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霸氣」的兩座雕像,一座在山西,另一座在四川,你去過嗎


雕像就是用材料經過特殊工藝,雕塑出各種像的一種作品。雕像,尤其是人物雕塑最能顯示一個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站在塑像面前,不用擔心語言不溝通,更不怕它會用言語傷害你。不說話的塑像,其實可以告訴你很多東西,通過作者的一刀一鑿,你可以想像它生活的時代,"聽"它訴說往事和歷史。

在世界上有著很多宏偉的雕像,我們國家也不例外,在我國有兩座雕像最為霸氣!一座在山西,另一座位於四川,相信很多人對於四川的這座雕像非常熟悉,那就是樂山大佛,但是對於另外一座位於山西的雕像就比較陌生了!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餘公里。它是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大佛,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90餘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後,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後,先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完工,歷時90年。 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第二座就是位於山西的關帝聖像,"關帝聖像"坐落於運城市西南13公里的關公故里常平村南,為目前世界最高最大的關帝聖像。聖像通高80米(銅體高61米,寓意關公61歲;底座19米,寓意關公19歲成家立業)。

從2007年1月開始鑄造,共用銅500噸、鐵2000噸,甚是偉岸壯觀。總投資2億元的關帝聖像景區由中國500強企業天瑞集團投資開發,於2004年5月26日奠基開工。

巍巍中條,祥雲飄飄,一手提青龍偃月刀,一手捋美髯飄須,偉岸挺拔的80米高關帝聖像屹立於條山之巔,分外偉岸壯觀。今日上午,世界最高關帝聖像落成揭幕慶典儀式在運城市鹽湖區常平關帝故里隆重舉行,全球眾多關公後裔紛至沓來,為關帝聖像及上萬尊微縮關帝聖像開光。

9月13日,世界最高關帝塑像揭幕儀式在山西關公故里常平村南中條山上舉行。關帝聖像景區坐落在解州鎮常平村的南山山麓,距運城市區約10公里。

你覺得這兩座雕像哪一座更霸氣?你的家鄉有什麼雕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