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熱播,場上很多選手對於古詩詞的記憶和積累往往讓人驚歎,講真,對於有人能背下來這麼多詩詞,我也是十分佩服。但能背詩就叫才子佳人嗎?顯然不是。

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翻遍詩詞歷史,幾乎沒有人是因為背詩而被稱為大詩人的。李白杜甫之所以能有如此地位,更不是因為他們會背詩,而是因為他們無以倫比的文筆。李白奔放的想象力,杜甫沉鬱頓挫的詩文風格,這些都是個人最顯著的詩文特點。可見,詩文也是很注重個人性格的文體,一味的去模仿別人只能是詩之下品。

那麼,詩詞創作難嗎?我見過很多人畏之如虎,甚至因為學不好詩詞而閉門造車,然後弄個“順口溜”自稱自己作的是“新詩”。說真的對於這種濫竽充數的行為,我自己是很不屑的。

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愛詩詞,首先是尊重。沒有什麼文體是你不努力就可以學會的,詩詞更是如此

言歸正傳,今天,我簡單介紹下詩詞創作的基本規則,希望能幫助到想入詩門的同學。

格律詩有律師,絕句等,有五言,七言等。

首先是概念,什麼是五絕,什麼又是七律呢?

其實,五絕就是五言絕句,七律就是七言律詩。

五言就是每句五個字。七言就是每句七個字。

(五言和七言是主流,其他還有四言,六言,還有雜言,就是每句字數不一致)。

然後四句為絕句,八句為律詩。

(此外也有六句詩和八句以上的長律)

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第二個概念平仄。好多人看到這個"平仄",就開始打退堂鼓了,畏之如虎,覺得平仄太難,覺得自己難以勝任。其實真心不必如此。平仄,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平仄就是漢字最簡單的兩個聲調而已。現在的一聲,二聲都屬於平聲。三聲,四聲都屬於仄聲。僅此而已。

這樣說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

那接下來平仄是要幹什麼用呢?

講究平仄是詩詞格律最基礎的部分。

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為什麼說很多人不會寫詩,他們寫出來的雖然字數也整齊,但是卻不能稱為詩詞,就是因為詩詞區別與其他文體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講究格律。

格律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就是平仄,就是說每句詩中每個位置的字,是有聲調要求的。並不是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這時候就要用到平仄的概念

那麼詩詞裡面的平仄排列是怎麼樣的呢。

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其實只有四中排列格式

【1】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2】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3】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4】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韻)

有且只有這四種,五言詩的排列是七言去掉開頭兩個字就可以了。

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所以我們只需要按這個格式填進去就行了。

很多人說古詩詞死板,限制的詩詞創作,多是指的平仄。

但其實,平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裡有一個概念“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句只能說是拗救的基本概括,並不嚴謹)。

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詩詞在平仄排列中,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是可以不計較的,並不嚴格,在這個位置,可以平仄通用。

而,二四六字是關鍵位置,平仄是不允許變化的,必須按格式。

但是一三五不論也是有前提的。

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前提一:忌"孤平"。"孤平"的定義可以基本概括為,兩仄夾一平。就是詩中不能出現兩個仄聲中間夾一個平聲的格式,舉例就是不能有"仄平仄"出現

前提二:忌"三平尾"。這個好理解,就是不能讓詩詞裡的句子最後三個字都是平聲。舉例。不能有平平仄仄平平平(最後三個字都是平)。

這樣基本一首詩的平仄格式就完備了。按上面介紹的格式去作詩,平仄就不會錯了,不會有人再說你不懂平仄了。

最後一個是押韻。

押韻很簡單,幾個字是不是互相押韻,我們一讀就能讀出來。韻母相同的肯定是押韻的。

如果通過讀和韻母分析,還是不能判斷的話,可以下載一個針對現代發音的《中華新韻》資料,可以通過查就可以了。

所以不要覺得難,此篇看完,基本就可以詩詞入門了。其實入門是很簡單的,但是要寫出來一首好詩,卻是很難的,沒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情感爆發是很難有好詩的。

大家對於此文中有什麼不能理解的,可以留言。我會盡量去一一回復,共同進步哦。

我也會不定時發一些介紹詩詞創作文,大家可以關注下哦

作詩填詞難嗎?十分鐘讓你變成古風小姐姐,小哥哥

備註

第一:此文只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瞭解詩詞寫作,作為詩詞簡單入門。所以只言格律詩,不言古體詩。

第二:因為怕貪多難解,此文暫不涉及律詩和詞,所有很多地方也沒用術語,比如“粘對替”。

第三:為了讓想了解詩詞寫作的人容易理解,此文按新韻而作,古韻新韻之爭不在此文闡述

第四:孤平一詞,尚有爭議,鑑於現在大家作詩都已經開始避諱孤平,所以此文也按照現在常見的忌孤平說法。

第五:三仄尾,只是需要避免,是大拗一種,並不算出律,所以此文不提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