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10958天、262800小時,他致力於……

6月,我們稱之為“畢業季”

畢業生們忙著找工作

從此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

……

30年、10958天、262800小时,他致力于……

那麼你現在工作了嗎?

為什麼會從事這份工作?

這份工作你已經做了多久了?

對於這些問題,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韋華生

和我們分享了

他和他的普法30年!

30年、10958天、262800小时,他致力于……

我與普法30年

韋華生

對法律的深刻認識緣於上小學時參加的一次公審大會。那是七十年代的一個秋學期,學校組織師生參加公審大會,桂中的冬天寒氣逼人,但小鎮郊外的公審現場仍人山人海,因為有一人犯被現場執行槍決,所以記憶深刻。“殺人償命”,這或許就是那個年代我們所接受的普法教育吧。

與法律結緣是在1985年,那時我提為正排職幹部剛一年。因為軍校讀的是中專,為進一步提升學歷,我報讀了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法律專業(大專)。報讀時有中文和法律兩個專業可供選擇。如果遵從內心真實想法,我偏向於報讀中文,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法制成為時代主題,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我捨棄了學中文的想法。

30年、10958天、262800小时,他致力于……

同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於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定》,開啟了具有啟蒙和掃盲性質的全民普法活動序幕,我正是在“一五普法”期間完成了法律知識掃盲,並取得了法律專業大專文憑。

“一場官司十年仇”,80年代,打官司還不被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我也一樣,認為打官司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特別是鄉里鄉親的,應該以和為貴。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終究還是打了一場官司。

記得是1989年,我回家探親,父親又跟我提起房子的事。我們家的房子是爺爺解放前置買的,與隔壁鄰居家的房子有一約50公分的三角地帶空地。鄰居房子很窄,經老輩協商同意,將三角地帶讓與鄰居。鄰居便拆掉了其自家的山牆,將桁條搭在我們家的山牆上。隨著時間遷移,老一輩過世,對方後輩認為我們家的山牆為兩家共有。時逢當年村委開展農村住房確權工作,我們家原來的房契遺失了,為順利辦理新證,在協商無果後,父親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這個問題。

30年、10958天、262800小时,他致力于……

房子的事之前聽父親講過,但訴諸法律的想法我是頭一次知曉,雖在情理之中,但我仍不免心存顧慮。父親是一名中學校長,有這想法不奇怪,但鄰里兩家關係一直不錯,一但打了官司,關係不免僵化。但父親說,不管結果如何,“讓他三尺又何妨”。我還沒有道出自己的顧慮,倒受了父親的一番教育。就這樣,我支持了父親的想法,官司終究還是打了。一審時我出了庭,委託我堂哥為原告,庭前堂哥與對方握了手。縣法院一審將山牆權屬判歸我家所有,市中院二審時卻只將山牆前半部分判歸我們,後半部分判為雙方共有。雖然結果不盡如意,但事情終歸算是解決了,父親心裡很坦然。

沒想到,學了法律後的我竟是用了這樣一種方式運用了法律。經過這件事,法律意識在我內心深深根植,同時使我明白,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是正道。學法用法,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良好風尚,是構建法治社會、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在部隊工作期間,經常有各種形式的普法活動,印象較深的是軍事法院在部隊舉辦的公開庭,有的就是發生在身邊的案件,非常有教育意義。

2006年,我通過了全國高等教育法律本科自學考試,並如願轉業進入檢察機關工作,經過一年辦案部門鍛鍊,我被調整到了政工部門,普法成為我工作的一部分。

11年來,但凡院裡組織諸如“舉報宣傳週”、“檢察開放日”、“送法下基層”等大型涉及普法工作的對外活動,我都有幸作為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前幾年,我院開始與高檢院影視中心“法治中國”欄目、南方電視臺“警戒線”欄目等主流影視媒體合作,我作為院裡專職宣傳工作人員負責協調配合,將執法辦案中具有典型性、教育性的案例拍成普法宣傳片,共拍攝《考題迷局》、《劍指六合彩玄機報》、《打擊假藥犯罪》等短片10餘部,在全國20多家電視臺播出。與《今日花都》報合作,開闢法制宣傳專欄,加強普法宣傳。我個人撰寫的宣傳稿件在《檢察日報》、《南方日報》、《今日花都》報等各級報紙上共計發表近百篇。近年來,我院結合檢察職能,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要求,建立“檢察官宣講團”,踐行以案釋法制度要求,做到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教育,實行平等互動的普法形式,贏得了社會公眾的信賴與支持。

30年、10958天、262800小时,他致力于……

因為在檢察機關工作,平時不免會有人有事請託。怎麼辦呢?我想,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把握一個原則,違反規定的事堅決不能做。第二,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儘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代為諮詢法律問題,指引通過正常渠道查詢案件等,既幫助了別人,又在不經意間起到了普法作用。

“一五普法”以來,我國的普法活動伴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已走過了整整30年。經歷個人實踐和工作實踐,我感到,經過長期的普法教育,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明顯增強,單位依法行政的能力與水平普遍提高,但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普法工作者仍責無旁貸。

普法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