說,李天然更應該做的是運籌帷幄,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在這個時候,最該做的是抗日,而不是想著怎麼跟關巧紅搞曖昧!

他眼睛只看到了自己的私仇,卻沒有顧及大局,壞了藍青峰的大事,壞了大事也就罷了,自己還膽怯,不敢去多殺日本人。

最後他大聲呼喊關巧紅,卻不肯邁動自己的腳步追上去,說到底,他仍然沒有克服自己內心的邪。

2、關巧紅為什麼影片結尾還沒有報仇?

關巧紅的原型是民國傳奇女性施劍翹,因為父親軍閥孫傳芳所殺,後來嫁人後指望丈夫給她報仇,丈夫沒有行動以後,她離婚。再到後來做手術恢復了自己的腳,並槍殺孫傳芳,為父親報了仇!

這個故事跟李天然的基本一致,也是報仇的故事。

那麼在九一八事件爆發以後,孫傳芳到底是正還是邪?

他是一個軍閥,軍閥之間征戰實屬正常,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雄心,一心構建一個穩定的社會。但是等到了外敵入侵以後,他堅守了自己內心的那份正: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隱居天津,日本人岡村寧次利用同窗關係多次登門造訪,拉攏他出任偽職,而孫傳芳作為中國人的良心尚未泯滅,內心不願意當漢奸,因而嚴詞拒絕。

而《邪不壓正》這部影片表現的正是日本人侵華的種種正邪事件。

那麼關巧紅在這種國恨家仇方面,是先報自己的仇,殺害牴觸日本人的孫傳芳呢?還是先去報國仇,殺日本人?

按照歷史記載,施劍翹是在1935年11月13日暗殺了孫傳芳,為父親報了仇。而《邪不壓正》影片最後結束的時間是1937年7月7日以後,日本人全面侵華。

但是關巧紅此時並沒有報仇!

那麼關巧紅到底是正還是邪呢?她的仇人又是正還是邪呢?

3、張將軍到底是正還是邪?

藍青峰的計謀失敗以後,放走了李天然,讓他自己去決定該怎麼辦,第二件事,就是放走了張將軍。

這個張將軍就是張自忠!

毋庸置疑,後來的抗日名將張自忠在1940年棗宜會戰的時候,戰鬥在不勝一兵一卒,全軍覆沒,為國捐軀!

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藍青峰放走了張將軍,張將軍作為北平最大的將領,沒有組織人員抵抗日本人,而是選擇了自己逃走,這個行為到底是正還是邪?

張將軍在當時的北平是具備抗戰的條件的,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是也不是不可以跟日本人一戰。在當時的輿論戰,大家對他的不戰而逃意見非常大,均認為他就是“漢奸”!

也正是在這種刺激下,他要表明立場,自己並不是漢奸,當然三年後他就用實際行動捍衛了自己的尊嚴。

那麼從張將軍的一生來看,在某個時段的某個決定,到底是正還是邪?

所以,看姜文的電影就是比較燒腦,一個簡單的影片名《邪不壓正》,就讓我們頗費大腦思考,到底誰是正,誰是邪呢?我相信每個看了影片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這個答案,並不是固定的!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有一點特別諷刺。

當許晴扮演的角色-唐鳳儀從城樓下跳下來並壓倒了一個拍照的日本鬼子之後,電影院裡爆發了一陣轟笑。

人是容易受引導的動物,比如看電影,某個悲傷的橋段響起bgm時,你會覺得自己也特別難受,其實這種難受往往是很沒有道理的,或者說是一種人生理的反映,在我看來和別人撓你胳肢窩你發笑一樣。

姜文的電影有時候不會給你帶有暗示和感情色彩,它就是那麼靜靜的演,需要你自己去品味。當日本人排隊從城樓下進入的時候,姜文只是那麼拍,沒有放任何悲壯的bgm,也沒有劇中人慷慨激昂的臺詞,但是,這確實就是國破山河在的最真實的體現!

唐鳳儀跳下去前,沒有任何鋪墊,沒有賺取眼淚的回憶等等,她就是那麼跳下去了。在這裡,姜文非但沒有加入悲傷的bgm讓人落淚,反而加入了砸死一個日本鬼子的情節引得眾人發笑,彷佛在說:

看,你們就是什麼都不懂。


我是阿亮,略懂互聯網行業運營/產品,平均每天回答一個問題,歡迎關注!

阿亮Sherlock


大哥,頭條這麼好的媒體平臺,就天天傳播這些東西?知不知道現在的假疫苗,這個才是重點,你家裡沒有小孩嘛,你家小孩不打疫苗嘛。多關注,多關心民生。

長生生物是吧,我覺得大家在這裡口誅筆伐也沒有多大意思,不如發動我們人民的力量,仔細的找一下現在市場上有哪些東西是和這家公司有關係的,然後把名單公佈出來,老子不用你的東西就是了。[捂臉][捂臉][捂臉],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反擊辦法了。


秋風起83


謝謝邀請!在下是愛讀文史、愛看影視的北漂青年,請多多關注。

因為看完片子已好幾天,諸多細節記不太清了,不準確之處請指正。

看完《邪不壓正》,走出影廳,除了彭于晏的裸奔和許晴的身姿,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由周韻飾演的關巧紅和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在對話中引出的一個問題:當我們真正面對自己深以為惡的人時,我們是否有勇氣克服掉憤怒背後的恐懼,直面對方?

《邪不壓正》的故事其實很單薄——一個青年為師報仇的故事。但姜文並沒有按照常規來處理這一通俗故事。李天然的報仇是該片的主線,卻一波三折。我們仔細想,憑藉李天然的本事和他剛來到北平時無人認識的身份便利,其實有著很多次可以向朱潛龍和根本一郎下手的機會。但他沒有這樣做,只是要麼跟蹤、要麼暗中刺傷朱潛龍的眼皮、要麼趁著根本一郎講解《論語》時偷他的劍和印章,然後把印章蓋在朱潛龍老婆的屁股上……這些種種,看起來解氣,但都不過是略施小懲,不是李天然的終極目的——手刃仇人。

當關巧紅問李天然為什麼不逐一殺死仇人時,李天然的解釋是:兩個仇人在一起殺掉才痛快(大意)。但是我們知道,越是強大的敵人組合,越需要分而擊之,這樣的勝算才更大。既然報仇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仇人們死,那又何必在乎他們是不是要死在一起。事實也證明分開打是對的,李天然先是將根本一郎打得不能自理,然後騙來了朱潛龍,最後取勝,終得大報。而且,李天然和朱潛龍的打鬥過程並不輕鬆,且險些被對方殺掉,如果李天然沒有聽關巧紅的勸阻,進行一對二的血拼,最終結局就不好說了。所以,個人認為,

所謂的“兩個仇人在一起殺掉才痛快”的解釋其實是藉口。請再往下看。

關巧紅這一角色重要嗎?當然!可以說,關巧紅是李天然最後得以報仇雪恨的推動者。如果說李天然在剛到北平時,有機會卻沒有手刃仇人,是因為“爸爸”亨得勒的竭力勸阻,那麼在亨得勒被藍青峰殺害後,李天然應該沒有心理包袱了,可以放手大幹了,但他又聽了“新爸爸”藍青峰的勸詞:戰爭一觸即發,你不能添亂。即便真是在戰爭打響後,也還是在關巧紅的激勵下,李天然才終於放開了一切去報仇。所以,

“爸爸們”的話,也是藉口,李天然依賴這個藉口。

再來說說關巧紅,這一人物的原型是施劍翹(其父被孫傳芳所殺,後隱忍苦練,最後報了父仇)。關巧紅的父親被日本人所殺,於是她勤練槍法,開了服裝店,等著仇人來店裡做衣服時下手。在城樓裡,李天然問關巧紅仇人最終來了沒,關巧紅說還沒來,但在結尾,關巧紅承認仇人早就來過店裡,只是自己看到仇人是一個蒼老的老人,還帶著一個孩子時,複雜的情感沒有讓她痛下殺手。所以,她痛恨自己,她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也看穿了李天然隱藏在復仇情緒之後的恐懼。他一遍遍在李天然意志鬆懈的時候,總是用言語激將他不要忘了自己的使命。

事實上,李天然內心深處有著巨大的恐懼。他並不是怕他打不過朱潛龍和根本一郎報不了仇,而是他怕師傅全家被殺時他呆若木雞毫無作為的狀態重現,那場經歷讓他蒙羞,給他的心裡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兩個人在一起殺才痛快”和“爸爸們”的話都是他潛意識裡逃避的藉口。一個真正想要捨命報仇的人,在有機會的時候,哪裡會顧及那麼多呢?也是在最後關巧紅的一番論辯下,李天然終於承認了自己內心的怯懦……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跟人吵完一架後,總會有“剛才沒有發揮好”的遺憾。或者,因為某件事心裡痛恨一個人到咬牙切齒,然後腦補各種戰勝、打敗甚至凌辱他的方式,但當那人真正出現在你面前時,你卻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了。

一個人憤怒容易,仇恨也容易,但要客服來自內心的恐懼,絕不容易。我想,仇恨是因為之前的糟糕經歷,而恐懼,則是出於對重蹈前轍的擔憂吧。


異鄉獨白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不同的目標、 、、都會造成不同的判斷,那麼到底什麼是具有普世意義的對與錯、好與壞、善與惡、美與醜呢?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就是人生的迷局和困惑。15歲之前對事物的認知被限制在輸贏層次;30歲之前逐漸弱化自己的主管評判,因為輸贏並不代表客觀事實。把事物的真相作為行為依據形成價值觀。45歲經過許多判斷和總結,於是又放下了自己的判斷。哪有什麼對與錯,檯面上的外觀“美”必定掩藏著內心的醜;嘴上的“仁義道德”恰恰反證其假惡醜的本質;養“廉”實腐;為你好就是要你命、、、。許多事情看見開頭就知道結果了,只是不知道這個結果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展現。掙脫束縛把,一切皆是因果,一切都按照因果來發展。


呱呱23


當我們提到姜文電影的時候,到底在說什麼呢?

鬼才、荷爾蒙爆棚、看不懂、有逼格、腎上腺激素分泌過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其實姜文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張揚的個性,或者說是任性。

放眼如今的華語影壇,這樣的導演其實屈指可數,非常難得。

他首先考慮的不是觀眾爽不爽,而是他自己爽不爽,姜文爽,才會真的爽。

所以之前才會有《一步之遙》這麼任性的電影,爭議巨大,姜文總是很淡定。

這大概就是姜文所謂的:站著把錢掙了。

恰恰因為這種特立獨行的存在,姜文的電影無論如何,都是真影迷的優先選擇。

這部《邪不壓正》呢,看氣勢,似乎有了當年《讓子彈飛》的感覺。

但是真正看下來的話,其實是另一種感覺,好看是真的,不夠好看似乎也是真的。

開頭半個小時很爽,這點很多人都提到了,能挖的點,大家也分析的很透徹。

結尾半個小時也不錯,特別是彭于晏李小龍附體,打的很勁爆,節奏感超好。

只是中間很奇怪,跟開頭結尾相比,存在明顯的割裂感。

這部改編自張北海《俠隱》的電影,其實借了原著復仇的殼,改編很大。

當然,這是姜文一貫的風格,不奇怪,奇怪的是,節奏突然就慢下來,很慢很慢。

李天然和巧紅的段落,本來最多算是支線,卻佔據了幾乎C位的篇幅。

沒辦法,誰讓周韻是姜文的媳婦呢,加戲,加戲,接著加戲,大概就是姜文的任性。

不能說這次姜文沒有給我們帶來驚喜,只是這驚喜,還不夠驚豔。


獨狼映畫


我覺得沒啥的電影純粹是一個娛樂的東西,不需要去推敲,根本就沒那麼多值得你去深思的東西。第一,我覺得應該是現在這一代導演的通病,導演都想成為一代大導演標誌性人物,就偏離的拍電影的本質,他們就追求那種雲裡霧裡的,就是要讓人眼花繚亂才覺得電影是好的,有時根本就沒一點點內涵,就類似《無極》一類的。我一直都說了適當的炫技是好的,可以一部戲從頭到尾就是炫技,那就下乘了。第2,也是因為市場營銷,如果沒有賣點,沒有新聞,沒有噱頭,這部戲就完了,所以才不斷有人一直吹捧,水軍一直深挖要大家胡亂推敲。第3,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重,逼的導演要不斷的加大搞一些不知所云的東西出來滿足大家越來越重的口味。第4.商業電影,有些投資人就一土豪,沒有沉澱,導演為了迎合他們,就是要拍一些這樣雲裡霧裡的,看的是是而非的,他們才覺得有內涵,有深度。

記得以前聽到過好幾次類似的笑話,試卷上的閱讀理解,要人解釋一些句子裡面隱藏的深意,標準答案是一堆雲裡霧裡的東西,結果記者就拿著考題去問寫這些文章的作者,作者看完答案才知道原來自己寫的東西里面還潛藏這麼內涵~~~~


叫啥都麻煩222


開篇有個細思極恐的細節,朱潛龍告訴根本一郎,他找到一個高人,自己不姓李了,姓朱!殺了他師傅一家,開車逃走的時候,差點和藍青峰發生車禍!其實朱潛龍早已經和藍青峰認識了,藍青峰遇到了死裡逃生李天然是偶然,但是出現在山莊外面可不是偶然,那都是事前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