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世的相聲老藝人中,誰的輩分最大?

馬佳愛


中國的相聲從清末民初開始興起,就在圈內搞論資排輩和地域之分。輩份分"德壽寶文明"。地域分北京,天津,西安北派相聲,到六,七十年代以湖南為代表的南派相聲興起。北派相聲歷來看不起南派相聲。在中國,相聲就是一個江湖。極其重視師承輩分。郭德剛拜候耀華為師就是要讓相聲界認可他罷了。

相聲老是搞這種論資排輩的東西,難怪要完蛋,要不是出了個郭德綱,現在誰還愛聽相聲。這個行業就是這樣,沒出個相聲大師的時候大家就跟著瞎混,出了個大師這些人就百般打壓。相聲好不好關鍵看有沒有聽眾,輩分再高賣不出去票有個啥用。

說實話侯耀華就是起鬨攪局的,他根本就不是為了相聲藝術,連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都不算。他純粹是衝著郭德綱來的,拜師目的不純,這人品質太惡劣,侯寶林老先生的臉真是讓他丟盡了。年輕的時候為什麼不拜師,現在你還能說相聲嗎?四門功課你還學得了嗎?雖然你是侯寶林的兒子,但你代表不了侯寶林,更代表不了侯耀文。瞧你在侯耀文死後做的那些事,掠奪了侯耀文不少財產。

相聲這碗飯不好吃也不容易吃,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說好相聲,那得有真本事,還得有天時,地利,人和,你就是拜老祖宗也不行,還的從零學起,相聲是功夫,是文化,看人家郭德綱,這代人還有能超越他的嗎?人家有生活,只有在複雜的生活當中日積月累才能寫出好的段子的。

傳統相聲有傳統相聲的特點,郭德綱相聲也有他自己的特點,只是時代不同了,人們的口味不同了,上世紀相聲真算是百家爭鳴,比如馬季的宇宙牌香菸,老一輩相聲表演者的功績是不可泯滅的,即使現在他們漸漸淡出了舞臺。郭德綱確實為相聲立下了一大功,他適應了現代人的欣賞口味。總之,時代在發現,社會在變化,與時俱進的同時也不能武斷的否定前人的功勞!


笑搞


相聲輩分“德壽寶文明”。

壽字輩的老先生都已經去世了。之前女相聲演員是不進相聲譜的,所以一些女演員的壽字輩是需要商榷的。

寶字輩的年齡跨度很大,這一輩的門長趙佩茹是1914年生的,與馬三爺同年。

少馬爺是寶字輩,1945年生,侯寶林代拉師弟,算是朱闊泉的徒弟。


他原來搭檔謝天順,也是寶字輩,1946年生。他出身曲藝世家,祖父謝芮芝是單絃名家。謝天順拜師郭榮啟。郭榮啟可能是最年輕的壽字輩,1917年生,師父是馬德祿。


四蘑菇常寶華是寶字輩,和弟弟常寶豐,都是馬三爺徒弟。常寶豐1947年出生,應該是最年輕的寶字輩。他比侄子常貴田還小五歲。

天津的尹笑聲也是馬三爺的徒弟,寶字輩,1938年生。父親尹壽山。


楊振華,1936年生,是楊海荃的徒弟,馮昆志的兒子馮振聲的徒孫。馮昆志是第三代相聲演員。


還有一位田立禾,是張壽臣的關門弟子,1935年生。


“壞老頭”楊少華的寶字輩有爭議,他自稱是郭榮啟的徒弟,但似乎沒有擺知,行內曾經不認。現在老一輩都沒了,小輩也說不出啥了。

陳湧泉也是寶字輩,還有點特殊。他父親陳子貞被李德鍚代拉為師弟,就是德字輩了。陳湧泉應該是壽字輩,但他降了一輩,拜了壽字輩的譚伯儒為師,與趙世忠成為師兄弟。


類似還有石富寬的師父是“快板三大派”之一的高鳳山,師爺叫高德亮。而高德亮也是自降一輩的,所以石富寬是文字輩。

健在年齡最大的寶字輩老藝人是楊寶璋,1926生,陶湘九的徒弟。曾參加德雲二十社年的演出。

馬三爺晚年經常說“江湖無輩”。師徒傳授的方式曾經一度改編為老師學生。近些年又復興起來,德雲社最熱鬧,前些日子侯耀華拜了常寶華有有趣。

看不慣一些不是相聲演員的人,去去談什麼輩分。如韓紅提她父親是劉寶瑞的徒弟,……

相聲演員的水平,及被觀眾認可,還是要靠“活兒”,靠“輩兒”不行。


幾葦渡


相聲譜系的來歷

相聲門拜師學藝,講究的是“學徒三年,效力一年”,也就是在三年學成之後,效力的一年裡,這個徒弟所賺的所有錢,都要交給師父,這是“謝師”。不僅如此,什麼三節兩壽,春節、五月節、八月節、師父師孃的生日,徒弟都要有所表示,不能空手。這,是傳統相聲界的師徒規矩。而如果師父收了徒弟的學費,房費和住宿費,那就應該按照現代學校的規章制度,收了學費,傳授知識天經地義,屬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事。

中國著名相聲演員輩分表

中國著名相聲演員第一代 張三祿

第二代 朱紹文、阿彥濤、沈春和

第三代 恩緒、徐長福

第四代 裕德隆、劉德智、李德祥、李德鍚、張德泉、周德山、馬德祿、焦德海

第五代 張壽臣、常連安、郭榮起、馬三立、郭啟儒、朱闊泉

第六代 侯寶林、張永熙、劉寶瑞、趙佩茹、郭全寶、王鳳山、馬志明、尹笑聲、常寶堃、常寶華、常寶霆、楊少華、楊寶璋

第七代 馬季、侯耀文、石富寬、蘇文茂、唐傑忠、張文順、李伯祥、杜國芝、高英培、師勝傑、常貴田、趙振鐸 、 範振鈺、楊議、牛群

第八代 姜昆、郭德綱、于謙、馮鞏、趙炎、劉偉、笑林、王謙祥、李增瑞、尹卓林、李金斗、李菁、徐德亮、高峰、奇志

在世的相聲老藝人中,只有“寶”字輩了

1、馬志明

壽字輩的應該是沒有了(最後一位去世的是2013年去世的於佑福於老姑)。馬三立之子少馬爺馬志明是寶字輩,1945年生,侯寶林半拉師弟,算是朱闊泉的徒弟。

2、楊寶璋

健在年齡最大的寶字輩老藝人因該是楊寶璋,1926生,陶湘九的徒弟。 曾經參加過 德雲社十週年慶典。老爺子當時已經80歲了, 還表演了一段,而且楊寶璋跟侯耀文 應該算叔侄。楊寶璋是郭德綱師爺輩的。郭德綱對楊寶璋師爺說:一定要好好活著,90大壽我來。老爺子實現了諾言,於是奔赴開封,給師爺拜壽。願老人家福壽康寧!”郭德綱在微博上說。其實在祝壽會上也是這樣說的,當時我在場。他不說他沒有食言,說老爺子活到了90歲,呵呵。

寶和文下面的輩分排字爭議是最大的,所謂德壽寶文明的叫法裡面的明字怎麼來的我也不太清楚(據說是取的蘇文茂先生的大公子蘇明傑),而且本身就有爭議,而且說法不一。不過相聲演員的水平,及被觀眾認可,還是要靠“活兒”,靠“輩兒”不行。


二妮看世界


中國很多傳統行當都有著嚴格的代際傳承,一方面這種代際譜系清晰地記錄下師承輩分,為行業內的長幼尊卑提供依據,另一方面也形塑著自身完整而封閉的體系,劃分嚴格的門戶之別。對於相聲而言,坊間一直有所謂“德壽寶文明”的排輩之序,但也有“德壽立仁義”的說法,都缺乏明顯的確證,所以以“字”判斷並不準確。不過,師徒間的傳承和代際劃分還是有著比較紮實的記錄的,這份記錄主要來源於1985年馬三立出版的《天津文史資料選輯》和1995年出版的《中國相聲史》。

根據這些材料判斷,目前在世的相聲演員中,輩分最大的應屬田立禾、尹笑聲、馬志明、楊少華、謝天順、常寶華、常寶慶、常寶豐等,都屬於第五代。

田立禾是張壽臣的徒弟,如今依然在天津的茶館演出,深受天津觀眾喜愛。他最標誌的傳統活是《託妻獻子》,新相聲也緊跟時代,“《七龍珠》裡的龜仙人”成為有名的包袱。

田立禾與尹笑聲

尹笑聲是尹壽山的兒子、馬三立的徒弟,如今也活躍在天津的茶館裡。他說學逗唱俱佳,尤其擅演雙簧。

馬志明,馬三立的長子,人稱“少馬爺”,是馬家唯一的相聲傳人。因為馬三立的輩分,馬志明人小輩大,學藝時已沒有可拜的在世師父了,所以被侯寶林收為了代拉師弟,算是入了朱闊泉的門下。但他深得的仍是“馬氏相聲”真髓,風格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葷不鹹,又學習了侯寶林的“帥”,可以說颱風極佳。不同於父親馬三立從不開唱,馬志明少時學戲,因此柳活使得也好。而且戲曲的基本功,讓他在相聲舞臺上也能施展出許多不凡身手,可謂文武全才。少馬爺最出名的傳統活就是《大保鏢》,相聲界一直有“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可見其難度。新相聲也有很多知名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糾紛》《夜來麻將聲》,津味兒與諷刺性皆具。

楊少華與馬志明

謝天順與郭德綱

楊少華和謝天順都和馬志明搭檔過。謝天順師承郭榮啟,擅長捧哏,如今在德雲社演出。楊少華也是郭榮啟的徒弟,但沒擺枝,所以有人不承認這個關係,以至於後來連同其子楊議都處於“海青腿兒”的狀態。楊少華以“蔫壞”為特色,但相聲才華略顯平庸,因此在人才濟濟的德字輩裡也始終排不上號。

常寶華為常家第四代常遠助陣

常寶華、常寶慶、常寶豐都是相聲大家常連安的兒子,是常氏相聲傳人。常家是與馬家並列的相聲世家,但比馬家的相聲傳人還要興旺,不僅第二代的六子全部繼承,第三代第四代也都小有氣候。第二代領軍人物常寶堃,以“小蘑菇”的藝名著稱,1940年代就與侯寶林齊名,如果不是在朝鮮戰場犧牲,必成一代大師。比起大哥,其它五個弟弟的成就就要遜色許多了,相對而言,老三常寶霆和老四常寶華的藝術要略勝一籌。


徐鵬遠


目前還在世的寶字輩算應該是最大輩分了。馬志明、常寶華、楊寶璋、田立禾、楊少華、姜寶林、尹笑生這些位老先生都是寶字輩的,可能還有一些寶字輩的老先生我沒說全。至於能耐來說寶字輩絕大多數都是口傳心授並且都有長期面對觀眾的經驗,所以都練得一身好能耐。那些只知道老郭的朋友,如果你們真的喜歡相聲就多聽聽其他人的,不要以為全世界只有老郭會說相聲。我本人也是個綱絲,06年開始聽老郭,說來也有十多年了。相聲演員確實有濫竽充數之輩,但如果說除了老郭就沒有會說相聲的了,也未免太狹隘。還是那句話,如果喜歡相聲就多聽聽其他人,尤其老先生。如果只是喜歡老郭這個人,對相聲本身沒什麼感覺,那就當我啥也沒說,只聽老郭求一樂兒也挺好。

目前在世的相聲老藝人中,誰的輩分最大?答案2:

相聲的輩分應該是“德壽寶文明”這樣排。相聲八德之後,是張壽臣這樣的老先生。寶字輩的就應該數馬志明先生了,尊為少馬爺。就江湖輩分來說,這個毋庸置疑。不過,人家郭德綱,字在“德”字上,這可了不得。不過這是人家本名,字不在輩分上,如果他硬要說這個德就是相聲八德的“德”,估計這個德也要被收回的,那樣郭德綱真成了缺德之人了。好在,紛紛擾擾之後,他不認了楊志剛先生,拜在侯耀文先生門下,郭德綱應該是明字輩的相聲演員。這樣說來,馬志明是郭德綱的師爺。相聲作為民間藝術,有師承是好事情,可以分清相聲發展脈絡,便於區分相聲流派風格,不是壞事。怕就怕沒有本事,以長者自居就麻煩了。有沒有本事,是靠活說話的。

目前在世的相聲老藝人中,誰的輩分最大?答案3:

前些年有個叫於祐福的老太太,是馬三立堂弟馬四立的妻子。她應該是當時最高輩分的。過世不太久。還有倆人好像相聲圈這倆人的輩分有爭議。現在寶字輩現在應該是最高輩分。少馬爺,常寶華等等 還有馬三爺的的三個徒弟。這些都是寶字輩的 全國寶字輩的應該也就10個人左右了 謝天順 就以前給少馬爺捧過哏 他應該也是寶字輩的。


啤酒188701204


目前健在的相聲演員輩分最大的是寶字輩。題主所說的馬志明和常寶華都是寶字輩的,他們同輩。除了他倆外,健在的寶字輩的相聲演員還有二十位左右。相對於全國二、三萬職業相聲演員來說,可謂是碩果僅存。

如按年齡排排隊,最年長的應該是楊寶璋。他生於1925,今年93歲。接下來是常寶華,趙春田,楊少華,陳湧泉,張寶珠,田立禾,於連仲,楊振華,姜寶林,尹笑聲,於春藻,常寶慶,馬志明,張立林,謝天順,常寶豐等。

常寶華、常寶慶和常寶豐是親兄弟。在常家,他們分別是老四,老八和老九。郭德綱這輩子見到的第一位相聲名家是常寶華的哥哥常寶霆,但常寶霆把郭德綱轉給了常寶豐。常寶豐便成了郭德綱學相聲的第一位老師。

於連仲和於春藻也是親兄弟。張立林是張壽臣的兒子。趙春田是劉流的師父,劉流過去一直是趙本山的得力助手。陳湧泉退休前給李金斗捧哏。田立禾、尹笑聲、謝天順跟馬志明都是天津的相聲演員。姜寶林算軍旅相聲演員,其實他也是天津人。張寶珠是為數不多的老一輩女相聲演員。她住在河南。楊振華住在瀋陽。楊少華的師承問題,我說過多次了,這裡就不贅述。

我是作家蕭陶。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蕭陶的頭條號。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


蕭陶


這個譜系都還有爭議,主要圍繞誰是真正的祖師爺展開,馬三立等人認為張三祿是相聲的開山祖師,也有不少人認為晚一些的朱紹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相聲演員。先按老馬的排一下:

第一代,張三祿。第二代,朱紹文,阿彥濤。第三代,恩緒(馬三立的姥爺)。第四代,馬德祿(馬三立的父親),"萬人迷"李德鍚,"周蛤蟆"周德山,焦德海等為代表的"八德"。第五代"壽"字輩,馬三立,張壽臣,尹壽山,郭啟儒,常連安,郭榮啟,馬桂元等。第六代寶字輩,名家輩出的一代,侯寶林,劉寶瑞,常寶堃,趙佩茹,馬志明,謝天順,田立禾,朱相臣,楊少奎,尹笑聲等等。第七代,文字輩,蘇茂文,高英培,馬季,侯耀文,陳鳴志等等。第八代,現代相聲的中流砥柱,趙偉洲,姜昆,馮鞏,郭德綱,于謙,年輕一點的,于丹,裘英俊,苗阜,王聲等等。第九代比較有名的也就郭德綱的幾個弟子。


寂日的落葉


題主說的這兩位是一個輩分的都是寶字輩的,以前我還在網上查過相聲從第一代到六七代都有哪些人。看了好多回答,說到相聲的話題現在人們肯定會說“現在的相聲我只認郭德綱”,說這樣話的人基本可以認為不是“相聲迷”,相聲現在的情況就像是我們的古代文明情況差不多,都說“唐在日本,明在韓國”其實他們學過去的那些不過是一部分,可是我們自己把本來的東西丟了,就覺得他們那些就是我們以前的文化。相聲也差不多是這個情況,八九十年代相聲演員為了適應時代為了適應電視做了改革,電視這個平臺註定是不允許太出圈兒的東西播出的,所以包袱就不那麼“歪”了,笑料也就有點模式化了多少有些尷尬,隨著網絡的普及有些東西又被翻出來了,我們都很清楚以前網上流傳的都是些什麼才會有“網上的東西能信嗎”這樣的言論。郭德綱把一些老的東西又拿出來讓人們覺得這就是以前的相聲,其實也不完全對,他一直要恢復傳統,可是現在他的作品除了拿于謙插科打諢似乎也沒了別的套路,他的徒弟也都是“耍賤”類型的,這肯定不是相聲本來的東西。現在的郭德綱更多的是一個“明星”而不是相聲演員,很多人都是喜歡郭德綱而不是相聲。通俗點來講如果說把相聲比作一條路的話“主流相聲演員”的左半邊身子在路外頭,“非主流相聲演員”郭德綱右半邊身子在路外頭,主流的那些說“你把右半邊身子也進到這道路里邊來吧,不然容易跑偏”,郭德綱回應“你們都還有半邊身子在外頭呢幹嘛要我都進來,你們自己走的路都不對還管我,我就在外頭了觀眾就喜歡這樣的你能怎麼的”。有人看了我的評論說又一個蹭wifi的,我又不是要出名有沒有資本去炒作我幹嘛要去蹭wifi,我也不是光說了“非主流相聲演員”,腦殘粉的思想真是不敢恭維的。


那兔19191919


目前還在世的寶字輩算應該是最大輩分了。馬志明、常寶華、楊寶璋、田立禾、楊少華、姜寶林、尹笑生這些位老先生都是寶字輩的,可能還有一些寶字輩的老先生我沒說全。至於能耐來說寶字輩絕大多數都是口傳心授並且都有長期面對觀眾的經驗,所以都練得一身好能耐。那些只知道老郭的朋友,如果你們真的喜歡相聲就多聽聽其他人的,不要以為全世界只有老郭會說相聲。我本人也是個綱絲,06年開始聽老郭,說來也有十多年了。相聲演員確實有濫竽充數之輩,但如果說除了老郭就沒有會說相聲的了,也未免太狹隘。還是那句話,如果喜歡相聲就多聽聽其他人,尤其老先生。如果只是喜歡老郭這個人,對相聲本身沒什麼感覺,那就當我啥也沒說,只聽老郭求一樂兒也挺好。


別鬧76842450


“德壽寶文明”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好像相聲界本身對壽字輩之後的爭議就很大。
陳湧泉先生的父親陳子貞先生算”萬人迷“李德鍚先生的代拉師弟,按道理說陳湧泉先生應該算壽字輩的,但陳子貞先生後來自降了一輩,所以陳湧泉先生雖然算寶字輩的,但這個信息最好知道一下。


壽字輩的應該是沒有了(最後一位去世的是2013年去世的於佑福於老姑)
寶和文下面的輩分排字爭議是最大的,所謂德壽寶文明的叫法裡面的明字怎麼來的我也不太清楚(據說是取的蘇文茂先生的大公子蘇明傑),而且本身就有爭議,而且說法不一,而且後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太講究這個了。

馬志明和常寶華兩位大師都屬於第六代相聲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