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盛極一時的「再來一瓶」走向銷聲匿跡的,究竟是誰?

曾幾何時, 我們買飲料打開瓶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馬上喝一口,而是將瓶蓋反過來看看有沒有中個“再來一瓶”。

還記得,無忌哥也曾中過這個,而且還是運氣爆棚的那種,是接連中了5、6瓶,一起打球的隊友全都不用花錢也有得喝,頓感自己特厲害!

然而,這個曾經簡單而火爆的促銷活動卻是不見蹤影了,很多飲料企業都不再做了,而改為各種通過掃碼送話費、送手機或者旅遊等。

那麼,究竟是什麼令“再來一瓶”走向銷聲匿跡的呢?

“再來一瓶”何以風靡一時?

“再來一瓶”的兌獎流程,非常簡單,只要是識字的人就都能操作起來:只需打開瓶蓋,翻過看看有沒有“再來一瓶”四個字,若有,即可立即與商家進行兌換一瓶,而且中獎率都還不低。

對於飲料這樣的快消品,賣出一瓶的利潤較低,主要是靠薄利多銷來掙錢。只有賣出去的多了,這些快消品企業才能積累更多的利潤。因此,它們在促銷上向來是不遺餘力的。

而“再來一瓶”、“開蓋贈飲”這類的促銷活動的發明者就是快消品行業內鼎鼎有名的康師傅。

2010年,康師傅率先啟動一場大規模的15億瓶大贈送促銷活動。就靠著這個大促銷,康師傅這年的市場份額得到大大的提升,併為研發新品爭取了充足的時間。

好方法自然是極易就會被效仿、學習的。到了2011年,不只是康師傅繼續使用這個促銷做法,統一、紅牛等各大知名飲料企業也都跟著做“再來一瓶”。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賣上一瓶價格不貴的飲料,運氣好的還能在中上一瓶,在眾多的飲料品牌中自然是更願意購買這一種有促銷的飲料品牌。

同時,中獎率普遍較高,很多人極有可能在身邊人中過之後,自己也想試試。畢竟,有個機會佔個這樣的小便宜,沒人會不樂意的。這樣一來二去的,銷量不就上去了。

最後,這個促銷方式還不再侷限於飲料、啤酒等品牌效仿,還被其他的檳榔、瓜子等品牌效仿,包裝袋裡出現“再來一包”等之類的刮獎卡。

“再來一瓶”為什麼會銷聲匿跡?

然而,這幾年,這個曾經非常火爆的“再來一瓶”促銷活動卻是不見了蹤影,幾乎沒有什麼品牌還用這個促銷活動。

“再來一瓶”自身的隱患

隨著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逐漸提升,眾多飲料公司的利潤是越來越小了,搞這個促銷活動的壓力也就增加了,慢慢地就不會再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促銷。

最主要的還是,在這中間出現了“大蛀蟲”。

一般來說,每個公司來做促銷活動都會提前規劃化投放時間和促銷商品的數量,到時候能回收的瓶蓋數量也是有個具體數字的。

然而,有一年,紅牛公司按規劃投放1200萬瓶印有中獎信息的紅牛進入市場,最後收到的中獎瓶蓋數卻達到了2000多萬個。

這多出來的800多萬的瓶蓋是怎麼來的呢?

從消費者中獎開始,中獎瓶蓋回收給了便利店、小賣部等售賣終端,再一級一級向上回收給經銷商,最後再回收到廠家。

問題就是出在這一級一級的兌換回收中,有大量偽造的中獎瓶蓋混入其中。

像康師傅、統一、紅牛之類的中獎瓶蓋都是非常容易被偽造的,且真假難辨。一些為偽造商、經銷商就為了獲取利潤從中做手腳。

假設,一般情況下,正規的廠家生產中獎品瓶蓋的成本為0.2元,商品的出貨價為2.5元。

那麼,其中的偽造商就很有可能會以0.4元甚至更高價去找製造商進行生產,製造商能接到利潤更高的生意自然是很樂意做的。之後,偽造商還會以比廠家出貨價低上一半多的價格出售給經銷商。偽造商就能從中獲取差價利潤。

而經銷商則可以用低價買來瓶蓋在向上級進行兌換,如此換來的商品每件價格可少上一半多,誰不會不願意做呢?

也許,有人覺得,偽造瓶蓋也就幾塊幾毛的利潤,沒有可賺的。

實際上,快消品的每年的銷量都是十分巨大的,這微薄的利潤積累起來,能讓這些偽造商每年都能賺上好幾百萬。這要是同時做上好幾品牌,那就是賺大發了。

這對生產商來講,就是一個虧大了的買賣,自然就不會再用了。

粉絲經濟、娛樂營銷的興起

時代一直處在變化中,曾經特別適用的方法,就會慢慢變得不適用了。

“再來一瓶”促銷活動就是如此。

隨著80、90後的年輕一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主流的消費觀念也會隨之變化,粉絲經濟也由此出現。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自己喜歡的偶像代言的品牌買單,效果遠比這種“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來得忠誠、持久、明顯。

礦泉水品牌百歲山就是通過在各類較火的綜藝節目及賽事裡出鏡,以此成功地成為全國性品牌,且當年的銷售增幅在30%以上。

隨著消費主力軍的轉變,單一化的營銷活動是越來越不能打動消費者。這些快消品大品牌就只得投其所好,轉向更多元化、娛樂化的促銷活動。

因此,曾經風靡一時的“再來一瓶”就不再風靡了。隨著經濟、媒體的發展,未來還會出現更多新的營銷手段,眾品牌只有跟上時代、順應潮流,才能緊抓消費者的心。

作者:魏無忌|電商觀察網(ID:guancha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