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军政大学旧址 文庙

中原军政大学旧址 文庙

朋友,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就是县级以上的行政衙门所在地,大多都建有文庙(又叫学宫)。这也许与中国长期"独尊儒术"的传统有关吧。所以各地的文庙也可以说是折射中华文化的一个亮点。而我们汝州的文庙,不仅保存比较完整,而且还是天下第一馆——汝瓷博物馆的所在地,我想是非常值得大家一看的了!

据碑碣记载,它初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南北长300多米,东西宽50多米,总面积为15000多平方米。中轴线明显,建筑排列有序,内有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泮池桥、明伦堂、日新斋、崇德斋、广业斋、祭器斋、文会堂、馔厨、馔库、学仓、学门、神厨、神库、宰牲房、射圃、观德亭、文昌祠、土地祠、教官宅、名贤祠、卧碑、号房等各种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好。其古建保护和建筑规模被专家认定为河南省第一,规模和声誉仅次于全国排名第四的嵩阳书院,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5年(1916年),县政府出面重新修葺文庙,并改为汝阳中学,1921年为河南省立临汝中学。1944年临汝沦陷,学宫成了日军驻地。1948年8月,中原军政大学由鲁山迁至汝州学宫,当时陈毅、刘伯承给学员们授过课。同年10月郑州解放后,中原军政大学才迁往郑州。

文庙最南端是明伦堂。它南临中大街,是一单檐硬山式建筑,斗拱脊饰齐全,面阔5间,进深10米,开间近4米。这原是古代地方官员和乡贤在此集会之处,他们每每在这里共商地方军政要事,协调地方各种纠纷。

明伦堂北边,是大成坊,也是坐北朝南,也是单檐硬山式建筑,殿顶施青瓦,斗拱脊饰齐全,面阔3间,进深6.30米。殿台高筑,柱础作圆鼓形,高檐柱,细小昴,耍头作卷云状。大成坊后面则是一过廊悬山建筑,叫作文明坊,也是坐北向南,面阔、进深与大成坊同。

出了文明坊,咱们一直向北走。大家看:两厢殿堂廊房林立,院内花卉争艳,绿草如茵,真是新美如画啊!在心旷神怡之中,抬头观看,那不,我们就会看到汝州学宫内最高最大的殿堂——大成殿。这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8米。整个建筑绿瓦兽吻,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在古代,这里是人们祭拜孔子的地方。现在,殿内仍设有一排楹柱,并有孔子、孟轲、曾参、颜回、孔伋塑像,另还设有端木赐、冉雍、宰予等12位贤人的塑像,使人进了殿内不禁肃然起敬,神归高远。

在大成殿两侧,东西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现在则是"汝州三宝"之二宝——汝瓷和汝帖的展室,也是目前最为诱人的去处。

汝瓷展室就设在文明坊东侧廊房内,共10间展室。其中5间古汝瓷展室内,陈列着收集、发掘而来的古代汝瓷1000多片,内有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80多件,其余全部为三级文物,真乃国宝盈室,价值连城!另外5间展室内,则陈列着自1959年以来汝州市汝瓷研究工作者恢复试制成功的汝瓷精品1000多件,其中有豆绿釉、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等各类釉色汝瓷制品。

出汝瓷展室,向西廊坊望去,便可看到汝帖展室。汝帖是古代碑帖之珍品,在明清时代曾驰名华夏,与淳化阁帖、泉州帖和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清代诗人孙灏曾在一首诗中赞道:"望嵩楼高高入云,旧藏汝帖天下闻。松煤拓纸岁万本,官司厌苦征求纷。"初,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时任汝州知州王寀撷集了自夏至五代的金文及名家书法,汇集刻制成碑帖,这就是汝帖。其内容囊括了皇颉、竹林七贤、历代帝王名臣之能书者法书,计49种,109帖,12卷。汝帖博大精深,真、草、隶、篆无所不包,计有金石文8种,秦、汉、三国书体5种,六朝帝王书30引,魏晋9人书及王羲之10帖,南唐10臣、唐三朝帝(后)4书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俶等90余家书法手迹,风格迥异,各领风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初刻石置于州衙坐啸堂,后移至汝州望嵩楼中。到了明成化中(1465~1487年),楼焚碑残,原石弃之马厩中。至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对汝帖重新修葺,并加诗跋2刻,共14刻,嵌置于州署西园存古轩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碑文已漫漶不复识,又从洛阳购得宋时原拓汝帖一部,重摹诸石,并亲书目录两卷,仍嵌存于存古轩壁。彼时范承祖之诗跋已佚,故仍为14刻。1947年临汝解放,州衙被毁,碑帖遂散落民间。后经县文化馆馆长张久益先生多方查找收集,归拢后将碑石存放于县文化馆内。1983年,汝瓷博物馆建立后,汝帖方移至此处,供世人观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