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做詩(18):如何讓詩歌有些文采?

詩之所以為詩,不同於文,一在韻,二在意,三在境,四在趣。但詩文一體,好詩好文都須文采,乾巴巴的語言無論如何都提不起人們的興趣。

什麼是文采?我們看這個採,上面是一手爪,下面是木,大概是採花、採果、採茶葉吧?就是說要廣泛去採,當然主要還是去生活的各個層面去提取,採得精華,為我所用。

誰的詩歌最具文采?我想除了晚唐詩人李商隱,無出其右者了。歷代詩家評論李商隱,都有兩個字:“穠麗”,應該就是文采了吧!但李詩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晦澀,朦朦朧朧,讓人摸不著頭腦,大概是朦朧詩的祖宗吧?所以這個文采難學啊!

李商隱,公元813年生於河南滎陽,卒於公元858年,只活了四十五歲。早年喪父,沒了靠山,好不容易碰到個欣賞他的老師令狐楚,剛助他考科舉成功便故去了。這年,他與所愛之人結婚,偏偏老丈人與老師分屬政治上不同派別,被認為是對剛剛故去的老師政治上的背叛,始終得不到老師兒子的原諒。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之中,兩頭受氣,兩頭不待見,一輩子也就混了個副科級上不去。這一切反映到詩裡,說一半,留一半,寫愛情也得標一個“無題”,以無題詩著名。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一首被認為是百分之百的愛情詩,也標上無題,到底有沒有他意就只他自己知道。但對幽怨纏綿愛情的描寫,無人能出其右,被譜入現代歌曲,為現代人普遍傳唱。

因為相見難,所以分別更難;東風雖無力,但表示春天已過去,夏季將開始,百花也開始凋殘;春蠶到死絲方盡,絲,象徵思,對你的思念到死才會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想你的時候的淚水也只能在生命完結時才會幹,傳神的比興描寫;每早梳妝對鏡總愁雲鬢花容改變(女方),每晚吟詩都覺得月光透著一陣陣清寒(男方),一段男女對唱,比興更進一層;蓬山,傳說中神仙住的地方,青鳥,傳說中神仙的使者。等著我吧,我會派青鳥做我的使者,去經常探望你的!看,多音字,此處念平聲。

這首詩的文采來自哪裡?首先來自首聯尾聯的婉轉纏綿,其次來自頷聯頸聯傳神的比喻比興對仗。一篇文章有沒有文采,在於修辭手法是否運用充分得當;一首律詩有沒有文采,就在比興對仗是否傳神。對仗不是湊字數,不能為對而對,要有充分的涵義寓意和意境,所以寫律詩先得過對仗關,為什麼一些律詩會被稱為老幹體?那是因為對仗看起來對仗,而實無所指,所以就乾巴巴沒味啊!

李商隱的絕句也非同小可: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他晚年入川做參軍時所作,說是晚年,也才四十來歲啊,現在是人生是成熟時,大好年華,情感最豐富之時。標題是《夜雨寄北》,四川在西,普遍認為是南方,中原就算北方了。有人說這時他妻子王氏已故,可能是別的友人,但從內容看,別的友人還真擔不起啊!首句設問自答,人生無常,小人物無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象飄萍般,走到哪算哪,哪是歸途?巴山連日夜雨,到處都漲得滿滿的,待到我們相見,共剪西窗燭的時候,再跟你說巴山夜雨的故事吧!

絕句最忌重複,義山大人卻一反常理,前一個巴山夜雨,後又一個巴山夜雨,不但不覺得重複,卻有了婉轉悱惻之感,前一個巴山夜雨是景象,後一個卻包含著景象的故事,包含著柔情蜜意。著實讓人感動啊!

大家沾了點仙氣沒有?

唉,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啊,但願從此告別老幹體!

今天的題目,《心底明燈》

坐地談天話義山,仄仄平平仄仄平

燭光閃閃釋茫然。仄平仄仄仄平平

有情不怕無佳句,仄平仄仄平平仄

心底明燈照我還。平仄平平仄仄平大家來做詩(18):如何讓詩歌有些文采?這是我們小城夜景,也算心底明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