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財政政策不夠積極 但也不能全怪財政部

近日,央行和財政部一些官員、學者就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進行了一番“隔空喊話”,因雙方觀點有針鋒相對之處,引發廣泛關注。

如何看待這輪財政與金融之爭?網易研究局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進行了專訪。

管清友:財政政策不夠積極 但也不能全怪財政部

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核心觀點:

1、財政政策肯定不夠積極,但是光把財政政策寄託在財政部身上是不行的。

2、社會融資總量下降,是影子銀行收縮的典型表現,是個好事。

3、如果沒有金融去槓桿,我們金融系統會更危險,房價高漲,債券泡沫,各種企業的槓桿很高……

【專訪實錄】

網易研究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財政政策定調為“積極的”,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速大於財政支出增速。您認為財政政策是否算得上“積極”?

管清友:財政政策肯定不夠積極。

但是光把財政政策寄託在財政部身上是不行的,支出口沒有發生變化,收入口的減稅就很難起到效果。

這是因為,財政部強化稅收徵管以後,必然帶來稅收大幅增長,但是支出口的改革不是財政部能決定的,得由國務院統一去改,這就涉及到支出體制、支出範圍、支出結構,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等多個方面的改動。如果單純只要求財政部門去減稅,很難!

網易研究局: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融資增量大跌。為什麼會這樣?

管清友:金融去槓桿勢必帶來融資的下跌,很多業務不能做了,很多融資不能融了。

過去市場流動性的傳導依賴龐大的影子銀行,經過一年半時間的整頓,影子銀行確實被管住了,社會融資總量下降,是影子銀行收縮的典型表現,所以這是個好事。

如果我們到現在都沒有金融去槓桿,還像2016年那種環境——影子銀行膨脹,企業各種融資,金融系統是很危險的。

網易研究局:最近這段時間,信用債違約層出不窮,互金平臺接連爆雷,有觀點認為,這是金融去槓桿導致的,您怎麼看?

管清友:這種觀點就屬於怨天尤人,企業做不好風控,擴張太快,槓桿太高,政策一收緊,就出現問題了。

這些公司出問題跟金融去槓桿有沒有關係?當然有關係,但是你說這些企業出問題該不該?它就該出問題。

從2015年股災到這次企業的槓桿偏高,我們說三年前是在資金端去槓桿,這一次是在資產端去槓桿,中國個人投資者和企業家,第一次真正體會到高槓杆的危害性,原來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東西,沒有這種體會。

如果沒有金融去槓桿,我們金融系統會更危險,房價高漲,債券泡沫,各種企業的槓桿很高……

去槓桿的過程中,機構出現問題,爆雷,整頓,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兒,去槓桿不出現這種問題才會沒有效果。

政府如果因為這些事要再度寬鬆,那才叫前功盡棄,行百里者半九十呢。要知道,不去槓桿才更危險呢,2015年股市從5100點開始下跌,如果漲到1萬點開始下跌,整個金融系統恐怕都要崩掉的,就是這麼個道理嘛。

網易研究局:地方債如何解決,也是央行和財政部官員辯論的一個焦點。怎樣才能更好地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管清友:地方債屬於財政部門的管理範圍。但問題是這樣的:

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比較模糊,預算軟約束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財政部管不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個發展型政府,投資型政府,它不是個服務型政府,當然要融資,要發債。但是財政又得控制,這裡頭就有矛盾,這是個內生性衝突。所以,既不能埋怨財政部,也不能埋怨地方政府,出了事兒大家就互相埋怨,歸根到底是因為預算軟約束的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建立現代財政體制,重新去架構政府的定位、功能,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或者說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職能和財政關係。但是這個過程難度很大,因為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困難。

網易研究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配合,才能實現“去槓桿”和“穩增長”的良性互動?

管清友:嚴格意義上來講,現在貨幣政策的空間也不大,財政政策的空間也不大。

貨幣政策不可能再走“放水”這個路子了,2009年、2014年的兩次“放水”,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嚴重,資產泡沫,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財政政策空間也不大,只能靠一攬子結構性改革。

網易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