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動筆寫這一章我是做了很多心理鬥爭才開始寫的,因為我也尚年輕,對死亡和活著的認識並沒有完全定型,今天所想或者所說的,在多年以後的某個午後看來,也許只是小孩子的異想天開。

然而思想是會轉瞬即逝的,即便它不是那麼完美,也有被記錄下來的資格。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工作人員在採集屍體滋生出來的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的世代發生可以很好的作為判斷屍體死亡時間的依據。

這個保護區是一個動物遇見率非常高的保護區,我們做屍體分解研究的時候也記錄到了比在其它地方更多的動物。前幾章我們的關注點在那些被屍體吸引的動物,這一章,我們也來說說那些不太喜歡屍體的動物。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大部分屍體在靠近河邊的大樹根部或者石頭旁邊被發現,這樣的地方能給垂死的動物帶來一絲安全感。

是誰在恐懼?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我們在屍體附近類似的環境中安裝了同樣的紅外相機作為對照組。通常情況下,對照組相機安放在我們能夠聞到屍體臭味的範圍之內,因為大部分哺乳動物的嗅覺都比我們人類要靈敏很多,所以這樣基本可以排除有些動物沒有發現屍體存在的可能。

通過統計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各動物的拍攝率,我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靈長動物

這個保護區最常見的靈長動物就是藏酋猴,我們把它們分成兩種生活類型,一種是靠近人類居住區的“親人型”,一種是生活在遙遠的野外常年不見人的“避人型”。

“親人型”早就習慣了與人類為伴,仗著猴多勢眾,一個個膘肥體壯,經常會到保護站翻箱倒櫃,到公路邊打劫遊客。“避人型”則在森林裡四處遊蕩、見人就跑,身手矯健非凡。

但是不管是“親人型”還是“避人型”,都比較明顯地排斥屍體。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親人型”的藏酋猴。

當屍體上的殘肉尚存,野豬和果子狸還經常前去採食的時候,從來沒有一隻藏酋猴前去探視屍體。即便是屍體已經白骨化,已經聞不到屍體的腐敗氣息,藏酋猴也至多隻是匆匆走過。平日裡好奇心十足,連一個塑料片都要玩弄很久的藏酋猴對並不常見的白骨表現出一種反常的視而不見的行為。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高度白骨化的羚牛頭骨開始生長苔蘚,好奇心重的藏酋猴在野外似乎並不喜歡擺弄白骨。

有一大群藏酋猴經常待在大酒店吊橋的鐵索和水泥樁上跟遊客討要食物,在吊橋周圍戲水撒潑。而這個地方離野豬藏匿斑羚屍體的那個山洞不足50米。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研究人員在山洞旁的河道中觀察野豬的食腐行為,遠處是藏酋猴的吊橋城堡。

沒風的日子,人都能聞到一絲隱隱約約的屍臭味,但是這群藏酋猴楞是不敢前去探究,並且在那段時間明顯地在遠離這個地方,直到屍體分解殆盡。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吊橋下的水潭,有一頭斑羚死在附近,在其分解期間藏酋猴明顯遠離此處。

圖中藏有一位身著偽裝服的工作人員和『識骨尋蹤』第二集的“案發地點”,你發現了嗎?答案文末揭曉。

有蹄動物

除了有一頭羚牛數次來到被掩埋的同類屍體旁邊嗅聞並留下糞便以外,大部分羚牛在屍體旁邊停留的時間很短,至多隻是匆匆路過,這一點在小麂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這是一條很好的獸徑,然而在一頭斑羚死在這裡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食草動物們不再利用這條獸徑。圖為雜食的野豬正在嗅獸徑上氣味。

而斑羚和毛冠鹿這些動物則完全不從有屍體橫陳的獸徑行走,直到屍體分解殆盡很久很久之後才會再次使用那條獸徑。對它們來說屍體的存在彷彿是一件能帶來恐懼的事情。

進化上的適應性意義?

食草動物們為什麼要遠離屍體?這種遠離是基於恐懼還是嫌棄呢?

很多時候,我們把動物過度擬人化了,總是站在人的角度去揣測動物的動機。有的時候呢,我門又顯得過於冷靜和客觀,把動物行為的動機想象得如數學題一樣單純,過度強調人性的獨一無二和至高無上,忽略了我們人類也是動物大家族裡的一員。

同根同源的漫漫進化,人類和狹義上的動物之間,總有些東西是相通的。我們儘量從生物學角度來探討遠離與靠近屍體的利弊,當然,也不排斥用“恐懼”這樣的詞語來適當描述動物的行為動機。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動物的行為和心理,有的時候並不像傳統觀念認為的那麼簡單。圖為一隻藏酋猴,攝影 / 顧偉龍

如果是對同類屍體的恐懼,那還比較好理解,這個作為人類我們也是感同身受。我曾經路過幾個嚴重的車禍現場,忍不住會往駕駛室裡看,但一旦看到殘破的肉體,卻又非常後悔自己那多餘的好奇。

如果是看到了手、腳尤其是臉這些可以傳達感情信息的部位,那一定會慌慌張張地走開,然後大半天都會覺得心裡發慌。動物也會這樣想麼?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在匆匆離開這件事上,動物的行為與我們沒什麼區別。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巡護道路上發現了一條死亡的斑羚,隨後這條道路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再有食草動物走過。

懼怕同類屍體的原因

動物為什麼會對同類屍體有這樣的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呢?

思來想去想到一句話:能殺死我們同類的東西,也一定能殺死我們自己

在一個非極端環境中,動物之所以死亡,除了老死之外,那一定會有致命的瘟疫、嗜血的捕食者、足以摧毀肉體的外力打擊。某種程度上我們懼怕的不是同類的屍體,而是同類變成屍體的原因,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遠離同類屍體無疑會有效地降低我們直面並遭遇背後那些可怕的事情的概率。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羚牛在埋葬自己同類的地方稍作停留,然後匆匆離開。

作為斑羚、小麂、毛冠鹿這樣的食草動物,對付食肉動物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跑得更快,對待瘟疫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躲得更遠。在危機四伏的森林裡,小心謹慎是沒有錯的,畢竟你沒有食肉動物那鋒利的牙齒,也沒有人類那發達的藥物和醫學知識。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雖然無法判斷動物是不是會產生恐懼心理,但是食草動物明顯表現出了遠離同類屍體的行為。圖為一隻斑羚。攝影 / 顧偉龍

懼怕異種動物屍體的原因

不管對哪種動物來說,異種動物的屍體明顯是不如同類屍體更容易引起恐懼或者直觀上更容易引起“遠離屍體”這種行為的。就像我懼怕人的屍體,但是一般不會懼怕其他動物的屍體,比如我不會懼怕超市裡面的白條雞。為什麼呢?因為引起那隻雞死亡的原因對我來說威脅極小極小。

但是如果那隻雞換了一個地方,引起的恐懼程度是會不同的。大草原上一匹馬死掉了,可能是瘟疫,也可能是遭受了狼群的襲擊,不管如何,這兩種原因對人的威脅並不大,所以可能不會引起人的恐懼。

但是剛剛把教父柯里昂派來的黑根大罵了一場的沃爾茲清晨醒來發現枕頭邊放著自己那匹價值60萬美元的名馬“喀土穆”的腦袋的時候,那種內心的恐懼是無以言表的,他被枕頭邊的馬頭嚇得尿都出來了,他從滴血的馬頭上看到了教父悄無聲息地突破他家那高級的安保系統和收買看家傭人的恐怖力量,他看到的是教父可以像殺死那匹馬一樣殺死自己的可能。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從這滴血的馬頭上,看到的不再只是一頭馬的死亡。

同理,對大部分食草動物而言,大家會面臨共同的危險,比如這些年西南地區造成很多食草動物死亡的疥蟎,比如只想吃肉而不介意是什麼肉的食肉動物。對藏酋猴來說,疥蟎一樣可以引起嚴重的皮膚病,能捕獵斑羚、小麂和毛冠鹿的殺手一定也會輕易置自己於死地。所以,遠離跟自己處在同一生態位上的動物的屍體,不管是不是同類的,都是明智的舉措。而恐懼心理則是促使自己遠離屍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上圖為一隻金貓快步走過埋有羚牛屍體的土坑。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