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技術存在天然風險?終結密碼時代爲時尚早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安防等諸多領域迎來了全新變革,普通民眾也獲得了更為便利的各項服務體驗。那麼,是否密碼、鑰匙等傳統元素都將退出歷史舞臺了呢?恐怕沒這麼簡單。

生物識別技術存在天然風險?終結密碼時代為時尚早

生物識別技術存在天然風險?終結密碼時代為時尚早

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不只是推動了幾個核心技術領域的爆發,同時也為許多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驅動力。作為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典範,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備受矚目,巨大的市場潛力也讓人眼紅。

生物識別技術加快部署

進入21世紀,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消費、金融、社交等活動越來越多的聚集在網絡上,各類提供相關服務的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為人們帶來了便捷的體驗,但是也導致用戶不得不註冊和設置大量的賬戶、密碼。

隨著信息洩露事件頻發、黑客威脅性不斷加大,不只是一般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很好地保障用戶數據,不能維護企業信息安全,那麼不僅會流失客戶,也會影響到企業自身的正常運營。

此外,在一些公共安全領域,例如機場、火車站等區域,加強人員管控的需求同樣在迅速上升。警務部門也希望利用廣泛分佈的攝像頭來幫助維護治安、抓捕逃犯等。因而,生物識別技術得以在上述領域得到廣泛、深入的運用。

目前,無論是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或是虹膜識別、步態識別等技術,都在安防、金融、科技等行業獲得了認可。在中國,就連一些公共廁所也開始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來合理分配紙巾,這無疑是生物識別領域加速普及的最好見證。

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將一舉突破300億元。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機場、智慧金融等一系列概念項目加快落地的情況下,在智能生活便捷化與網絡安全嚴峻化雙重影響下,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生物識別系統的風靡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密碼時代終將告別?

在各種銀行卡、網站、APP、應用平臺盛行的當下,人們所使用的賬號、密碼也十分繁多。一般來說,在設置密碼時,基本上都以數字、英文字母的組合為主,但是很多人為了防止遺忘,習慣性只是用一個或兩三個相同的密碼,導致密碼安全性大打折扣。

傳統的賬號、密碼容易被竊取或者冒用,一些卡證與鑰匙之類的也容易被偽造,這對於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甚至是財產安全來說,都是很大的隱患。如今,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讓傳統意義上的密碼困局得以破解。人們只需要使用獨一無二的指紋、人臉等生物特徵,就能代替密碼進行使用,無疑更為安全。

不僅如此,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相對於繁瑣的密碼而言,顯然更加便利。用戶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可以不用再進行賬號、密碼登陸,也不用記住那麼多密碼,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得到更好地應用體驗。那麼,生物識別技術的快速普及真的意味著密碼時代即將告別了麼?

實際上,即便是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指紋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大行其道,但是密碼的應用並沒有馬上退出歷史舞臺的跡象。如今,更多的企業及平臺選擇的是採用多模式識別以及密碼驗證與生物識別技術融合使用的策略。還有部分密碼轉變成了短信驗證碼的形式繼續存在,這種“實時密碼”目前看來也頗受歡迎。

之所以密碼時代並未迅速終結,一是因為密碼使用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輕易取消難免會引發質疑;二是密碼的安全性依然有一定價值;三是因為生物識別技術其實也有其本身的安全缺陷,留一手總歸更讓人放心。

雖然人體特徵具有唯一性,但是在這個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與科技時代,不法分子與黑客要想竊取一個人的語音、指紋等信息並非難事。生物識別特徵如同密碼一樣,也需要以數據的形式進行收集與存儲,這使得生物識別技術也天然存在安全風險。

生物識別技術雖然具有其獨特優勢,但是相對於數字、字母密碼而言,其也只是一種“生物密碼”。也就是說,密碼時代並未離去,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因而,無論是哪一種“密碼”,都需要注重信息安全維護,確保其數據採集、存儲與利用的合法性與安全性。生物識別技術要想取得更加廣泛的應用,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就必須將安全置於首位,如此才能獲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