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對中國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

一起拼搏的人


太平天國不是曾國藩一個人消滅的,湘軍起了不小的作用,但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雖然網上有很多太平天國粉,但是我在這裡可以明確的說,消滅太平天國絕對是福。

天平天國不比滿清政府文明多少,反而是一場大變亂,大破壞。洪秀全作為一個失意文人,四次考試不中,生了大病,病癒後假借天父之名,聯合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等人,自導自演了一場拜上帝教的騙局。

由於洪秀全志大才疏,複雜行政事務處理的能力很差,自己只能幕後當一個宗教領袖和理論家,完善自己天父代言人的理論體系,故而太平天國從一開始就埋下了權力分配體制不合理的失敗種子,這在天京事變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太平天國披著宗教的外衣,但是骨子裡還是非常封建的那一套,即使勝利了,也不過是使得中國步入了另一個朝代的循環。當時的世界,歐美勢力東來,中國需要改革而非繼續循環封閉,相信即使建國了也是遲早要亡的,反而會延緩近代化歷程。

定都天京之後,太平天國領導人迅速蛻化,封官予爵,生活奢靡,排場很大,而且爭權奪利非常嚴重,影響了最終的戰略決策和行政效能,這和一個現代型政府的距離可謂是雲泥之別。曾國藩幫辦團練,發出檄文,指責太平天國運用改造後基督教,侮辱儒家名教綱常倫理,呼籲天下士大夫同心協力消滅長毛,有一定道理。正因太平天國藉助於西方宗教,所以在很多方面的制度設計卻是中國式,這種二元撕裂很難結出什麼勝利之花。

有人會說,太平天國一些綱領有先進性的,我只能說,如同一個人,沒有壞到透頂的人。有一點點先進性不代表就一定是好的。像天朝田畝制度,男女分居,聖庫制度等等一系列政策,違反了人性,也不符合當時的生產方式。

太平天國對於中國東南,西南地區的破壞幾乎是毀滅性的,休養生息了很多年才緩過來。洪秀全想建立天國,卻釀成了人間地獄,想樹立永久太平,卻戰火紛飛。他的能力與格局,無法帶領古老中國走向現代化。如果洪秀全成功了,只能是國人之禍而非福氣。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糾正一下,太平天國不是曾國藩一個人消滅的,是清廷集合所有力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鎮壓下去。當然,以曾國藩為首的漢族勢力,包括他提拔的李鴻章等一大批人,確實是主力。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後半段,對中國是福是禍?

既然上升到國家層面了,那就要從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來衡量,而不是從某一個人,也不是從清廷角度來評判。

問題其實很簡單,可以歸結為一點:究竟清王朝還是太平天國能夠讓中國擺脫被殖民的命運,實現民族獨立和復興?

答案是:都不能。要等到1921年之後,才有希望。

但是,比較一下,哪個讓中國進步更快呢?(那會其實根本沒有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只有王朝和天下意識)

答案是: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地方勢力。

原因是,這批人隨後開啟了中國真正的近代化之旅:洋務運動(涉及的面其實很廣,去看看李鴻章給上海學堂出得題,已是社會科學層面)。

反觀太平天國,雖然也有西化傾向,但主要是宗教和軍事,這是洪秀全的立國之本。

如果真讓他成功了,這個沉迷於不倫不類拜上帝教的瘋子型人物,會把中國帶入到更可怕的境地。隨便舉幾個例子:

燒書政策;推翻孔廟;男女分營;拒絕通商;恢復酷刑……

實在看不到近代化的前景。

有人說洪仁玕《資政新篇》,政策不錯,但很可惜,太平天國里根本沒有知識人,也就不具備推行的基礎。

太平天國能支撐14年,主要靠的是一批優秀的軍事將領,而沒有知識分子,是其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所以,太平天國的意義,體現在催生了漢族地方勢力,動搖了中央力量,同時倒逼著清廷改革。

這兩點,決定了清末歷史的基本走向。


讀史品生活


當然是福!歷史上從來沒見過那一次農民戰爭不是伴隨著對普通人的血腥、殺戮和普通生活的強力干涉和介入,至於說農民戰爭動搖了封建統治的基礎,這樣的評價太籠統太片面,完全沒有看到由於對秩序破壞帶來的消極作用!(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先不說太平天國有違人倫的男女別營,財產歸公(這就是一場掠奪洗劫),往前推,推到明末農民起義,張獻忠、李自成他們,此二人幾乎把整個四川的人口禍害殆盡,到順治年間,四川人口經過一定的休養生息,人口也只不過八萬多人。

這是很嚇人的數字,在崇禎初年,也就是農民起義剛起時,人口還有三百多萬,八萬與三百多萬,豈不是相差太多了嗎?

人去哪了?除了意外死亡,那就是有規模的殺戮可以解釋了,即使戰爭難免死亡,也不可能接近死絕。


因此,農民起義帶來社會進步的觀點根本站不住腳,而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不過想混水摸魚罷了,因為只有“變”、只有“亂”才能給他們提供機會。

對整個社會來說,任何形勢的戰爭、變亂都是一場災難,何況是並沒有太多政治遠見,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活的老百姓。

讓他們引流時代潮流?讓他們規定未來的政治出路,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小農思想下的他們只在乎蠅頭小利、小富即貴,很難講有什麼政治規劃和謀略。

也許有人要拿朱元璋來抬槓,朱元璋早已是個脫離土地的社會人,社會到居無定所,只能不停的在社會遊蕩,成為流民的一份子,流民的生存狀況更差。

能生存下來的除了都是精英以外,還都是人精,因為吃萬家飯不是衣來張口,飯來伸手。這裡面是需要智慧的,也就是說朱元璋經過社會歷練,早已經融入到了社會大道里面。

話說回到太平天國,基本上也遵循小富即安的狹隘思想,雖然在提出新觀點方面不可謂不激進,但卻又空洞到無法執行,如果真的任由其建立一個宗教國家,歷史簡直無法想象。


歷史三日談


要研究這個問題,不能憑空說,需要採用比較的方法。

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叫做“運動”,但他實實在在是一場農民起義,和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沒有任何區別。就是太平天國最有特徵性的那些東西,比如說創“拜上帝教”,比如說“天朝田畝制度”,比如說分封“東南西北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曾經有過相同的事例。

(洪秀全蠟像)

創“拜上帝教”就是以宗教起事,黃巾軍起義、方臘起義、元末農民起義都搞過,而且往往都是用一種剛傳入中國的新教,作為吸引人的手段。

建“天朝田畝制度”,其實就是農民最關心的土地核心問題。這個問題一直都在,黃巢起義的“天補均平”,鐘相楊么的“均平富等貴賤”,李自成起義的“均田免糧”,說的都是土地問題。

至於封王,那是從陳勝吳廣起義、劉邦起義就開始了的,是所有農民起義者的終極夢想。還有從分封異姓王,轉變為分封同姓王,洪秀全搞的那一套,劉邦早就是那麼搞的了。

所以,如果太平天國起義勝利了,那我們就得研究,歷史上通過農民起義,勝利建立政權的王朝,都幹了些什麼。

歷史上通過農民起義建立王朝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這兩個人建立王朝以後,做了這幾件事情:

(劉邦畫像)

一是為鞏固專制皇權,大肆屠殺功臣。草根出生的皇帝,往往威信不足,誰都想奪他的皇帝寶座。所以,劉邦和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皇帝,不得不大肆屠殺清理功臣。太平天國的“天京事變”,我們現在稱為“內訌”,其實就是洪秀全這個皇帝提早殺功臣而已。只是因為他在沒有功成名遂的時候,就開始殺功臣,造成自己的力量嚴重減弱。這也是洪秀全自身的肚量和能力有限,如果他像當年劉邦對韓信、彭越、英布那樣,在打江山的時候大肆分封,江山坐穩了再開始收拾諸王,太平天國也不會失敗得那麼快。

二是在選接班人上嘔心瀝血。劉邦在究竟是讓劉盈當繼承人還是劉如意當繼承人上大傷腦筋。朱元璋也在兒子朱標早逝後,究竟是立孫子朱允炆,還是在兒子中選一個費盡心機。不僅要選好接班人,還得為接班人順利接班做許多鋪路的工作,除了殺功臣外,還有清理外戚、後宮。為了不讓後宮干政,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還實施了一個“子貴母死”的制度,實在煞費苦心。洪秀全嫡生的長子是洪天福貴,其他兒子還有三四個,不過都是庶出,而且都很小。暫時看不出會對洪天貴福的太子之位形成什麼影響。不過,一旦洪秀全的兒子們越來越多,長得越來越大,選接班人,自然會成為他頭痛的一個問題。

三是會制定一些政策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比如從漢文帝開始的休養生息,還有朱元璋的一系列福利措施等等。洪秀全肯定也會這麼做。“天朝田畝制度”肯定會落實下去,農業經濟會得到很大的好轉。

(朱元璋畫像)

四是非常重視國防建設。劉邦建國後,親自率軍攻打匈奴。朱元璋建國後,也是幾次深入漠北,追擊蒙古人。同時,劉邦的後人漢武帝還把匈奴打得開不得腔。朱元璋的後人也是重修了萬里長沙,設置了九邊軍鎮。總之,這兩個農民起義者建立的朝代,在對外關係上都很強硬,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因此,太平天國成功後,在和外國列強的作戰上,絕對比清朝政府得力,很可能中國就不會落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太平天國成功後,將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封建王朝,會延續封建王朝的那一系列做法。至於會不會在外國西方思潮影響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就太平天國那些做法來看,還看不見相關的跡象。而一個慣性的封建王朝,對已經進入近代的中國來說,究竟是禍還是福,這個就不言而喻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要先說清楚一個問題。拋開正邪之分不說,太平天國主政中國的話,是否就會改變中國的命運。這個問題是可以另外討論的。

大多數人對太平天國的理解,還是停留在對滿清腐朽統治的衝擊這個範疇之內。稍微有點認真的人,又會得出太平天國乃邪教的見識。是不是邪教,我們這些過了一百多年的人貌似更有發言權,但是這裡面有一個致命的漏洞,就是太平天國是邪教的實證又在哪裡。不能以時過境遷為由拒絕查證,轉而把野史傳說擇章摘句之後就打個“邪教”印章給人家。當然對大多數人來講,拿來主義是完成自己腦力勞動的一個捷徑,有捷徑走,誰願意走遠路。

關於天國的罪狀,大概三種,一種是男女分營之類的缺乏人性考慮的管理措施。這個措施如果放到今天來講,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打仗的時候,人民解放軍也不會帶老婆去的。洪秀全並不是不給士兵娶老婆的。要不然,還要女營來做什麼。他被人所詬病的其實是他自己則是常年的美女環繞,這足以把他拉到腐朽統治者的水平裡。

第二個則是對儒教的極端反對,殺儒生毀經典砸孔廟。可是如果他沒有這個罪名安在頭上,當時的大清能不能把天下的士大夫階級都拉到自己的門下,以形成對太平天國的集體反對和鎮壓,還真不好說。話說10幾年前的美國國務卿包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會議上用以指責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物證,是一個裝著不明粉末的小瓶子,後來就把伊拉克給平了。而一百多年前對洪秀全殺儒生毀經典的罪證,可能連一個小瓶子都沒有,有的只是官方史書上的筆墨橫飛。如果我們選擇盲目的相信,那其實也可以相信鮑威爾的瓶子裡裝的不是洗衣粉,而是化學武器。史書都是勝利者寫的,能在史書上留下好名聲的失敗者能有幾個。又話說朱元璋的火燒慶功樓,說得言之鑿鑿,說是朱元璋因為害怕這些個開國功臣威脅到自己,就把他們招到慶功樓赴宴,然後一把火燒死了他們。這個事情是打敗大明的滿清朝廷說的,要不要也信上一回?



鮑威爾:證據再此,愛信不信

罪惡之三,是太平天國對百姓的脅迫甚至屠殺。據載1852年太平天國攻佔武昌之後,脅迫了七萬多男女百姓為己所用,男的充軍,女的充後宮……包括後期的攻打杭州(1860--1861年),把杭州人口從372萬變成了變成了72萬(中國人口史),還有被困安慶和南京的時候論百萬百姓非正常死亡,有多少是餓死的,有多少是被清軍所殺,這個話語權當然就不是已經入了陰曹地府的洪秀全所能有的。

所以,現在以勝利者的史觀對太平天國定性為邪惡、土匪之後,來論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是福是禍,這相當於歐美指責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傷害平民,然後發兵平定敘利亞,再由西方媒體來做個民意調查:北約武力剿滅阿薩德政權對敘利亞人民是福是禍,一樣的荒唐可笑。


獨釣寒江


當然是福,太平天國如果統一那對中國的弊端可能不亞於清朝!

原因如下:

拜上帝教與中華文化衝突

洪秀全能夠在1851年金田起義,主要是因為在廣西他和馮雲山對拜上帝教的發展,由於模仿了基督教,加上對貧苦農民的宣傳,才得以成功。


而其所謂的拜上帝教,並不是一個成熟的宗教,在定都天京之後,太平天國曾一度打敗清廷江南江北大營,虎踞東南半壁,但是,他們並沒有崇儒尊孔,恰恰相反,他們反對孔孟之道,這就與中華文化的核心衝突了,必定會使文化凋敝,而取代的卻又是不倫不類的宗教。

還有,如果任由太平天國發展,大家看看電視劇太平天國就知道,他們內部的種種教規,例如夫妻不得同居,違背常理,等等舉措只能使中華文化大倒退!



統治者素質低下,故步自封

雖然太平天國一度勢不可擋,但是,統治者的素質是歷代農民起義中最底下的,洪秀全在進入南京城之後,日益荒淫,而其他諸王明爭暗鬥,導致天京事變,洪秀全濫封王侯,總共封了幾千個王,何其荒唐!


上層統治者素質低下,直接導致的是國家的不穩定,有時候,太平天國甚至比晚清政府還要保守,在制度上,不僅沒有穩定的建制,別說近代制度,連古代的三省六部制都不如。


試想,如果太平天國成功了,那對中國該是如何程度的災難,各地暗藏禍心,政局不穩,上層領導內訌不斷,國家動亂不止,消耗不止,而西方列強正在瞅準機會掠奪我大好河山呢,實在是想想都可怕!

就這些,別忘點贊哦,祝擁有有趣靈魂的你元宵節快樂!

更多文史野趣請關注潁州小史官!


潁州小史官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先不說是福是禍,也不談是不是曾國藩滅的太平天國,還是說說太平天國本身,是非曲直自有結論。



太平天國運動,曾經被定義成民族革命,反對滿清部族統治,算是有民族成分在裡面,後來又定義為農民起義,不錯,義軍成分基本是農民。那這太平天國的國號是怎麼回事?哪有人給自己國家起名叫天國的?人死了才能去天國呢不是嗎?



好吧,叫就叫天國吧。領導人洪秀全自稱天王,天國天王,也算配套,哪底下那些東南西北王是怎麼回事?太能搞了吧!你當這是打麻將呢,就是滿清入關那會兒那麼沒文化,也不會起出這麼有建設性的名稱!洪秀全的意思讓我們把正史當通俗演義寫是吧,給文化人省點筆墨是吧。



好吧,東西南北也沒什麼不可以,那這拜上帝教是咋回事?拜上帝?我們是中國人啊,拜天拜地拜父母,拜祖宗都可以,為啥要拜歐洲的神?

好吧,拜上帝就拜上帝吧,反正都是神,禮多人不怪,神仙,東西方的都拜拜也沒啥不好,那為啥要毀孔廟,稱孔子的書為妖書?哪怕我們對儒家思想再有成見,你也不至於把中國文化全部推翻啊,如果這你都能成功,只能證明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全都失敗了。



曾國藩難道看不出這麼淺顯的道理,所以即便他是漢人,也會全力支持滿清同一個完全背離自己文化的政治宗教集團奮鬥到底。

先不說太平天國造成了什麼影響,就說造成了什麼後果。他完全沒有創造出一種新型的政治,哪怕作為民族革命都很有侷限性。後世哪個革命者學習了哪怕是他一點點精神有沒有,答案是沒有,所以他對後世沒有借鑑意義。實際上就沒有意義。



1856年天京變亂以後,他的領導體系從諸王制衡走向天王集權,這真是絕對的集權引發絕對的腐敗,就人家那皇宮蓋的,後來南京總統府也不過是人家那冰山一角。你腐敗就腐敗吧,讓老百姓得過上好日子啊,天朝田畝制度是吧,除了口糧一律上交天庫,給留個褲衩錢啊。



他定都在南京,江南地區是當時中國最富庶的地區,沒有之一,做了十幾年的戰場,死傷無數不談,對經濟的破壞,削弱的不僅僅是滿清,還有整個國家,你說你要是成了哪怕是地方政權也行啊,你還被剿滅了,留下的除了經濟的崩潰,國家的傷痛,百姓的流離,還有啥?



他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提高了滿清政府內漢人大臣的地位,催生出了後來的洋務運動,雖然洋務運動也失敗了,但這是後話了。


史書上冬眠的蛇


就結合剿滅太平天國的之後的歷史綜合而言,以曾國藩為首的清朝將領剿滅太平天國的做法對於中國的影響的是巨大的福氣的!為之後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太平天國運動本身就是邪教運動

在太平天國運動這場農民運動興起的背景下,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是不可忽略的。依據我們的朝代定律,每次到了王朝末期,土地兼併、吏治敗壞、地方上的離心力等因素會使得下層勞動對於施加在身上的痛苦化為對於上層人的仇恨;而當時適逢多種原因使得英國用武力打開了清朝的大門。洪秀全,本應該在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之下安穩地成為清帝國的官員,偶然的接觸到上帝的經歷和自己對朝廷的憎恨之下產生了“拜上帝教”,而之後的太平天國我們也知道發生了什麼。“反侵略反封建的農民愛國運動”?真的嗎?90年代末,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潘旭瀾寫出《太平雜說》他認為太平天國是洪水滔天,鬼魅橫行,將洪秀全這個“暴君”和“邪教主”送進墳墓,給太平軍造反劃上句號,從根本上來說,是曾國藩對中國的重大貢獻。他甚至認為,對洪秀全不存在鬼化問題,因為洪秀全本來就是魔鬼。一場太平天國運動下來我國東南角十室九空,留下了一個說法就是“小孩子你別哭,再哭長毛鬼子來了把你吃了喲!”反到最後的運動只有對於人民深深的傷害!

中國不需要王朝制度

以農民為基礎的,地主為統治階級的中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因為千年的風吹雨打,這座房子早就殘破不堪。這個王朝的不斷更迭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中國不需要王朝了。王朝制度的存在是農民階級與統治階級水火不容的無盡矛盾鬥爭。由於農民階級的自身的階級侷限性,特別是在政治制度和國家管理上面的無可避免的會出現政府部門效率低下,腐敗盛行和高層人員的思想僵化就使得中國陷入無盡的王朝更迭之下。那樣對於我們自身的社會矛盾的緩解沒有絲毫的幫助,造成的只有下層廣大勞動人民的痛苦與災難。

中國需要是近代化

細數1500年之後的世界歷史,誰掌握了近代化,誰就掌握了國際社會的主導權。落後就要捱打,近代化才是世界的發展潮流。有一種觀點是說曾國藩是靠鎮壓太平天國的屠刀登上了歷史舞臺,就我看來曾國藩做的是正確的。在鴉片戰爭發生時,曾國藩還在“治書”這種做法就意味著沒有機會領導洋務運動。而剿滅了太平天國的功勞,讓洋務運動的得以開展,依靠軍事力量武裝自己的清朝,在洋務運動中開啟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能做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朝代,是存在著發展富強的可能性的,只有近代化才能使得我們國家衝破王朝政治的桎梏,邁向民主自由的國度,才能實現我們民族的復興。

因此剿滅邪教運動,帶領我們國家的近代化,曾國藩的行為正是我們民族所需要的“福”!


歷史中的眼淚


成王敗寇,歷史是清妖寫的,特別是清史稿趙爾巽更是鐵桿清妖,妖魔化太平天國無所不用其極。妖魔化農民軍可謂是清妖傳統,從立國之初妖魔化李自成,再到清末妖魔化洪秀全,套路深深,駕輕就熟。四庫全書,更是民族文化災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凡是漢族文化不利於清廷的都格殺勿論,通通死啦死啦的消滅於無形。留下的都是歌功頌德歌頌清妖的道德文章。現在清妖餘孽沉渣泛起,死灰復燃,搖旗吶喊,鼓譟震天,目的只有一個,對CT不滿,以此隱喻而已。太平軍如果真那麼不堪,何以堅持14年?最最無聊搞笑的汙衊就是洪秀全後宮數千。這些沒腦子的,有沒有看過天王府,屁眼大的地方數千人往哪兒放?還有警衛部隊官員聚會場所等等……天下多男子都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皆是姐妹之群。太平天國倡導的都是現代概念意義上的男女平等男男平等,是近代民主真正的先驅。太平天國失敗原因複雜,但得民心,很有群眾基礎。豌豆花開紅又紅,太平軍哥哥回家中……這樣的民歌在當時幾成流行歌曲,想象一下,太平軍和老百姓的魚水關係。清妖可以忽悠腦殘粉,但真正的智者會在迷霧中廓清歷史,還原歷史本來面目。如果太平天國革命成功,近代將近百年的屈辱歷史也許會改觀,列強和日寇的侵略也許會避免!


來自猩猩的你228400473


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對中國來說既非福也非禍!因為歷史往往不象數理邏輯一樣非此必彼!為什麼這麼說呢?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誌著運動失敗。(來源:互聯網)

一、從上面背景資料我們知道一個大概,但下面我們簡要來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利弊得失。太平天國運動一直是爭議很大的,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有利也有弊。

首先來說有利方面:第一,太平天國運動動搖了清王朝腐敗的統治基礎,加速了它的滅亡。第二,粉碎了各西方帝國列強主義意圖將中國迅速殖民化的妄想,這也是太平天國積極影響的。第三,吹響了喚醒中國人民反抗壓迫和剝削的號角,這對咱們國家之後的辛亥革命及後來的人民解放準備了群眾基礎。

其次不利的方面。第一,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也沒有改變列強對中國的瓜分和殖民。第二,此後的割地賠款增加了人民的負擔。第三,破壞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家庭組織,宣揚男女感情禁慾,違反了人性,嚴重地挫傷了參與者的積極性,失去了剛剛覺醒的民心,此後帶來一段更加的黑暗期。

二、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的利和弊。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人,現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互聯 網)

現在對曾國藩的評價有正反兩方面,而且各有道理,不能說誰更有道理,主要看你的屁股坐在哪邊。當“封建衛道士”的帽子扣在曾國藩頭頂而抨擊其保守時,卻沒有看到太平天國也是以神權為政體,以基督教義為精神指導,這要說不是什麼先進的玩意兒,而是歷史倒退。曾國藩的打敗了太平天國,也正說明了洪秀全搞的是西方落後的一套,學了西方的文化糟粕,讓歷史倒退年。當時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也是別有用心的,實質上就是文化的侵略。反過來就可以說,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恰恰是捍衛了中國傳統文化,抵抗了西方列強的文化侵略。

當然了曾國藩捍衛的封建皇權也是落後的,也是腐朽的。只是歷史在哪個時期還沒有一個供人民選擇的先進思想和理念。這也是歷史的無奈!

總之,太平國若成功了,你看看洪秀全當天王后沉湎於後宮的所作所為,人民也好不得哪去。然而,曾國藩贏了,可是人民仍舊受剝削和壓迫。

所以,兩個都是落後的東西,就正應了“成,百姓苦,敗,亦百姓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