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解螺旋的礦工,我熱愛生命科學

我是解螺旋的礦工,我熱愛生命科學

這應該是首次正式地介紹這個公眾號,我想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能夠更好地瞭解『解螺旋的礦工』

其實,我在2015年就註冊了這個公眾號,當時名字叫:泛基因(fungenomics)——還有一個同名小網站。從時間上來講應該說註冊得還算早,但慚愧的是毫無敏感度,對“媒體”的力量一無所知,自己自然也不重視,再加上平時事情很多,幾乎沒有更新文章。直到2017年8月份才決定要寫好這個公眾號(原因下文會說),並在隨後不久改成了現在的名字。

這期間我想了很久,『解螺旋的礦工』這個公眾號要寫些什麼?定位是啥?是幫助讀者們解決各種各樣的生物信息和基因組學問題嗎?是要讓大家覺得只要來看我的文章,所有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做一個哆啦A夢的大口袋嗎?還是讓讀者每次來都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讓讀者有收穫感呢?

我決定選擇後者,因為前者的承諾,我實現不了。可能你今天來了,讀了一篇文章,發現能夠解決你的問題,覺得很棒,很興奮,但是

這種情況並不確定。也許明天你帶著另外的問題來了,結果翻遍所有的文章,卻發現不行,搞不定,你就會很失望,就會離開,因為我不能給你帶來確定性。反之,如果我選擇後者,保證你來了就會有所收穫,保證你能夠看到別人難以寫出來的生物信息和基因組學文章,個我能做到,這樣確定性就會大很多

另外,你會發現這裡分享的內容基本都是以組學和生物信息技術為主的,不會有各種業內八卦,或者為了瀏覽量而跟風寫作的熱點報道,或者所謂的行業爆點,只會有我的觀點。目前主要是NGS,接下來還會有GWAS和群體遺傳學,這是我所擅長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會分享自己在應用各類技術(包括機器學習、雲計算)處理基因組學數據過程中的思路和體會,除了這些之外,你就很難看到其它的內容了

雖然,我只在業餘時間寫文章,更新的頻率也不高——一週很少超過2篇,然而每一篇我都堅持品質至上務必真誠,務必提供價值,是我在輸出內容過程中的行為準則

畢竟,這裡是我自由分享經驗和觀點的地方,文章的讀者首先是自己,需要先過自己的關。好在我不用刻意為誰做營銷,也不必譁眾取寵,我尊重自己的時間更尊重每一位讀者朋友的時間。我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分享出來,就是希望你在讀完之餘,覺得時間花得值,能夠有所啟發,對你的學習和工作能夠有所幫助。當然這非常不容易,可以說這個要求是在倒逼我自己進一步成長。

在這裡要感謝每一位關注和支持我的讀者,感謝你們的耐心和包容。古人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也看過很多生信類的文章,不少寫的實在是很差勁,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我決定要寫好這個公眾號也是因為受了那些內容的刺激,心中不憤——我有更好的!對於知識,對於技術,對於文字,我還是有我自己的敬畏和堅持。

所幸,這些付出逐漸有了回報,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下面的這些溢美之詞是讀者朋友們的信任(後臺較多實在無法一一貼出),它們不斷激勵我精益求精地寫好每一篇文章,回答好每一個問題,認真分享好基因組學知識和技術。

我是解螺旋的礦工,我熱愛生命科學

我是解螺旋的礦工,我熱愛生命科學

我是解螺旋的礦工,我熱愛生命科學

我是解螺旋的礦工,我熱愛生命科學

我是解螺旋的礦工,我熱愛生命科學

這是在知識星球上

最後,分享一段我很喜歡的話,來自@韓建:

我佩服那些幹著的人,蔑視那些只說不幹的人。不實幹就沒有發言權;也只有實幹者才有犯錯和改錯的特權。是實幹還是虛幹?你可以去看結果,也可以去看人品。在開口評論他人以前,最好看看自己都幹了什麼。評論自己的權利可以從書本里面得到,評論別人的權利要靠實幹的血汗換得。而許多真正實幹一輩子的人都已經沒有精力去評論他人了,因為幹了一輩子的人都會犯很多的錯誤,於是對他人在幹中出現的錯誤就有了更多的理解。

  • GATK4.0和全基因組數據分析實踐(上)

  • GATK4.0和全基因組數據分析實踐(下)

  • 該如何自學入門生物信息學

  • 從零開始完整學習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第4節 構建WGS主流程

  • 從零開始完整學習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第3節 數據質控

  • 從零開始完整學習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第1節 測序技術

這是我的知識星球:解螺旋技術交流圈,是一個與讀者朋友們的私人朋友圈,歡迎你的加入。這是知識星球上第一個真正與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強相關的圈子,我們的目標是共同營造一個高質量的組學知識圈和人脈圈,讓圈子裡的人都能夠受益。在這裡你可以結識到全國優秀的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專家,同時可以分享你的經驗、見解和思考,有問題也可以向我提問或者向圈裡的星友們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