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情感」「下嫁」的女人不幸福?

悲傷的小安

小安和小棟是同齡人,但個性和背景完全不同。小安是個嬌嬌女,家境優渥、生活富足,學習動力不足,整天嘻嘻哈哈的,就像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不識人間疾苦;小棟則家境貧寒,僅靠單親媽媽微薄的工資養活兄妹兩人,所以從小就懂事隱忍,拼命刻苦攻讀,希望可以通過奮鬥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就是這樣的兩個差異巨大、彷彿來自兩個世界的人,在高中同班三年時間裡,他們深深地相愛了。可惜,小安已經被家裡安排好要出國讀大學,而小棟卻根本沒有這樣的經濟能力。兩個人,分手在即。

幸好,小安的父親是個疼女兒的,沒有看不起小棟的貧寒家境,反而主動提出願意資助他和女兒一起出國讀書。小棟認真考慮之後,接受了這份好意。四年本科讀完,兩個人一起回到國內,毫無懸念的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小棟也在小安爸爸的幫助下進入了一家大國企工作,小安則安心在家做個幸福的小女人,因為,她懷孕了。

故事講到這裡,似乎就應該是“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種happy ending的結局,可是生活卻開始走了樣。

在小安懷孕期間,婆婆過來照顧,小棟的妹妹也來北京找工作,寄住在哥哥家裡。因為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差異,三個女人經常發生小摩擦,小棟不勝其煩,於是躲在公司加班到很晚,回家後跟妻子的交流也越來越少。

寶寶出世了,可是小生命的降臨並沒有緩解家中的緊張氣氛,小安很不喜歡婆婆帶孩子的方式,婆婆滿心委屈跟兒子訴苦,小棟妹妹幫著母親抱打不平,家中經常硝煙瀰漫。就在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小安發現小棟出軌了!外遇的對象就是小棟公司的女同事,而且是從她懷孕的時候就開始了。

這件事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婆婆和小姑不但沒有安慰她,反而指責她“嬌氣傲慢”、“蠻橫霸道”、“不是個好妻子”才是導致小棟出軌的主因。小安非常痛苦,她想不明白,為什麼一段持續了9年的感情,就這麼禁受不住考驗?

丈夫小棟描述的卻不是一個愛情故事。他說,兩個人在一起8、9年的時間,小安總是比較強勢的那一方,什麼事情都要說了算,也時常會耍一耍公主脾氣(當然她自己是沒有覺察到的);而自己這些年對小安百般包容,原先是因為愛情,後來愛情淡去,還有恩情,每次爭執發生後,不管對錯都是他先低頭,因為他覺得“這是我欠他們家的”,就連他娶小安,也是為了回報小安父親對他的栽培之恩。

小棟說,他原本打算拿自己的一輩子來“報恩”,所以能夠容忍小安所有的頤指氣使,但是卻不能容忍她對母親和小妹的“各種瞧不上”。兩面夾擊、百般苦惱之下,身邊的女同事軟語安慰,他終於在外遇對象的身上體會到被崇拜、被仰望的感覺,所以不想再過這樣的婚姻生活。

小安從來沒想到自己心中的“完美愛情”竟然是一場“一個人的童話”,也想過乾脆離婚算了,可是抱著只有幾個月大的孩子,又心疼孩子從小缺爹少媽,下不了這個決心。滿臉淚痕的小安對我說:“結婚時,我周圍所有的朋友都說我這是‘下嫁’。王老師,是不是所有‘下嫁’的女人,都註定不會幸福?”

在回答小安的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要定義一下什麼是“下嫁”。

「夫妻情感」“下嫁”的女人不幸福?

怎樣才算“下嫁”?

“下嫁”一詞,中國古代早已有之,指的是地位高的女子嫁給地位低的男子,古代特指帝王之女出嫁。在古代,一些大家族會願意“高門娶婦,低門嫁女”,是因為大戶人家的小姐大多幼承庭訓、知書達理,娶到這樣的女子做媳婦,能夠相夫教子、當好賢內助;而自己的女兒“下嫁”到稍微比自家弱一些的家族去,萬一女兒受了委屈,孃家大可以出頭為女兒撐腰。

到了當今社會,“下嫁”的含義進一步拓展,泛指女人嫁給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男人。這個詞,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一方面可以抬高女方身分,另一方面也帶出“男方娶到這個女子是天大的福氣,要好好珍惜”的意思。

簡而言之,“下嫁”意味著“屈就”,意味著婚姻雙方的地位和心理狀態自一開始就不平衡。可是,在家庭理論當中,一直都強調平衡的觀點,其中的一種平衡就是資源平衡,指的是締結婚姻的雙方在社會地位、個人能力、外貌特徵、習俗理念等多個方面大體相當。

資源平衡的觀點,比老百姓常說的“門當戶對”範圍要更廣泛,不是隻考慮經濟、權勢、地位這些外在物質,還要考慮到雙方在心理品質、個性特點、成長潛力等方面的匹配程度。

為什麼“下嫁”的女人難幸福?

就像上文的小夫妻,如果僅僅從雙方家庭的經濟實力和社會權勢來比較,女孩的家庭的確要比男孩的家庭“門檻”更高一些,看起來似乎是“下嫁”了;但是從小夫妻兩個人本身而言,丈夫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心理成熟度,都要比妻子強很多。

所以,在我看來,在婚姻之初兩個人還算資源平衡,小安並不是“下嫁”給了小棟。但是,小安的家人朋友、甚至她自己都“覺得是下嫁”,在婚姻生活中始終以高昂的頭顱和俯視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婚姻伴侶,導致丈夫在家中沒有尊嚴和地位、導致丈夫的家人和妻子水火不容,這才是這場婚姻之殤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不是“下嫁”的女人不幸福,而是“覺得自己下嫁”的女人,很難獲得幸福!

因為,一旦“覺得自己下嫁”,女性在心理上就會不平衡,就會帶著不恰當的心理優勢步入婚姻,就會對自己的伴侶提出很多要求、百般挑剔,而對自己的種種缺點視而不見、不思改善,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婚姻堡壘堅如磐石,就會對婚姻中潛伏的種種危機喪失警覺性,就會失去經營婚姻、維繫親密感的耐心和細心。

這樣的心態,又如何能收穫幸福呢?

「夫妻情感」“下嫁”的女人不幸福?

萬一“下嫁”,如何幸福?

當然,我們倡導資源平衡的觀點,也相信建立在資源平衡基礎上的婚姻可能會更為牢固。但是,愛情是盲目的、衝動的、不講道理的,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忽略TA的權勢、財富、地位、家庭出身,甚至會覺得TA身上的缺點都是那麼可愛。

所以,為愛獻身,如飛蛾撲火一樣主動“下嫁”的例子,身邊也是比比皆是。也就是說,確實有女性嫁給了比自己差一些的男性,客觀地說,婚姻之初雙方的資源算不上“平衡”狀態。

只不過,這些“下嫁”的女性,有的把自己的婚姻過成了一場悲劇、慘淡離場,然後用自己的切膚之痛一遍一遍教導周圍的人,“下嫁的女人不幸福”;而另一些女性則通過努力,把一段一開始不被周圍人看好的婚姻,經營成了人人羨慕的美滿家庭典範,用時間去證明自己當年的英明選擇。

所以,“下嫁”的女人未必不能幸福,關鍵是她們如何對待自己的婚後生活,如何去處理“下嫁”之後的心態。

這一點,建議大家可以向瑪莎·伯納斯女士學習,可能您對這個名字感到很陌生,不過她的丈夫您一定聽說過,就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巨匠、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和瑪莎·伯納斯相戀四年,30歲時結婚,一輩子相依相守,度過風風雨雨的53年婚姻,弗洛伊德從未移情別戀,對妻子始終如一,直到83歲離世。這樣一段愛情神話,恰恰是建立在一場“下嫁”的基礎上的。希望瑪莎的做法,能夠對已經“下嫁”、或者打算“下嫁”的女性朋友有所啟示。

第一,請尊重您的伴侶,時刻維護他的尊嚴。開篇中的小安,就是沒有做到這一點,才在9年的時光中消磨了愛情、驅趕了愛人。瑪莎·伯納斯是一個大家閨秀,被年輕的弗洛伊德的才華和魅力所吸引,芳心暗許,她沒有嫌棄弗洛伊德的貧窮,不顧母親的反對,堅持和弗洛伊德在一起,最後他們還是在親友的贊助下才得以結婚。這可以稱得上標準的“下嫁”。

弗洛伊德一生都不富足,與瑪莎原來的家庭環境天差地別,可是,瑪莎從沒有抱怨過弗洛伊德“沒本事”、“賺不到錢”,即使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不被學術界接受、被整個歐洲攻擊質疑的漫長十幾年中,瑪莎依然選擇不離不棄,在背後默默地、全心全意地支持著丈夫。這樣的妻子,如何不贏得丈夫的滿心尊重和愛意?

「夫妻情感」“下嫁”的女人不幸福?

第二,除非萬不得已,不要回孃家抱怨。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分歧和爭執,切忌不要回到孃家去抱怨。在父母眼中,你已經是“下嫁”,丈夫倘若對你不好,無疑在他們眼中就是“不識好歹”、甚至“忘恩負義”,那麼,本來是小夫妻之間的矛盾,可能就變成了兩個家族之間的問題。

瑪莎與弗洛伊德的婚後生活一直貧窮,經濟拮据,但瑪莎沒有任何怨言,也從來沒有回孃家尋求經濟上的援助,更沒有帶著孃家的金錢支持回來甩給丈夫,以證明其“無能”、“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孃家”。顯然,瑪莎非常懂得如何去維護丈夫在孃家人心中的形象。

第三,努力融入他的原生家庭和朋友圈。讓“下嫁女”們最為頭痛的一點,恐怕就是如何應對丈夫的家人和朋友了,因為彼此間的價值觀和生活理念可能差異非常之大。小安就曾因為買了一條上千元的連衣裙而被婆婆指責“不會過日子”,然後爆發了一場婆媳大戰。

曾經,有一位女學生問我,該不該接受一個“鳳凰男”的求婚?不是她不愛,也不是對男朋友本人有不滿,而是她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他老家的家人,也被閨蜜所描述的“老鄉一波一波來家裡打秋風”的未來可能場景嚇到了。

其實,既然選擇嫁給這個男人,就等於選擇與他的原生家庭“親密接觸”,躲不開也逃不了,只能放開懷抱、努力融入。就像瑪莎一樣,多年來始終樂於幫助弗洛伊德的兄弟姐妹,而不是把他們視為累贅;儘管她不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但是她很喜歡丈夫的朋友和學生,經常會在家裡接待他們,與他們建立深厚的友誼,所謂“愛屋及烏”,就是如此,她成為了弗洛伊德不可多得的賢內助,夫妻恩愛一生。

小 結

今天談論了“下嫁”的女人會不會幸福的問題。首先,“覺得自己下嫁”的女性,恐怕很難獲得幸福;其次,為了愛情,客觀上“下嫁”的情況是存在的;第三,即使是“下嫁”,只要用心經營,照樣可以收穫幸福。

其實,女人的婚姻,幸福還是不幸福,根源不在於“下嫁”還是“攀高枝”,而是在於在婚姻中的用心,把雙方的資源從原本“不平衡”轉變成“平衡”狀態,把兩個原生家庭的巨大鴻溝在新生的小家庭中彌合,把兩個人決心步入婚姻的衝動變成天長日久的親密無間。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婚姻!


王明姬,國內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長期受聘為多家組織的管理諮詢顧問,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特邀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