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

眾所周知,如今的時代已經逐步邁入了後現代美學的消費時代,品牌不單單只是一個標識,它們被賦予了更多文化的訴求。食品品牌經營的過程中,最具文化創意潛力的環節就是設計和傳播。然而縱觀國內如今的食品品牌設計領域,由於中國設計“起步”比較晚,80、90年代才開始慢慢萌芽,舶來文化設計的傳入也導致我國的設計一昧地開始“崇洋媚外”,直到後來“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的出現,才打破國內“形式化”的僵局,讓中國本土文化開始慢慢破冰,而提出這個概念的人物也是在整個食品包裝設計領域赫赫有名的人物——夏科。

什麼是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

或許對於大眾來講,“中式後現代”這個詞更多被用於了裝修設計,而在食品設計領域提出這個概念,也讓我身邊的不少行業內的人都很疑惑,到底什麼是“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

“中式後現代”顧名思義就是堅持中國的風格,打造這個“中式”就不僅僅是傳統的中式,而是順應當下、適應未來所表現出來的屬於後現代的中式,而這也符合了現代受眾的消費選擇習慣。

用夏科的話來講,其實“中式後現代設計”就是將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五千年文化,加以設計師自己的理解,根據現代商業的需求,交織融合產生最後的包裝,首先這個包裝符合產品本身,其次也符合了當下的市場。

什麼是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

舉個作品的例子,就像張飛牛肉的包裝設計,其實就是典型的中式後現代風格。用京劇臉譜作為整個包裝的主要元素,看似很傳統,實際裡面卻大有乾坤。讓消費者完全不會感覺到這個包裝設計是“老氣橫秋”,反而將古今結合的氣韻美感展現到了極致。夏科在張飛牛肉的包裝上傾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把傳統元素與現代潮流融為一體,又透露出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大大延長了包裝的使用壽命。

什麼是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

除此之外,夏科經手的單株先生、丈人坊,不管是包裝的形式,還是藝術的表達方式,採用的規劃手法,適用的場景,包括理念的挖掘,都與張飛牛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都是“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的縮影。

什麼是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

什麼是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

然而在將“中式後現代”融入食品設計的這個過程中,前期的設計立意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巧妙選擇中國傳統文化,並加以自己的理解和把握,這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消化,想要將傳統文化完全轉化成一種自然的情感,並與產品完美融合,這是中國大部分設計師們普遍頭疼的問題,也是中國設計前進過程中必須躍過的一個坎。

如今的中國設計市場,太多的照搬拼接,模仿抄襲,讓整個行業烏煙瘴氣。然而越是如此,我們就越需要有人來引領大家還天地一片澄清。設計的文化創意需要立足於本土文化,提煉本土元素,而夏科提出的“中式後現代”要在提煉本土文化的基礎上以國際化、時尚的超前目光,去重新構造清晰、準確的形象。而這也無疑是在為中國設計行業樹立標準和榜樣,“中式後現代食品設計”要做的不僅僅是美感的包裝,更是中國文化走出國門的強大助力!

我們也希望設計行業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緊跟夏科“中式後現代”的步伐,真正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走向全球,成為世界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