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匯午報,你最關注的廈門教育新聞

7月18日匯午報,你最關注的廈門教育新聞

1、特殊孩子怎麼上學方案來了 廈門首次邀請專家開論證會

【觀點】醫學評估不再是惟一標準受教育能力涉及各方面因素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佘崢)一直以來,對於盲聾啞智障等特殊學生,他們適合在哪裡讀書,是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或是到專門特殊教育學校,還是送教上門呢。

父母猶豫不決,甚至還有家校意見相左的時候。

近日,廈門首次邀請各方專家,對特殊學生就受教育能力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論證會,提出一個綜合的適合他們的教育安置方案。

2、廈門將佈設1420處地震預警終端 加強科普教育

未來3年內,全市將完成佈設1420處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同時申報建設《廈門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增強市民防震減災意識,提高應急避險能力,開展區域評估研究工作,有效為入駐開發區、自貿片區等企業提前提供地震安全性評估服務&hellip。

昨天上午,廈門市地震局局長毛松林通過市長專線電話,向市民解讀市防震減災十三五規劃的相關內容。

3、廈門港創新監管 打造國際物流中轉樞紐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崔昊通訊員莊永忠)近日,一艘運載著印尼某鋼鐵集團1300多噸冷軋捲鋼的新加坡籍散貨貨輪緩緩靠泊廈門國貿碼頭,經過短暫的卸船暫存,隨後裝入集裝箱,以國際中轉模式,陸續換乘集裝箱班輪前往世界各地,這標誌著廈門港海運貨物“國際中轉,散進集出”新業務模式正式啟動。

該印尼鋼鐵集團的不鏽鋼鋼卷轉口分撥業務量大,預計每年進出港口吞吐量約有40萬噸。

今年上半年,印尼方面就在中國國內諸多港口進行比較篩選,選擇能符合其起運地印尼出口貨物在第三地按國際中轉條件轉口的港口。

4、廈門港啟動新業務模式 打造國際物流中轉樞紐

近日,一艘運載著印尼某鋼鐵集團1300多噸冷軋捲鋼的新加坡籍散貨貨輪緩緩靠泊廈門國貿碼頭,經過短暫的卸船暫存,隨後裝入集裝箱,以國際中轉模式,陸續換乘集裝箱班輪前往世界各地,這標誌著廈門港海運貨物國際中轉,散進集出新業務模式正式啟動。

該印尼鋼鐵集團的不鏽鋼鋼卷轉口分撥業務量大,預計每年進出港口吞吐量約有40萬噸。

今年上半年,印尼方面就在中國國內諸多港口進行比較篩選,選擇能符合其起運地印尼出口貨物在第三地按國際中轉條件轉口的港口。

5、就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熱議作批示

“癌症等重病患者關於進口‘救命藥’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

6、長三角地區加速5G網絡建設 未來四年將投資2000億元

長三角地區加速5G網絡建設未來四年投資2000億長三角地區正在以5G試點城市為契機,加速區內5G網絡建設。

根據框架協議,今年長三角將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5G外場技術試驗網,2019年率先在國內開展試商用,2020年成為國內首批正式商用的地區之一,並同步推進5G應用及產業鏈協同發展。

7、海滄區稅務局順利度過國稅地稅合併後首個申報高峰期

7月5日,海滄區稅務局掛牌成立後,迅速開展人員整合和業務培訓,深入推動“放管服”,切實提升納稅服務水平。

8、【暑期“三下鄉”】水產學院實踐隊開展校友尋訪實踐活動

近日,水產學院“幸福水產一家人”尋訪校友實踐隊一行5人,到漳州開展尋訪校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9、助力綠色發展,築夢美麗中國——廈門大學第四屆能源科技創意大賽落幕

7月16日下午3點,廈門大學第四屆能源科技創意大賽決賽在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學生活動中心B207多功能報告廳舉行。

10、【青春大學習 築夢新時代——暑期社會實踐系列報道之一】百年傳承 情繫大田

科技支農 助力鄉村振興水產學院青年紅色築夢實踐隊在老師的帶領下,將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技術推廣項目帶到大田,與當地進行對接,以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落實集美大學對口支持計劃,幫助大田當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實踐隊一行考察了武陵鄉水產養殖狀況,該項目負責人水產學院校友林振炯與大田縣隆錦順生態養殖有限公司代表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