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逗孩子來取樂自己,是成年人最不負責任的愛好

01

最近在追《不可思議的媽媽2》這檔熱播的綜藝節目。裡面的萌娃辣媽表現都有非常多讓我覺得可以借鑑、亦可引以為戒的。

第1期裡,就有一個畫面讓我感觸尤深。

香港明星蔡少芬帶著兩個女兒湯圓和包子參加節目,遇到一個這樣的環節:節目組要求孩子們在玩具和代表媽媽的“媽媽陪伴卡”兩者選擇其一。

其他幾個孩子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媽媽陪伴卡”,只有湯圓和包子姐妹倆選擇了玩具。

工作人員再三確認:“如果你選擇了陪伴卡,媽媽就可以陪你;如果你選擇了玩具,媽媽就不能陪你了。只能選擇一個。”姐妹倆還是開心的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玩具。

然後工作人員當著姐妹倆的麵粉碎了“媽媽陪伴卡”,並告訴姐妹倆:因為“媽媽陪伴卡”碎了,所以接下來幾天媽媽都不能陪伴她們。

聽了工作人員的話,姐妹倆懵了,妹妹怯怯地問道:“但是不是在香港可以找媽媽?”

工作人員再次強調:“媽媽已經‘碎’掉了。”

這時妹妹眼裡噙著淚水,這時姐姐在妹妹耳邊說了句悄悄話,然後妹妹不確定的說:“但是,是假的。”

可工作人員依然強調:“但是你們也選了,是真的。”

“可是因為媽媽都沒死……這個是假的……但是我想跟媽媽一起……我真的想……”話沒說完,妹妹的眼淚就忍不住地往下流。

以逗孩子來取樂自己,是成年人最不負責任的愛好

這時,蔡少芬不管節目規矩,從觀察室裡衝出來抱住妹妹,不停地安慰:“媽媽沒死,媽媽沒死,媽媽不會離開你的。媽媽在這裡,不用怕!”

後來蔡少芬解釋說:“她們不明白那個重要性。她們覺得陪伴,不需要卡,我都會陪她們啊。”

對孩子來說,媽媽只要活著,就會陪伴自己,就會愛自己。

可媽媽沒有一句告別,就從別人口中聽說:媽媽不陪伴自己了。這無疑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是天崩地裂的消息。

節目組做這樣的安排,也許是為了試探孩子,更可能是為了節目效果。

但作為孩子的媽媽來說,這種做法無疑是對孩子心靈的一次巨大創傷,也是媽媽為孩子建立的安全感一次破壞。

好在這個節目裡,媽媽蔡少芬看到了全程,並及時出現,用擁抱和親吻安慰了妹妹的心靈。

以逗孩子來取樂自己,是成年人最不負責任的愛好

02

我們小區一位媽媽吐槽說:週末帶兒子小虎去親戚家,結果親戚家老人特喜歡逗孩子。

去完親戚家,小虎特別喜歡脫上衣光著身子,他跟媽媽說:李爺爺說他以前是個警察,好厲害啊!他說男孩子就要光著上身才比較酷,女孩子不敢脫衣服,那是因為她們怕羞,男孩子才不怕羞呢。

媽媽跟他解釋:男孩子也不能這樣做,這樣可是不文明的。

可孩子說:才不是呢,李爺爺說他以前都是光著身子才能當上警察的。

後來她只能繼續跟小虎講道理:李爺爺其實是逗你玩呢,他開玩笑不能當真的。

小虎不解:可是他真的是警察啊,我看到他的照片了。警察為什麼要開玩笑?警察是好人,不會騙人的。

小虎媽媽說:我以後都不敢帶孩子去他家了,去一次學一個壞習慣回家,他家就是個大坑。但是親戚啊,你不去,他也會來呢。

以逗孩子來取樂自己,是成年人最不負責任的愛好

我說你得跟人爺爺溝通一下啊。

她說:老人家倔得很,根本聽不進去,他家年輕人說他就愛好逗孩子,還勸自己別太較真,孩子逗逗能怎樣,大家不都這樣過來的嗎?

小虎媽媽感慨道:我給孩子培養的好習慣,就被一個玩笑輕易地破壞了。培養一個習慣本不容易,現在因為一句話,要幫孩子糾正一個錯誤就更難了。

育兒路上最怕遇到這種誤人子女的逗人者,尚未具備鑑別是非能力的孩子,長者隨意的一句話,孩子深信不疑,便造成了父母難以糾正的難題。

以逗孩子來取樂自己,是成年人最不負責任的愛好

03

我小時候,爸爸特別寵我。經常舉在肩膀上騎馬玩,家庭條件一般,爸爸也給我培養了“貴族愛好”:彈鋼琴。

哪怕妹妹出生之後,我也一樣受寵。

可是鄰里鄉里總有那麼一些人,就愛逗我說:“你爸爸可想生兒子了。現在也只是當你兒子寵呢。”

我每次都怯怯地看著她們不敢說話,然後很怕有一天,爸爸就不要我了。

幸好有一次,爸爸抱著我空中旋轉360度的時候,有人又對我說:“看看你爸爸,就是把你當兒子寵了。”

爸爸當時立刻懟了一句過去:“我寵的就是我女兒,你哪隻眼睛看到是兒子了?我女兒將來比兒子還厲害。”

是!我就是爸爸最驕傲的女兒,比她們的兒子還厲害。於是,後來我做到了這點。

現在回想起來,那些人為什麼就愛逗我說那樣的話呢?

那時候的她們,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嚴重。認為沒有兒子的男人一定和自己想法是一樣的,但大人之間聊這話題不那麼有意思。

她們一心“看熱鬧不嫌事大”, 把孩子逗難過了,特有徵服感,就像腦袋裡確認過的事情被應證成功了似的。

以逗孩子來取樂自己,是成年人最不負責任的愛好

我看過有個特別霸氣的二胎媽媽發了一條朋友圈說:“誰要是再敢在我女兒面前說我生了弟弟就不愛她了之類的話,不管你是天王老子還是玉皇大帝,我一律老死不相往來!”

並且在評論裡補充了一段話:

“我生二胎不是為了兒女雙全的圓滿感,而是為了我女兒成長有個伴,不愛她我為什麼生二胎?你是我兒子還是我孫子?就算是,也沒資格替我分配我的愛。”

於是有人會說:說這話也就是逗孩子玩呢,別太認真!

孩子的世界,單純到除了父母的愛,就沒有其他任何雜物了。你讓還不懂辨別是非的孩子去“知道”自己即將失去這世界上他唯一的最重要的東西了,這還能是玩笑嗎?

保護孩子不被“逗”地受傷,作為父母就要敢於和“逗孩子”的惡習做鬥爭。

以逗孩子來取樂自己,是成年人最不負責任的愛好

04

心理專家武志紅曾說過:“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糙而鄙俗。”

生活在這個五顏六色的社會大染缸裡,我們避免不了形形色色的人與我們接觸。

有些人喜歡逗孩子,是因為通過孩子的恐懼、傷心、生氣來取悅自己;

有些人喜歡逗孩子,是為了看孩子給出的反應來證實自己的權威;

有些人喜歡逗孩子,純粹是覺得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被逗大的,身邊人也是這麼做的。

有人說:你的孩子不讓人逗,是你的孩子特別矜貴?還是你的孩子特別脆弱?

不!都不是!

多少美其名曰的“逗”孩子都是不懷好意的“恐嚇羞辱”孩子。

我們的孩子無論幾歲,都應該得到對等的尊重。

做為一位母親,我希望保護孩子的認知不被玩笑顛覆,保護孩子的安全感不被戲弄降低,在我看來,這是我年幼的,尚不具備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最珍貴且需要被保護的地方。

我會對所有以取樂自己為目的的“逗孩子”行為直接說:不!

請尊重孩子,停止你們不負責任的“逗孩子”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