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四大降將升遷之路:張遼領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張郃之下

三國時期很多名將都有過投降的經歷,曹操有胸襟對部下包容性強又能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加上他推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所以他手下的降將比起劉備和孫權要多很多,其中名氣最大能力最強的當屬張遼徐晃張郃文聘四人,今天就說說曹操麾下這四大降將在曹操生前的升遷之路,看看誰最受信任和重用?需要說明的是,其實曹操麾下降將遠不止這四人,但是有的名氣不如他們比如蔡瑁(並非像演義中所說在赤壁之戰中被殺),有的死得過早了點比如張繡,有的投降得晚比如龐德215年才投降,這些就不說了。

曹操麾下四大降將升遷之路:張遼領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張郃之下

張遼

張遼投降曹操之時的起點不低,在當時于禁和樂進還是校尉和都尉的時候,張遼一來就官拜中郎將,曹操還賜爵關內侯,職位超過了于禁和樂進等人;官渡之戰前夕張遼和關羽一起解了白馬之圍後曹操將其官升一級至裨將軍;202年討伐袁譚袁尚有功,張遼此時是行中堅將軍(行是代理之意,中堅將軍應該是個低級別的雜號將軍);206的時候又因功升為蕩寇將軍(這是一個高級別的雜號將軍),同時爵位也由關內侯提升到了都亭侯。209年平定陳蘭梅成叛亂後,曹操給了他假節的權力。

曹操麾下四大降將升遷之路:張遼領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張郃之下

此後張遼迎來了人生的輝煌,在215年的逍遙津之戰中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江東,戰後曹操論功行賞一下子就把張遼從雜號的蕩寇將軍提升到四徵級別的徵東將軍,並且是假節,都亭侯,這也是曹操生前張遼最高的官職了。

曹操麾下四大降將升遷之路:張遼領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張郃之下

張郃

四人中起點最高的就是張郃,張郃在官渡之戰中一投降曹操就拜他為偏將軍,而且賜爵都亭侯,這和他在投降曹操之前在袁紹軍中已經是中郎將有一定關係;但是其後他卻漸漸落後於五子良將中的于禁樂進和張遼三人,最多隻比徐晃略高:207張郃隨曹操北征烏桓後也因功升為平 狄將軍(從日後徐晃由橫野將軍升至平寇將軍來看,平狄和平寇應該是級別一樣的,也就是說207年左右張郃蓋過徐晃);其後在216年張郃又由平狄將軍遷至蕩寇將軍(平狄將軍和徐晃的平寇將軍平級,從這次升遷來看,蕩寇將軍應該是高過平寇和平狄將軍的),但是張郃獲得假節比徐晃晚一年,他是在219年夏侯淵被殺後獲得的,但是總的來說在曹操生前,張郃的蕩寇將軍比徐晃的平寇將軍還是要高一點。

曹操麾下四大降將升遷之路:張遼領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張郃之下

徐晃

徐晃是四人中投降曹操最早的,他在196年隨同楊奉追擊迎奉天子遷都許都的曹操時兵敗投降的,曹操當時沒升他的官,而是等他立了軍功之後一下子就把他由騎都尉提拔到了裨將軍(升了好幾級),起點甚至還高過張遼;官渡之戰前夕的延津之戰中徐晃擊敗文丑後升至偏將軍,不久後曹操又賜爵都亭侯,也就是說在官渡之戰前後,徐晃無論職位還是爵位都是高過張遼的,但是隨後就被張遼拉開了距離:207徐晃隨曹操北征烏桓立有軍功被封為橫野將軍(這個是級別較低的雜號將軍);一直到215年討伐張魯時徐晃才升到平寇將軍(比橫野將軍級別更高),雖然他獲得假節比張郃早一年,但是如前所說他的平寇將軍級別比張郃的蕩寇將軍要稍微低一點,所以只能是屈居張郃之後。

曹操麾下四大降將升遷之路:張遼領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張郃之下

文聘

文聘原來是劉表部將,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南下荊州之時隨同劉琮一起投降了曹操,207年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後退回北方之前,把江夏交給了文聘(當時江夏一分為二,北部在曹操手中,南部在孫權手中),委任他為江夏太守,並賜爵關內侯:從張遼張郃徐晃三人賜爵都亭侯時至少是偏將軍來看,當時曹操授予文聘的軍職不是中郎將就是裨將軍,應該是裨將軍的可能性最大,同一時期的上述三人都是比偏將軍更高的雜號將軍了。

其後文聘又與樂進攻討關羽於尋口(時間點可能在樂進擊敗關羽的青泥之戰前後也就是212年左右),其間有功升至討逆將軍,賜爵延壽亭侯。曹操生前文聘沒有獲得假節,他的假節是曹丕登基後授予他的。

曹操麾下四大降將升遷之路:張遼領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張郃之下

從以上可以看出曹操生前四人的職位和爵位分別是:張遼是徵東將軍,都亭侯,假節;張郃是蕩寇將軍,都亭侯,假節;徐晃是平寇將軍,都亭侯,假節;文聘是討逆將軍,延壽亭侯。從中可以看出張遼領先很多,徐晃屈居張郃之下,文聘的討逆將軍雖然也是雜號將軍,但是級別應該不如平寇和蕩寇將軍,而且他沒有假節,所以只能位居末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