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曾经住过的285大院

致我曾经住过的285大院

都说时光是以及的橡皮擦,但是三四十年过去了,但285大院在我脑海中的记忆清晰如故,仿佛就在昨天一样,

自从1971年我三岁时随父亲从江苏徐州迁入淄博,到1988年父亲离休搬进干休所,这十七年里我一直住在位于人民路和西五路交口的那个部队大院。我们这个部队曾先后有过几个番号,最早叫285,后来改成55537,实际上就是济南军区后勤部第九分部。不知为何,我们那帮60、70后的孩子叫的最顺口也最亲切的还是老番号,于是大家都有了一个共同而响亮的称号---285子弟。

跟王朔、都梁等成长于部队大院的一样,很多285子弟都具有强烈的大院情结。尽管很多年不见面,但一见面我们很快就能够报出对方父辈所属的系统,甚至所住的楼号。在我们部队有个习惯,当遇到外单位时,我们就报部队番号,比如你是257的,他是285的;你是624的,他是汽车团的。当遇到同一个部队的时候,我们就按司令部还是政治部划分,连踢足球都是按此编制分帮,从不掺和。当大家都是一个系统时,我们就按照所住楼的位置报号。如此介绍,让即便本不相识的孩子也能清楚找到彼此的渊源,并很快勾肩搭背地亲如兄弟。但在外人听来就很糊涂,有时甚至有听天书的感觉。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的部队就换防到了省会济南,就在燕子山附近。后来大院又陆续住进了别的部队,先是第六十七集团军,后来是199师,现在成了199旅的旅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管大院里的驻军如何更换,但那个曾经承载了自己无限青春和美好的285大院,始终是我们心中不变的坐标、圣地。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我们285子弟照例都要组织聚会,经常就安排在人民路和西五路口的一家蒙山人家,而且要就要饭店最东头的那个包间。不图它的菜好,也不为它的装修,只因为该店就位于我们285电影站的旧址。从包间的窗户放眼望去,儿时整天嬉闹的大院办公楼就在眼前,时光也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唏嘘不已。

某次行驶在大街上,从后面超越过来一辆汽车,我一看那辆车挂的车牌是MY285,立刻兴奋地大喊大叫,让司机立刻赶上去,看看到底是谁开的。到了路口,正遇红灯,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车扬长而去。司机非常疑惑,问我怎么了,我愤恨地回答:“我一直就想要这么个车牌!”司机再问那车牌有啥好的,我说车牌的意思是“我的285”。

文:老橡树,大院子弟:神龙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