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 文化

溫泉 文化

浸溫泉,也得有文化。文化是優良傳統累積下來的經驗,並非一朝一夕養成。

內地很多地方都有泉眼,湧出很熱的泉水,挖一個池子,就能變溫泉嗎?

記得有個老闆請我去:「你是專家,給點意見。」

我謙虛一番,甚麼都不說,因為說了也沒用。最後這廝再三堅持,當然嘛,免費意見,不問白不問。

「不出三個月,這個池子一定在池邊有一圈黑垢,得把溫泉池挖低,讓它有排水位,水一滿就溢出。」我勉為其難回答。

「甚麼?」他說:「讓池水不停沖走?那不是浪費嗎?」「浪費才能保持乾淨。」我說。

當然不理睬我的說話,數週後經過,好奇地專程去看看,果然不出所料,池邊骯骯髒髒,天下最強的洗潔精也派不上用場。

文化,可以超越一般的道德觀念,出浴嘛,一定裸體,像初生的嬰兒。但沒溫泉文化的人不這麼想,穿件游泳衣下去浸,為何不可?不是每一件都是乾淨的,就算沒穿過,也會有大量化學染料,那些水,誰敢去碰?

臺灣也沒溫泉文化。陽明山上有了溫泉,友人帶我去浸,我看,還是逃之夭夭。

為甚麼?池中的人,用手去搓身上的老泥。這種動作多年來沖涼時沒停過,怎麼改得掉呢?

浸溫泉,還是留著去日本吧,那裡大家先洗了頭,把肥皂磨在毛巾上,再慢慢把身體的每一個部份擦乾淨。清水衝了又衝,才浸進池子。跟著就不動了,欣賞日出日落,池邊櫻花或綠竹,不管下雨或下雪,各有情調。室內或戶外都同樣舒服,有時池子用松柏或檜木製成,經泉水一燙,更發出香味,那才叫做浸溫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