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四大降将升迁之路:张辽领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张郃之下

三国时期很多名将都有过投降的经历,曹操有胸襟对部下包容性强又能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加上他推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所以他手下的降将比起刘备和孙权要多很多,其中名气最大能力最强的当属张辽徐晃张郃文聘四人,今天就说说曹操麾下这四大降将在曹操生前的升迁之路,看看谁最受信任和重用?需要说明的是,其实曹操麾下降将远不止这四人,但是有的名气不如他们比如蔡瑁(并非像演义中所说在赤壁之战中被杀),有的死得过早了点比如张绣,有的投降得晚比如庞德215年才投降,这些就不说了。

曹操麾下四大降将升迁之路:张辽领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张郃之下

张辽

张辽投降曹操之时的起点不低,在当时于禁和乐进还是校尉和都尉的时候,张辽一来就官拜中郎将,曹操还赐爵关内侯,职位超过了于禁和乐进等人;官渡之战前夕张辽和关羽一起解了白马之围后曹操将其官升一级至裨将军;202年讨伐袁谭袁尚有功,张辽此时是行中坚将军(行是代理之意,中坚将军应该是个低级别的杂号将军);206的时候又因功升为荡寇将军(这是一个高级别的杂号将军),同时爵位也由关内侯提升到了都亭侯。209年平定陈兰梅成叛乱后,曹操给了他假节的权力。

曹操麾下四大降将升迁之路:张辽领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张郃之下

此后张辽迎来了人生的辉煌,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中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江东,战后曹操论功行赏一下子就把张辽从杂号的荡寇将军提升到四征级别的征东将军,并且是假节,都亭侯,这也是曹操生前张辽最高的官职了。

曹操麾下四大降将升迁之路:张辽领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张郃之下

张郃

四人中起点最高的就是张郃,张郃在官渡之战中一投降曹操就拜他为偏将军,而且赐爵都亭侯,这和他在投降曹操之前在袁绍军中已经是中郎将有一定关系;但是其后他却渐渐落后于五子良将中的于禁乐进和张辽三人,最多只比徐晃略高:207张郃随曹操北征乌桓后也因功升为平 狄将军(从日后徐晃由横野将军升至平寇将军来看,平狄和平寇应该是级别一样的,也就是说207年左右张郃盖过徐晃);其后在216年张郃又由平狄将军迁至荡寇将军(平狄将军和徐晃的平寇将军平级,从这次升迁来看,荡寇将军应该是高过平寇和平狄将军的),但是张郃获得假节比徐晃晚一年,他是在219年夏侯渊被杀后获得的,但是总的来说在曹操生前,张郃的荡寇将军比徐晃的平寇将军还是要高一点。

曹操麾下四大降将升迁之路:张辽领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张郃之下

徐晃

徐晃是四人中投降曹操最早的,他在196年随同杨奉追击迎奉天子迁都许都的曹操时兵败投降的,曹操当时没升他的官,而是等他立了军功之后一下子就把他由骑都尉提拔到了裨将军(升了好几级),起点甚至还高过张辽;官渡之战前夕的延津之战中徐晃击败文丑后升至偏将军,不久后曹操又赐爵都亭侯,也就是说在官渡之战前后,徐晃无论职位还是爵位都是高过张辽的,但是随后就被张辽拉开了距离:207徐晃随曹操北征乌桓立有军功被封为横野将军(这个是级别较低的杂号将军);一直到215年讨伐张鲁时徐晃才升到平寇将军(比横野将军级别更高),虽然他获得假节比张郃早一年,但是如前所说他的平寇将军级别比张郃的荡寇将军要稍微低一点,所以只能是屈居张郃之后。

曹操麾下四大降将升迁之路:张辽领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张郃之下

文聘

文聘原来是刘表部将,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下荆州之时随同刘琮一起投降了曹操,207年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后退回北方之前,把江夏交给了文聘(当时江夏一分为二,北部在曹操手中,南部在孙权手中),委任他为江夏太守,并赐爵关内侯:从张辽张郃徐晃三人赐爵都亭侯时至少是偏将军来看,当时曹操授予文聘的军职不是中郎将就是裨将军,应该是裨将军的可能性最大,同一时期的上述三人都是比偏将军更高的杂号将军了。

其后文聘又与乐进攻讨关羽于寻口(时间点可能在乐进击败关羽的青泥之战前后也就是212年左右),其间有功升至讨逆将军,赐爵延寿亭侯。曹操生前文聘没有获得假节,他的假节是曹丕登基后授予他的。

曹操麾下四大降将升迁之路:张辽领先文聘居末,徐晃屈居张郃之下

从以上可以看出曹操生前四人的职位和爵位分别是:张辽是征东将军,都亭侯,假节;张郃是荡寇将军,都亭侯,假节;徐晃是平寇将军,都亭侯,假节;文聘是讨逆将军,延寿亭侯。从中可以看出张辽领先很多,徐晃屈居张郃之下,文聘的讨逆将军虽然也是杂号将军,但是级别应该不如平寇和荡寇将军,而且他没有假节,所以只能位居末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