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神湯 溫泉

青山簇簇樹重重,人在春雲浩蕩中。也是杏花無意況,一枝臨水臥殘虹。"吟詠著金朝著名詩人元好問的詩《梁縣道中》。春日,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溫泉,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透過車窗,四面雲山、千家煙樹鋪面而來。

元好問詩中的梁縣,指的即是歷史悠久的汝州市。巍巍伏牛山,層巒疊嶂;悠悠汝河水,輕舒練帶。因有溫泉自然溢出而得名的溫泉鎮,就是座落在這青山麗水間的一顆璀璨明珠。

它南依外方山,西掖廣成澤,襟崆峒而帶汝水,枕伏牛以望嵩嶽,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溫泉曉霽""龍泉夜月""崆峒煙雨""妙水春耕"……風情萬種地屏列在它的四周,驕傲地向世人展示著他曾經的美麗和輝煌。

溫泉交通便利,焦枝鐵路橫貫東西,寧洛高速、洛界路、侯飯路穿境而過,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走進溫泉的第一站是官莊村。它隸屬溫泉鎮管轄,東距汝州20多公里,南距溫泉街2華里。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一年(637年)臨幸溫泉後,為方便去溫泉沐浴,令人在官莊北一華里處建一座清暑宮,作為皇室的行宮。清暑宮又名"襄城宮",他的設計者是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之弟閻立德,唐朝很有名氣的一個建築界大腕。

唐朝滅亡不久的五代十國時期,梁太祖朱溫來洗浴,不僅住在清暑宮裡,而且在清暑宮南建一座專門招待來往官員的住所,"官莊"村名即由此而來,其鄰畔的丁莊村,也因駐紮過御林軍和兵丁而得名。朱溫住過的地方,被人稱為"梁古城",村名保留千載,至今未變。近幾年來,常有村民建房挖地基時,出土古錢幣和古代文物,證明了清暑宮和梁古城的存在。

由此可見,這裡當年是何等的繁華熱鬧,村莊的名字和文化遺址,都或多或少的保留著歷史的古老痕跡。

自官莊折向南行,一路青柏疊翠,一路垂柳如煙,綠楊深處的溫泉老街遙遙在望。

一腳踏上溫泉老街地界,一顆心就被那小鎮的古風古韻古蹟浸染成了古意綿綿。行走溫泉,簡直是在厚重的歷史裡穿行,所到之處,隨手都可拈起一串又一串的歷史故事。

溫泉,原為遠古時期火山爆發所致,始建於西漢初年,稱溫湯;東漢為皇帝遊獵地,隋設溫泉頓及馬牧,唐改稱溫塘,亦稱湯王街;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為溫泉街。

早在4000年前,就有溫泉自然溢出的記載。當時的溫泉建設已具有相當規模,廟宇連片,浴池整潔,療治百病,卓有成效,而且地當襄洛古道的要衝,交通便利,所以慕名而來的詩人騷客、達官貴人摩肩接踵,熱鬧非凡,被譽為中原第一泉、我國十大著名溫泉之一。盛景時,溫泉曾經"潺潺泉流,星羅棋佈,百條溫泉迂迴數百里"。冬季,泉水流經處白霧茫茫,綿延數里。每值晨曦微露時分,溫泉上空雲蒸霞蔚,美輪美奐,此景美其名曰"溫泉曉霽"。上世紀70年代前,當地還有十幾個泉眼,每天熱水汩汩往外湧,地面水流成河。最近幾年,隨著全球化的水資源枯竭,溫泉地下水位也逐漸下降,再不能見到"溫泉曉霽"的壯觀美麗了。

那街不長,街頭走都到街尾,不過十幾分鍾,卻秀麗風景無邊,人文景觀遍地。一山一水,一泉一亭,都有美麗的傳說和故事。

幽秀神奇的九龍山、鑾駕山,像長長的屏風,千百年來,與古老的小鎮相依相偎著,疊翠披綠,將小鎮裝飾得風情無限。處子般靜臥在這秀山麗水間的溫泉老街,有古色古香的武后池笑傲風月,有老態龍鍾的湯王祠靜觀煙霞,更有白龍泉、唐宗池、流杯亭、溫涼盞、黃牛澗、呂祖閣等名勝古蹟,繁星般地點綴其間。

湯王祠是為紀念為民祈雨的湯王而建,現僅留山門,但仍香客雲集,遊人如織。隔汝河而南望,有村名曰"聖王臺",據說,就是湯王當年登高祈雨的地方。

溫涼盞尤為奇特,遺址在湯王廟不遠處的一座水塔下面。熱泉、寒泉緊相連,溫泉成年熱氣騰騰,寒泉則肅如冰谷。千百年來,兩眼泉水相映成趣。

鑾駕山是因為軒轅黃帝在此歇息過而得名。據說黃帝到臨汝鎮的崆峒山找廣成子探討學問,"登具茨、過襄城,訪大隗迤邐來到崆峒山之南",他先在溫泉洗了熱水澡,又在泉西邊的小山上住了一夜,才編乘筏子,沿西北方向漂流,登上了有"崆峒煙雨"美名的道教名山崆峒山。他住過的這個小山,被後人稱為"鑾駕山"。

鑾駕山上,青柏參天,鬱鬱蔥蔥。遙望四周,依稀可見鎮北的均田村和東南的薄姬廟村,均田村因軒轅黃帝在此為廣成子奏《鈞天》之樂而得名,薄姬廟村則因是她當年的行宮所在地而得名,溫泉北的山也因薄姬駕臨而得名娘娘山。

沒有故事的風景是蒼白的,正是這說不完、道不盡的歷史傳說、文史淵源,成就了溫泉的厚重。在國內所有的溫泉風景區裡,還沒有象汝州溫泉這般如此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

溫泉本是一個小地方,卻因大自然的格外鍾情,才如此鍾靈毓秀,秀外慧中。

千百年來,秀麗神奇的溫泉水,曾引無數帝王、墨客競折腰。據《二十五史》載,漢唐以來,曾有十帝三妃21次蒞臨。慕名來此的文人墨客,更是不計其數,宋之問、劉禹錫、歐陽修、範純仁都先後數次暢遊溫泉。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隆基多次蒞臨,而且在武則天的主持下,舉行了大規模的文學詩會,成為文壇一段佳話。鎮區內古色古香的武后池,就是當年武則天沐浴過的地方。

李世民數次遊玩打獵於此,有一次曾遭野豬襲擊。眾大臣嚇得臉色蒼白,貞觀天子不虧大家風範,獵後照樣揮毫賦詩。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任汝州刺史期間,無數次暢遊溫泉,並欣然提筆,為《汝州溫湯流杯亭侍宴詩》作跋。因為在汝州生活過幾年,親眼目睹過溫泉的神奇靈秀,作為《新唐史》的編著者,他這樣熱情洋溢的寫溫泉:"州西五十里有溫泉,水可熟米。"在二十五史上為溫泉塗抹了重彩的一筆。公元1132年(宋高宗紹興二年),著名宋朝才女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將武則天刻立於汝州溫泉的《周流杯亭侍宴詩序碑》收入《金石錄》中。

徜徉在歐陽修、蘇東坡、劉禹錫等文化名流歌吟過的山山水水裡,思古之幽情將人浸染的靈氣四溢。沐浴在李世民、武則天等十幾個皇帝、后妃讚不絕口的萬古神湯,萬千感慨油然而生——舉手投足間,似乎都可觸到古人飄飛的衣裙。

2001年春,一對老人來到了溫泉沐浴。他就是原國家文化部部長、著名詩人賀敬之和他的夫人柯巖。賀敬之的《三門峽——梳妝檯》,曾深深吸引過我,那鏗鏘的氣勢,優美的韻律,讓我一直百讀不厭。

在溫泉洗浴後,年邁的詩人再度詩情澎湃,欣然揮毫,賦就詩作《歌汝州溫泉》,並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詩中詠道:"汝州溫泉天下優,地心人心貯暖流。泉水療我半生疾,春風減我世風愁。……開窗汝海風景新,展卷漢唐史蹟留。……汝州臨別作長歌,神州神思向神州!"

溫泉的古韻古風,曾育人才俊彥無數。出溫泉南行兩公里許,有村前瞻青山,後環汝水,名曰"朱寨"。民國那陣子,出了個叫朱勝武的私塾先生。此人學富五車,道德文章冠世,其弟子功成名就者眾多。

在溫泉及周圍鄉鎮中,流傳著這樣一則順口溜:"湯王街,實在好,千里迢迢來洗澡。一洗澡,病就好,生龍活虎往家跑。"我們到達溫泉的時候,就見成群結隊的鄉親們剛洗澡出來,個個臉上容光煥發,談起溫泉來,更是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每年農閒季節,特別是在農曆臘月和正月,那些婚後久不生育的育齡婦女,常三五成群的來泡溫泉。據說,這些不孕婦女在溫泉街泡上一段時間溫泉,回去後多數都懷了孕。科學的解釋,是因為這裡的礦泉水治好了她們的婦科炎症。據當地醫療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講,在溫泉周圍30華里範圍內的人群中,幾乎沒有皮膚病、風溼病,難怪當地老百姓把這兒的溫泉水稱之為"神水"。

晶瑩剔透的溫泉水,清澈見底,滑膩如緞。經國家地質礦產部門檢測,內含56種微量元素和化學成分,其中鍶、鋰、氯、硒、鍺離子等含量很高。鍶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能促進骨骼發育生長,防止心血管疾病;鋰元素有活化、解毒作用,可以防止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發生。特別令人驚奇的是,在含量如此眾多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中,卻沒有如砷、鎘、汞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及放射性元素。溫泉呈弱鹼性,具有較大的熱容量和良好的導熱性,可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末梢血液的迴流。能抗菌消炎,激活結締組織細胞,防止關節強直,恢復肌肉功能,對淋巴淤積、浮腫、關節腫脹等可促使其吸收,有消腫作用。

這是全國罕見的優質醫用礦泉水,堪與世界著名的法國維希皇家礦泉水相媲美,有很高的醫用價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

溫泉的人文傳說中,最引人發思古幽情的是流杯亭。

流杯亭,又名風月亭,位於溫泉老街的南邊,與湯王廟相距很近。因此亭為八角型,又名八卦亭、八卦樓。

公元700年2月22日,武則天率領上官婉兒等文武大臣渡洛河、跨龍門來到溫泉,效王羲之在蘭亭的流水曲觴,引群臣在泉邊飲酒賦詩,酒杯飄到誰身邊,誰就得賦詩一首。詩成,編輯成《流杯亭侍宴詩集》。武則天走後,命人在流杯池上蓋了個亭子供人觀瞻,也就是流杯亭。這件風流韻事影響很大,直到北宋,歐陽修還專門為《流杯亭侍宴詩》作跋。

這次活動歷時了3天,時間之長,人員之廣,名角大腕之多,在唐王室組織的各種"文學沙龍"活動中是空前絕後的。為紀念此次活動,武則天命文章大家鳳閣舍人李嶠為詩集作序,著名書法家秘書丞殷仲容書丹,立碑刻珉於流杯亭旁。因此,這個碑被視為珍品,稱為"三絕碑"。武后碑僅在溫泉鎮矗立了20多年,便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沖毀。半個多世紀後,陸長源出任汝州刺史,他認為李嶠的文章、殷仲容的書法系"絕代之寶也","乃復立碑建亭"。此碑歷時久遠,現在,早不知下落了。

曾經的襄洛古道上的名亭流杯亭,早被現代的洗浴中心所替代。盛顏難尋,空留我一簾幽情,繾綣舊夢。還好,那則天大道的森森楊柳,嫋娜飄逸,煙雨迷離中織就漫天綠霧,尚還能氤氳出一角古典的詩意天空,令人思古幽情翩翩。

山水不在,古蹟不在,風雅不在,流杯亭曾經的雅韻卻是不會消失的!

千古風雅流杯亭,註定要成為溫泉的一個文化符號,永遠在文人雅士心中溢光流彩,在歷史的夜空中綻放著璀璨光芒。

在溫泉西有一湖,古為廣成澤,現為澗山水庫,歷經千年遺蹟留。

溫泉,是一座山水滋潤的小鎮,因水成名,因水成鎮。水,維繫著它的記憶和生機;水,譜寫著它前世和今生的輝煌。流年如水,滄海桑田,曾經屬於溫泉的風流雅韻,都躲進了遙遠的歷史雲煙深處不可追尋,只有漫步在這歷千年卻仍有跡可追的澗山水庫,才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歷史的脈絡。

浩浩蕩蕩的澗山水庫奔至眼底,一碧萬傾,煙霧依依。碧波四周,群山逶迤,秀色可餐,五龍山疊翠,崆峒山俊秀。登高而望,可以望見崆峒山、鄧禹村、龍泉寺,他們呈三角形,分佈在秀麗的山水之間。

澗山水庫,原名廣成澤,因上古時期的仙人廣成子而得名。看過《封神演義》的讀者會知道,廣成子是書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神仙,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闡教"十二金仙"之一,興周伐紂大業的重要支持者。他數次拯救姜子牙於危難之中,積極為伐紂行程中受阻的姜子牙大軍尋找各路救援神仙。當他的弟子殷郊、殷洪背叛師門,助父與周為敵時,他堅定地大義滅親,在其他高手神仙的幫助下,殺死了自己苦心教誨的徒弟。

廣成子應該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他是中國最早的思想家之一,不但《封神演義》和《神仙傳》裡提及他,《莊子·在宥》裡也有對他的專門記載: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之上,故往見之,向他請教修煉道術的要訣。廣成子對黃帝說:"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鳥不到遷徙的季節就飛走,草木還沒黃就凋落了,我和你這樣的人有什麼好談呢?"黃帝回去三個月後,又去見廣成子,很恭敬地跪著走到廣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廣成子回答說:"修道所達到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即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什麼。凝神靜修,排除外界的干擾,知道過多的俗事會敗壞你的真性。我能牢牢地專注於養性,永遠心境平和清淨無為。我的道將把你引向無窮之門,遊於無極的原野,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莊子·在宥》篇裡的空同,指的即是溫泉西面不遠的崆峒山。崆峒山是道教名山,山上曾經有丹霞院、崆峒觀、廣成殿、艄公碑等。《宋史》上曾記載,宋徽宗時期,政府曾專門撥款修復崆峒山的宏偉建築群。遠古時期,崆峒山是汪洋大海里的一個小島,島上有個天然石洞,廣成子就住在石洞裡。因其位於汪洋碧波之中,每當白晝來臨的時候,雲氣靉靆,如煙雨相雜,所以得名"崆峒煙雨",是汝州八大景之一。據傳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有人看到崆峒山周圍出現海市蜃樓現象。日月流轉,滄海桑田,現在的崆峒山,只是平原上普通的一個小山坡了。

西漢時期的澗山水庫、崆峒山包括溫泉一帶,方圓百里,百草叢生,鳥獸成群,修築有"華宇連蔭"廣成苑,飛閣流丹,涼亭暖館,桃花清水,綠蔭芳草,是著名的避暑遊覽勝地和校獵樂園。

將廣成澤闢為皇家遊獵地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廣成澤這個名字,據說也是劉秀起的。劉秀是太學生出身,飽讀經書,被毛澤東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學歷最高、最有學問的皇帝。大約因為廣成子的原因,劉秀將崆峒山附近的水澤命名為廣成澤,並闢其為皇家苑囿。東漢靈帝,又因這一帶形勢險要,設置了廣成關。漢代永本初年,東漢王室政權一度發生動盪,廣成苑變為廢墟,結束了它的一代歷史使命。隋朝時,在這裡修了能"溉地千頃"的大型水庫,即今天的澗山水庫。

漫步水庫,遠望,青山碧翠;近觀,水波瀲灩。岸邊,垂釣者怡然靜坐;嫋娜飄逸的垂柳下,踏青者三三兩兩。觸目所及,是一副其樂融融的盛世休閒圖!看著這一切,讓人情不自禁想起了大金國第四任皇帝完顏亮。

完顏亮,是溫泉最早的熱心建設者。公元1161年3月10日,完顏亮於洛陽赴溫泉打獵沐浴。4月17日下詔,150裡以內的州縣一律派商賈來溫泉"置市"。其後漸成習俗。每年的農曆初五、初十,汝州、汝陽、魯山3縣的群眾雲集於此,多時達數萬人。完顏亮在一次圍獵中被驚起的鹿群撞於馬下,口吐鮮血數升,他利用溫泉療養20餘日,直至病癒。

湖光山色的廣成澤,是個令人沉思歷史的地方。行走這古蹟斑斑的土地上,格外讓我思緒翩躚,發思古之幽情,只想走進層層迷霧的歷史雲煙深處,去感觸歷史的律動。說實話,跟溫泉有過親密接觸的武則天、上官婉兒、完顏亮,他們都是很傑出的人物,卻依然難避太多的譭譽糾纏千年。

站在水庫回望溫泉老街,鎮區的西側,有一座武則天塑像,雖然簡陋,倒也有神韻。女皇西北而望,衣袂飄飄,既有巾幗紅妝之嬌媚,又有一代天嬌之英武,春陽下作冷色的沉默,似乎在說:"我自袖手仰天笑,是非功過任君評。"

徘徊塑像下,可以感受到活力大唐的朝氣。大唐王朝,上自皇帝下到大臣,攜手並肩,同心望治,以博大的胸懷和充滿活力的朝氣,使盛唐氣象傲然於世界各國,使國都長安成為一流的大都會,經濟文化領先世界,留學士子趨之若鶩。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曾經的皇家溫泉, 如今成了老百姓的休閒沐浴場所。"山前陰火煮靈源,昔日曾臨萬乘尊。歷盡興亡皆如此,不隨世俗變寒溫。"這是宋代名相範純仁在汝州溫泉神浴時,心有所感而寫下的一首詩。是啊,漫長歲月裡,天子來了也好,平民來了也罷,清清冽列的泉水,總是那麼溫婉可人,任憑滄海桑田,世事變遷,這水,只靜靜地流淌,造福黎民百姓。

今天,一批批的智士,將投資的目光鎖定溫泉,籌劃建設獨居文化特色的中國水城。新修的觀如意湖畔商賈雲集,生機盎然。曾經輝煌卻現在破敗的溫泉,有可能再度煥發新顏。溫泉的昨天,因上天的眷顧而風情萬鍾;溫泉的今天,需我們用心呵護,去保護和傳承這上天賜予我們的自然文化遺產。現代人醞釀許久的詩篇,噴薄而出於各位面前:

青山重重樹叢叢,驅車溫泉探芳蹤。百道幽泉鳴淙淙,古鎮溢翠春雲中。我今來謁流杯亭,唯見煙柳色青青。鑾駕山上牧笛輕,武后池畔鳥雀靜。不見婉兒衣袂飛,只見桃李綻芳菲。不聞女皇笑聲脆,但見夕陽逐流水。亭前悵然慕風采,幾度沉吟愧無才!詩會俊傑今何在?文治武功塵裡埋!巾幗首相多奇文,流風迴雪耀詩林。錦繡文章錦繡人,冰雪才貌冰雪魂。嘆我紅顏多薄命,天妒英才人凋零。如此造化如此命,空餘才名留丹青。一支豪筆枉凝秀,兩世宰相徒風流。無限感慨新雨後,空留惆悵夏復秋。道不盡萬千思緒仰慕語,寫不完百般況味追思句!長歌一曲悼才女,流杯池畔草長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