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軍政大學舊址 文廟

中原軍政大學舊址 文廟

朋友,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在我國曆史上,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文化現象:就是縣級以上的行政衙門所在地,大多都建有文廟(又叫學宮)。這也許與中國長期"獨尊儒術"的傳統有關吧。所以各地的文廟也可以說是折射中華文化的一個亮點。而我們汝州的文廟,不僅保存比較完整,而且還是天下第一館——汝瓷博物館的所在地,我想是非常值得大家一看的了!

據碑碣記載,它初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它南北長300多米,東西寬50多米,總面積為15000多平方米。中軸線明顯,建築排列有序,內有大成殿、東西廡、戟門、欞星門、泮池橋、明倫堂、日新齋、崇德齋、廣業齋、祭器齋、文會堂、饌廚、饌庫、學倉、學門、神廚、神庫、宰牲房、射圃、觀德亭、文昌祠、土地祠、教官宅、名賢祠、臥碑、號房等各種建築。整個建築群佈局合理,保存基本完好。其古建保護和建築規模被專家認定為河南省第一,規模和聲譽僅次於全國排名第四的嵩陽書院,1986年被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5年(1916年),縣政府出面重新修葺文廟,並改為汝陽中學,1921年為河南省立臨汝中學。1944年臨汝淪陷,學宮成了日軍駐地。1948年8月,中原軍政大學由魯山遷至汝州學宮,當時陳毅、劉伯承給學員們授過課。同年10月鄭州解放後,中原軍政大學才遷往鄭州。

文廟最南端是明倫堂。它南臨中大街,是一單簷硬山式建築,斗拱脊飾齊全,面闊5間,進深10米,開間近4米。這原是古代地方官員和鄉賢在此集會之處,他們每每在這裡共商地方軍政要事,協調地方各種糾紛。

明倫堂北邊,是大成坊,也是坐北朝南,也是單簷硬山式建築,殿頂施青瓦,斗拱脊飾齊全,面闊3間,進深6.30米。殿臺高築,柱礎作圓鼓形,高簷柱,細小昴,耍頭作捲雲狀。大成坊後面則是一過廊懸山建築,叫作文明坊,也是坐北向南,面闊、進深與大成坊同。

出了文明坊,咱們一直向北走。大家看:兩廂殿堂廊房林立,院內花卉爭豔,綠草如茵,真是新美如畫啊!在心曠神怡之中,抬頭觀看,那不,我們就會看到汝州學宮內最高最大的殿堂——大成殿。這是一座單簷廡殿式建築,面闊5間,進深8米。整個建築綠瓦獸吻,飛簷斗拱,氣勢雄偉,莊嚴肅穆。在古代,這裡是人們祭拜孔子的地方。現在,殿內仍設有一排楹柱,並有孔子、孟軻、曾參、顏回、孔伋塑像,另還設有端木賜、冉雍、宰予等12位賢人的塑像,使人進了殿內不禁肅然起敬,神歸高遠。

在大成殿兩側,東西分別是鄉賢祠和名宦祠,現在則是"汝州三寶"之二寶——汝瓷和汝帖的展室,也是目前最為誘人的去處。

汝瓷展室就設在文明坊東側廊房內,共10間展室。其中5間古汝瓷展室內,陳列著收集、發掘而來的古代汝瓷1000多片,內有國家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80多件,其餘全部為三級文物,真乃國寶盈室,價值連城!另外5間展室內,則陳列著自1959年以來汝州市汝瓷研究工作者恢復試製成功的汝瓷精品1000多件,其中有豆綠釉、天藍釉、天青釉、月白釉等各類釉色汝瓷製品。

出汝瓷展室,向西廊坊望去,便可看到汝帖展室。汝帖是古代碑帖之珍品,在明清時代曾馳名華夏,與淳化閣帖、泉州帖和絳州帖並稱為四大名帖。清代詩人孫灝曾在一首詩中讚道:"望嵩樓高高入雲,舊藏汝帖天下聞。松煤拓紙歲萬本,官司厭苦徵求紛。"初,北宋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時任汝州知州王寀擷集了自夏至五代的金文及名家書法,彙集刻製成碑帖,這就是汝帖。其內容囊括了皇頡、竹林七賢、歷代帝王名臣之能書者法書,計49種,109帖,12卷。汝帖博大精深,真、草、隸、篆無所不包,計有金石文8種,秦、漢、三國書體5種,六朝帝王書30引,魏晉9人書及王羲之10帖,南唐10臣、唐三朝帝(後)4書和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賀知章、李後主、吳越王俶等90餘家書法手跡,風格迥異,各領風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初刻石置於州衙坐嘯堂,後移至汝州望嵩樓中。到了明成化中(1465~1487年),樓焚碑殘,原石棄之馬廄中。至清順治七年(1650年),巡道範承祖對汝帖重新修葺,並加詩跋2刻,共14刻,嵌置於州署西園存古軒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義見所存碑文已漫漶不復識,又從洛陽購得宋時原拓汝帖一部,重摹諸石,並親書目錄兩卷,仍嵌存於存古軒壁。彼時範承祖之詩跋已佚,故仍為14刻。1947年臨汝解放,州衙被毀,碑帖遂散落民間。後經縣文化館館長張久益先生多方查找收集,歸攏後將碑石存放於縣文化館內。1983年,汝瓷博物館建立後,汝帖方移至此處,供世人觀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