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產業,「藍海」有多難?

隨著下一波生育高峰的到來,幼教領域似乎機遇無限。然而,教育從來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也不是一個能完全“產業化”的領域,如何在社會與經濟效益上做到平衡,對任何經營者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投資者們關注“概念”與“熱度”,真正想進入該領域的經營者則必須關注其中的“難度”。

幼教产业,“蓝海”有多难?

本刊記者 錘錘

9月27日,紅黃藍教育成功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摘下國內首家獨立上市幼教類企業的桂冠。隨後紅黃藍乘勝追擊,在上市首日股價就上漲了40%,成功地讓幼教這條“大魚”浮出水面。

紅黃藍的成功上市作為一個信號和標誌性事件,向市場表明:在國家全面二胎政策下,幼兒學前教育需求越來越旺盛,幼教市場的強者們開始嶄露頭角,幼教藍海已是必然。投資界又興起了一股針對投資熱潮,彷彿幼教產業“錢境”無限。

然而,現實中幼教機構規模分散、管理混亂、質量參差不齊,根本沒有形成一股完整的產業力量。

再加上國家未來5年將大力推廣普惠性幼兒園,公立幼兒園的覆蓋面將達到80%,這剩下的20%何以支撐一片藍海?投資者究竟是在炒概念設陷阱,還是真的火眼金睛,發現了幼教產業裡的真金?

湧動的投資熱潮

紅黃藍上市僅是幼教市場“蓬勃”的一個縮影,其實,近年來幼教領域的兼併、收購、轉型動作一直在進行,市場格外熱鬧。

5月28日,做幼兒睡前故事的公眾號“凱叔講故事”獲得由新東方領投的9000萬元B輪融資。

10月10日,以做幼兒園高端定製為主營業務的丁香花教育集團宣佈正式併購泰州童蕾藍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動作最大的當屬威創股份,在2015年先後全額收購紅纓教育和金色搖籃股權,2016年募集12億資金用於幼兒園運營一體化方案項目,募集13億用於“旗艦型幼兒園”升級改造服務及兒童藝體培訓中心建設等項目。

此外,秀強股份、長方集團等上市公司也紛紛轉型收購線下連鎖幼兒園……

與此同時,一些傳統企業也競相進入幼教產業或擴大在該領域的投資。秀強股份收購杭州全人教育集團、參股收購領信教育、收購徐幼集團不超過75%且不低於51%的股權。

陽光城集團是房地產企業進軍教育的代表,2015年12月就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陽光幼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幼兒教育相關領域的投資和運營管理,2016年6月設立教育產業併購基金管理公司,籌集學校和幼兒園。

此外,威創股份、長方集團等上市公司也紛紛收購線下連鎖幼兒園,謀求轉型。

除了收購和興建幼教機構外,投資者們還將目標拓展到教材、教具的設計與生產以及線上教育等領域,譬如時代出版公司的“數字教材+幼教盒子”、和晶科技的線上教育等模式,成為幼教產業的新熱點。

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國內幼教產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到2021年,我國學前教育園舍需求量達到最大值31.95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

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居民愈加重視教育文化,不斷提高教育支出在整體消費中的比例,幼教領域的確存在龐大的市場需求。

散亂的“同質化”

目前,我國幼教領域總體處於小、散、亂的狀態,虐童、幼兒園入園難、幼兒園資質不合格等新聞頻繁見諸報端。

不管是多年前浙江中專學歷幼師將孩子放垃圾桶的醜聞,還是今天紅黃藍教育大紅門幼兒園教師對孩子大打出手的惡劣行徑,都在提醒我們,幼教市場虐童事件從未停止。

因此,雖然市場前景足夠大,看起來更是轟轟烈烈,但是根基薄弱、缺乏政府調控和市場監管的中國幼教市場並不成熟,無論是管理機制還是教學質量都與國外幼教市場有著不小的差距。

大多數幼教機構,教師大多在十人左右,學生不到百人,學生流動性大,穩定性差,卻承擔著中國大多數的幼兒教育重擔。

在近15萬所的幼兒園中,市場規模前十位的加盟和直營幼兒園數量只有7700家,總體佔比不足5%。擁有幼教機構數量最多的紅纓幼兒園也只有三千多家分園,僅佔到市場的1.95%。

企業規模小、分散的問題並不是獨立存在。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在改革開放後才開始重視對3~6歲孩子的學齡前教育,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發展幼教產業辦法。

各個機構自成一派,幼教企業質量也是良莠不齊。家長更多是把孩子寄養在幼兒園,以減輕自己的負擔。

很多幼教機構也僅將自己作為小學教育的預備機構,讓孩子提前接受小學階段的知識,而不是更加重要的文學素養和社交能力。整個幼教產業,存在嚴重的“同質化”。

儘管一些企業,如部分房產開發商,為了增加樓盤的附屬價值,辦起了幼教機構。

他們的幼教機構相對更加規範、嚴格,但是在無法量化教學效果的幼教領域,缺乏人性化的教學和管理始終無法形成特色的教育品牌。大部分小而分散的幼教機構則停留在“小農”階段,無法滿足人們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

“藍海”有多難

面對散亂的、同質化嚴重的幼教市場,部分企業開始進行大膽的佈局和探索。

今年9月,威創股份宣佈收購鼎奇幼教70%股份,在此之前的2015年,威創股份就以5.2億元收購了紅纓教育100%股權。

截至目前,威創股份用於收購幼教機構的資金已經超過14億元,形成了紅纓教育、金色搖籃和鼎奇幼教三大品牌,僅紅纓教育旗下就擁有三千多家直營和加盟幼兒園,是國內擁有幼兒園數量最多的幼教機構,紅纓教育更是聚焦三四線城市,實行標準化的運作流程,以量的拓展為核心來進行幼教生態體系的佈局。

另外,許多公司開始創新幼教形式,開發了許多類似“凱叔講故事”這樣的幼教類APP。

紅黃藍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創新自己的特色內容,不斷吸引新一代家長的注意。紅黃藍還成立教科研中心、紅黃藍教育研究院,對課程進行升級、改版和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內容。

一些機構開始在幼教信息化上著力,獨立開發各種幼教學習軟件,不斷提高幼兒在線互動體驗。

就這一點來說,這些企業看到了幼教產業的真正“痛點”,高質量的教材、教具、玩具、學習軟件正是國內幼教機構最“緊缺”的資源,如果他們繼續探索下去,未嘗不能開拓出大片市場。

總體而言,目前國內幼教機構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

各幼教企業只在產品、運營、品牌、創新上下苦功,即使未來學前教育為社會資本只留下20%的蛋糕,幼教產業依然是一片藍海。何況,在未來80%的普惠幼兒園中,社會資本同樣有巨大的空間。

備註:需《中國職業經理人》文本閱讀,請聯繫本社

莊先生:023-65356251 手機:17731886339

幼教产业,“蓝海”有多难?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幼教产业,“蓝海”有多难?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