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那些事(之五):大院孩子

大院那些事(之五):大院孩子


大院那些事(之五):大院孩子

大院子弟、军二代、红二代、干部子弟、大院孩子等名词,其外延和内涵有相同、相通之处,但我似乎更喜欢用“大院孩子”这个词。“大院孩子”显得更加谦和、亲切一些,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人老了,不知为什么越来越怀恋与自己孩提有关的事情。

大院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大院孩子在同一所小学就读,有些孩子甚至在幼儿园就是同班,一起玩耍,一起成长。特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外界真实的社会了解甚少,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大多是同一阶层的孩子,我们听到的基本都是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正面教育,因此思想相对简单或单纯。我们真诚地相信,外面的社会很美好,全中国儿童的生活是和我们的金色童年一样的。很多同学发现自己只能说是在大院里长大的,大院围墙内外反差之大,是我们预料不到的。当有一天,我们真正了解到在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还有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内心深深震撼了。

正直单纯,正义感强,这是我们最大的优点,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但过于简单过于单纯,就是缺点了。也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当我们离开大院环境而进入社会时,自然地会感到一种陌生、惆怅和不适应,毕竟生活是现实的。有的人说起假话来,比说真话还要像、还真诚,脸皮比南京城墙拐弯还厚,这个我一辈子也没学会。原来自己常常抱怨客观环境不好,后来发现自己身上也存在问题,确有很多缺陷和不足。适者生存,不仅职场如此,整个自然界都是如此。

大院最可贵的一点是,培养了一代人的忠诚和献身精神。我们的父母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父辈在毛主席领导下,南征北战,流血牺牲,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为父辈感到自豪,他们在我们心中树立了永远的丰碑。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把一切交给党”。当时最流行的一首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艰苦就在哪里安家。为党贡献自己的一切,是这一批人的最高理想。父辈的一言一行,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我们应该感谢父辈给我们的培养教育,感谢父辈赋予我们大院孩子特有的气质和优良品德。

在盛行集体英雄主义的年代,集体主义的教育,寄宿制学校培养的团队精神,强调整体的荣誉感,使大院孩子往往很注重集体精神。同时,比较重情义,心地善良,同情心强,对金钱物质没什么概念。衡量一个人做人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学会感恩。这方面大院孩子无疑做得非常好,半个世纪都过去了,同学们对自己的小学老师都始终挂在心上,念念不忘,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还亲身经历了同学见义勇为的事情,那是初中班的事。我们在解放路四号旁边的军教厂学工劳动,有一天我和J同学下班刚走出厂门没多远,有人喊:抓贼,别让他跑了,只见一人从我们身边飞快跑过,随后有两个小战士边追边喊。还没等我反应过来,J同学将书包往我身上一放,拔脚就追。一口气就追上了那个毛贼,一伸脚将其拌倒,照贼腮帮子挥手一拳,两手十指相扣,死死的搂住了他,使他挣脱不了。我对J同学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年说着八一腔的普通话,肩背绿挎包,脚穿解放鞋,男孩威武,女孩飒爽,不知多少羡慕的眼光投向过我们,大院孩子有时也有点飘飘然。毕竟还是孩子吗,说话办事往往自觉或不自觉的流露出一些优越感来。在宇花小学和香林寺小学合并后,有的同学就议论香林寺小学同学的衣着和说话(南京口音重),引发了不少矛盾,甚至打架。

我每天放学都要经过小花园,小花园北面围墙外,就是一条马路,经常有院外同学把石块从外面扔进来,我有一次被外面飞来的石块砸中了嘴唇,伤口不大,但满脸是血,非常吓人,至今嘴唇上方还留有伤疤。

在打架问题上,也很能反映出大院孩子的特点。小时候,女孩和男孩也打架,女孩也有领头的大姐大,有时候把男孩子打的落荒而逃,大点后,基本是男孩子之间打架了。也有打群架的,叫摆场子。

大院孩子首先是不愿意打架,知道打架是不对的,不能在外面欺负人,谁要是欺负人了,在学校要受到老师批评,回家一定要挨打,所以不愿意打架;其次,如果真打了架,还让人家打了,被别人欺负了而不反抗,那就丢人了,回家后甚至家长还得打你,得挨两次打。第三,当受到大院外面的人欺负或挑衅时,常常是齐心协力、群体而上,谁胆怯或是不敢出手,回到大院便会被奚落甚至孤立。第四,不怕打架,不服输。打完架后,打输的人一边擦鼻涕眼泪一边说:你等着瞧!这种情况基本是给自己台阶下,给自己挣回点面子。但也有的真是回去请救兵,再打一架。

有次,我和同学打架输了,我到北极新村叫了三个人,回来把这个同学打了一顿,我还不解气,晚上又把他家窗户玻璃砸了,把他父母气的浑身发抖,大喊:这是谁家孩子干的啊!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啊。

大院孩子这个曾经特殊的群体,有过骄傲自豪,也曾经迷茫过、彷徨过、焦虑过。如今很多人已年过花甲,却依然坚持着内心那份父辈传承下来的耿直、坚定、真诚、认真,遵纪守法,积极向上,按自己的良心做事做人,因为我们一定要捍卫父辈的荣誉和尊严。我为是大院孩子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文:沙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