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年初以來,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圍繞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鄉村振興戰略,以推進“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大戰略工程為抓手,在調結構、促轉型、增優勢、補短板上持續發力,農村牧區各項工作成效顯著、亮點紛呈,全力邁出了農牧業大旗向農牧業強旗進發的鏗鏘步伐。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架瑪吐鎮五間房村採取群眾籌錢、村委會管理方式栽植沙棘1000畝,栽植兩年生沙棘大苗66000株,農防林栽植楊樹1200株,從土地平整、開溝、栽植、澆水、林間除草到平時管護進行規範化管理,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架瑪吐鎮五間房村千畝沙棘生態項目區

白興吐蘇木扎蘭希伯嘎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結合本地土質條件,打造1000畝沙棘栽植示範基地,其中無立木林地直接栽植沙棘650畝,楊樹改為沙棘350畝,並逐步將沙棘產業作為全蘇木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舍伯吐鎮布敦毛都嘎查精品打造沙棘示範基地4000畝,涉及66戶(其中殘次林面積317畝,涉及17戶),一期項目區共栽植24萬株沙棘。項目區循環路5800延長米栽植柳樹大苗6900株、楊樹大苗3600株。沙棘每畝前期投入300元左右,畝產1000斤,每斤3元計算,畝純效益達到2700元。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舍伯吐鎮布敦毛都萬畝沙棘項目區

希伯花鎮認真落實百萬畝退耕還林規劃,將發展經濟林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結合退耕還林和無立木林地恢復造林工作,四年內規劃造林11萬畝,其中以錦繡海棠為主的果樹經濟林4萬畝,總面積達到5萬畝;以沙棘、柳編為主的生態經濟林6萬畝;以樟子松、五角楓為主的景觀經濟林1萬畝。目前,全鎮錦繡海棠面積達1.5萬畝,其核心區位於希伯花嘎查,總面積達3000畝,盛果期畝效益達1萬元以上。同時,該鎮成立了錦繡海棠種植合作社,註冊了“希伯花錦繡海棠果”商標,“希伯花”錦繡海棠果以其香、甜、脆的特點暢銷各地。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希伯花鎮希伯花嘎查萬畝果樹經濟林核心區

希伯花鎮南八付犁仗村栽植錦繡海棠3500畝,涉及農戶58戶,項目區採用3m×6m規格栽植。到盛果期畝效益可達1.2萬元。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希伯花鎮南八付犁仗3500畝錦繡海棠項目區

希伯花鎮北巴彥花嘎查通過無立木地塊恢復造林,規劃栽植沙棘8000畝,2018年栽植3000畝,林農自籌苗木款18萬元,購買二年生沙棘苗15萬株,成活率達85%。項目區規劃循環路線2895延長米,兩側栽植楊樹大苗;防護林栽植楊樹大苗3600株。按沙棘每畝50株、每株15—20公斤、每公斤3元計算,畝效益可達2500元左右。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珠日河牧場全面開展草原生態保護治理工作,加大亂墾亂牧打擊力度,成立場禁墾禁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制,各分場黨支部書記為本轄區禁墾禁牧第一責任人,各分場管理幹部包戶到人;場草原監理所工作人員實施化片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對非法開墾草原、偷牧亂牧等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禁墾禁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加大天然草場的修復力度,對退出的已墾草原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地力條件的優良牧草品種,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科學配置牧草混播比例,採取混播等多種旱作種植技術,恢復建設多年生旱作優質人工飼草基地。通過實施草原修復、打擊亂牧偷牧等方式,逐步恢復天然草場的生態功能和生產力,實施已墾草原治理7.36萬畝,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珠日河牧場三分場已墾草原治理項目區

實施高效節水工程

走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架瑪吐鎮今年實施高效節水工程8.5萬畝,佔全鎮耕地面積的1/3。王家窩堡村結合實施高效節水工程,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將4000 畝耕地全部種植特色經濟作物,走上“以特富農”之路,種植甜菜3550畝、葵花200畝、高蛋白大豆150畝、紅幹椒100畝。與去年同比,甜菜畝效益可達1000元以上,玉米畝效益不到600元,通過種植結構調整對比試驗,引導農牧民種植經濟作物,實現穩定增收。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架瑪吐鎮王家窩堡村4000畝結構調整項目區

寶龍山鎮今年落實高效節水農業8.33萬畝,結合輪作項目調整優化種植結構28364.9畝,涉及18個嘎查村。其中,塔本格勒嘎查通過與安徽豐源集團合作流轉8000畝土地種植紅高粱;在立新屯、東查干吉、西查干吉等嘎查連片種植紅高粱6000畝;在王家套布、前瑪尼吐、北寶龍山、東寶龍山等嘎查集中連片種植3800畝甜菜;由國土部門投資打造的1000畝富硒富鍺農產品基地正在興建中,主要種植富硒富鍺小麥、水稻、豆類和瓜果蔬菜。同時,該鎮狠抓經濟林建設,在哲日根吐嘎查建設1000畝柳編基地,在前查干吉嘎查建設1000畝沙棘基地和其他嘎查村散戶栽植2000畝沙棘(到2018年底計劃栽植4000畝沙棘),通過發展經濟林產業實現農民增收。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寶龍山鎮立新屯高效節水項目區

腰林毛都鎮南塔林艾勒嘎查實現淺埋滴灌高效節水全覆蓋,以土地流轉模式將土地統一承包給廣聯農機種植合作社,並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壓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與有意願的流轉戶簽訂種植意向協議,共流轉土地42戶、3100畝,同比去年提高1100畝,集中連片種植甜菜2000畝、美葵700畝、藥材202畝。據測算,甜菜畝收益2160元,美葵畝收益1920元。同時,富餘勞動力就近務工,拓寬收入渠道,目前已簽訂長期合同工6名,年人均增收25000元;臨時工人達40餘人,年人均增收5800元左右。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腰林毛都鎮南塔林艾勒高效節水農田

舍伯吐鎮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將全鎮25萬畝耕地全部實施高效節水工程,今年實施9萬畝,涉及17個嘎查村,今年春季已實施46035畝,涉及西章、前章、中章、東章、團一、團二、布敦毛都、中心、那仁、中敖本臺、西敖本臺等11個嘎查村;秋季實施43965畝是,涉及達木林、南新、特斯格、西腰、北新、先鋒等6個嘎查村。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舍伯吐鎮中章嘎查高效節水農業項目區

堅持聚焦聚力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架瑪吐鎮蘇林毛都嘎查紮實開展金融扶貧工作,2016年通過協調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爭取貸款308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購置基礎母牛。截至目前,該嘎查貧困戶牛存欄120頭、出欄25頭。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架瑪吐鎮蘇林毛都嘎查張尼瑪家發展的肉牛養殖業

白興吐蘇木採用“政府+企業+貧困戶”模式,全力推進光伏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戰。今年3月,協調引進中廣核光伏扶貧項目,該企業在白興吐嘎查租賃草地886畝,投資1.466億元,建設一處集中式光伏發電站,並於6月28日成功併網發電,全旗918戶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每戶每年收益3000元,連續收益20年,扶持資金累計達5508萬元,開創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贏的局面。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白興吐蘇木白興吐嘎查光伏扶貧項目

寶龍山鎮田園綜合體項目區是由內蒙古鼎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於2009年起投資建設集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合作社,佔地面積300畝。項目區計劃通過東查干吉、西查干吉嘎查各出林地100畝以土地入股方式參加合作社,每個村可收益3萬元。同時,合作社按月人均工資高於其他員工500元的方式聘用周邊嘎查村3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拓寬貧困戶收入渠道,助力早日脫貧摘帽。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寶龍山鎮東查干吉嘎查田園綜合體鼎欣生態扶貧產業園

寶龍山鎮大海力錦嘎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3戶、223人口,其中建檔立卡戶59戶、138人口,安置房共計93套。該嘎查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與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庭院經濟建設相結合,協調為貧困戶每戶購置2頭基礎母牛,並計劃協調包商銀行為貧困戶爭取每戶5萬元養殖貸款,擴大養殖規模。按照“三個半”模式,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並提供果樹苗,油葵種子,助力貧困戶節支增收。同時,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投入近40萬元實施綠化工程,栽植柳樹大苗4500株、金葉榆2000株,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呈現出新農村新牧區的嶄新面貌。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寶龍山鎮大海力錦嘎查易地搬遷、村屯綠化、庭院建設

腰林毛都鎮北塔林艾勒嘎查王家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群眾出股金、出機械和出勞力等形式入股,並根據股金投入、機械作業效益和勞動力的生產面積計算,按總盈利的佔有比例分紅,每畝託管費用420元的標準進行收費,玉米收穫期按照合同畝數及商定確定的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糧食籽粒平均畝產量給予1400、1300、1200斤不等分配給託管方。今年,合作社託管了北塔林艾勒、南腰林毛都、東腰林毛都等3個嘎查的1508畝耕地,每畝玉米純收入可達350元以上,加之務工收入和相關補貼資金,預計農牧民純收入可翻一番。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腰林毛都鎮北塔林艾勒嘎查王家種植專業合作社

腰林毛都鎮東七家子嘎查現有危土房36座,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通過駐村幹部、嘎查村“兩委”班子入戶宣傳危土房改造政策,積極鼓勵農牧戶自建以及建築商統建形式,簽訂危房改造合同書23戶,現已完成備料17戶、推倒危房17個、開工6個、平口2戶,4個施工隊進駐施工,預計7月25日可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腰林毛都鎮東七家子嘎查危土房改造工程

舍伯吐鎮東章古臺嘎査繼續推行“三個半”庭院經濟發展模式,今年整村推進庭院經濟小麥125畝,其中貧困戶62畝,預計增收62000元;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業,年底貧困戶每戶可達到4頭牛;同步推進健康扶持、教育扶持、社會扶貧,計劃年內扶持11戶貧困戶穩定脫貧。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舍伯吐鎮東章古臺嘎查肉牛養殖、庭院經濟建設

花胡碩蘇木南烏恩查干嘎查以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為抓手,全面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建設房屋102座,入住率達到80%,其中建檔立卡戶84戶、282人,同步搬遷一般農戶14戶、52人口。同時,推進以肉牛養殖為主的產業扶貧,為69戶肉牛養殖貧困戶,每戶購買2頭基礎母牛,每戶建設60平米的棚舍,確保貧困戶增產增收;建設淺埋滴灌高效節水農田4300畝,達到人均8畝的目標;按照“十有四分離”和“三個半”模式全面發展庭院經濟,並計劃建設養牛產業園,建設1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助力全村貧困戶享受穩定收益,增加集體收入。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花胡碩蘇木南烏恩查干嘎查易地扶貧搬遷、庭院經濟建設、黃牛養殖

花胡碩蘇木哈根廟嘎查狠抓新興業態電商服務業的機遇,傳承和發展民族用品、民族服飾的刺繡手藝,以“電商+農戶”模式,“傳承、製作、銷售”為一體走產業興旺之路。同時,規劃建設了集自駕遊驛站、採摘園、民族風情體驗園、兒童樂園、生態自然湖區為一體的鄉村生態旅遊產業園。結合落實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打造萬畝沙棘核心示範區,栽植“深秋紅”系列,其中哈根廟5300畝,並以村民合作經營模式成立哈根廟沙棘合作社,每人口以8畝沙棘入股,合作社收益村集體提取20%,其餘股民按股份分紅,盛果期村集體收入可達200萬元,每個股民分紅近1.5萬元。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花胡碩蘇木哈根廟嘎查民族用品扶貧車間

希伯花鎮勞模堡村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主動性、積極性,發展特色高效種植業,通過與通遼市宏波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集中連片種植玉米制種1100畝,每150米一個隔離帶,隔離帶種植高粱。企業為農戶提供種子、化肥等農資,並按每畝200元資金為每戶預借解決生產需要,實現貧困戶、村集體雙贏目標。結合發展庭院經濟,為每戶發放2000元補助金,標準化建設庭院發展玉米制種及種植高產穀子,貧困戶收入可達36餘萬元,企業按照每斤0.1元的標準給付勞模堡村服務費,最少可達8萬元。同時,該嘎查今年落實產業扶持政策,為14戶貧困戶按照每戶2.4萬元標準購買基礎母牛,共購買28頭受孕基礎母牛,目前已下犢3頭,生產效益逐步顯現。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希伯花鎮勞模堡村庭院經濟

珠日河牧場星聖農業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模式,在珠日河場區打造2.6萬畝人工草地及全部牧業板塊,利用現有的草場資源規劃建設“十萬只養羊基地”,力爭打造全國最大的優質種羊繁育基地、商品羊生產基地及羊肉、羊奶粉第一品牌。結合禁牧舍飼政策,逐步完成蒙東現有1000萬隻基礎母羊的品種替代工作,通過引進優質舍飼品種、杜泊羊,並計劃雜交生產杜湖母羊,並採取糞肥還田利用、產草飼餵母羊方式,將所有人工退化草地達到改良效果。同時,採取“公司+農戶”養殖模式帶動周邊農牧民增收。目前已投資1.2億元,完善土地澆灌、配套飼料加工車間、辦公室及部分養殖棚舍。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亮點集錦(上)

▲珠日河牧場星聖農業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