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工作:此之蜜糖,彼之砒霜,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体制内工作:此之蜜糖,彼之砒霜,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01

认识一对姐妹,一前一后从医护学校出来,都分在了家乡的医院上班。不同的是,姐姐在镇上的卫生院上班,妹妹分配到了县城医院。

姐姐很羡慕妹妹能在县城上班,一直让父母帮着调动,想要进县城的医院。然而要想从基层调到县城,谈何容易。于是姐姐在镇上的医院足足呆了10年。

就在姐姐想尽办法往县城调动的时候,妹妹却辞了县城医院的工作,只身去了北京发展。

妹妹来到北京后,放弃几年的护士经验,凭借着对广告行业的热爱,进入广告行业打拼,从开始的文字编辑,一直做到了知名广告人。

现在,妹妹在北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买了房子和车子;而姐姐,终于在十多年后如愿以偿,进入县城医院,两个人各得其所,都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超级满意。

很多时候,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追随本心,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02

我有一个好朋友大李,原本只是我们那里的乡村民办教师。

但他显然更喜欢另一种生活。在他进到这所学校不久,他就在这里结交了一大帮的朋友,每天一下班,和一大帮朋友喝酒聊天,出去应酬,就是他最开心的事。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县政府做了一名小小的干事。在这里,他擅长交际的天性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工作仅仅半年,就深得单位领导的一致赞赏。

这不,才两年功夫,他已经连跳几级,成了县委最年轻的办公室主任。

如今的他,就像鱼儿终于来到了大海里,心情舒畅,工作得心应手,前途一片大好。大李的故事,让我觉得,体制内也并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混得好的。他们单位好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好几年了都还处在打杂水平呢。

知乎上有一个我很喜欢的作者,几个月前刚刚辞了在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出来自己创业。

他自己对于这件事认识很清楚,在那个阶层稳定,人际关系重要过工作能力的地方,没有多少自己发挥的余地,所以还不如早早辞职出来,去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

03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一句话:“有人漏液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这世上的事,本就没有完全的好与坏之分,有的只是,适合与不适合。

是否应该选择体制内工作这个问题,也跟这世上的大多数问题一样,不能一刀切的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巨大个体差异,直接导致,对有的人而言,它可能会像蜜糖一样甘甜;但对有的人来说,它简直就像砒霜一样,含有剧毒。

所以,与其纠结该选体制内工作,还是在体制内打拼,不如换个角度,先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安逸,渴望稳定,对生活没有过高要求的人,那么体制内工作可能会是你的天堂;如果你生性不羁,爱好自由,又不喜欢过一眼望得到头的枯燥生活,那么很有可能,体制内生活,对你而言会是枷锁。反而去大城市打拼,追寻你想要的自由和意义,可能是最适合你的生活。

有人说,在找对象问题上,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选择在体制内朝九晚五,安稳度日,和选择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辛苦打拼,用双手闯出一片天地,根本就是两种生活方式,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04

关于体制内工作,除了选择或放弃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这第三条路,已经有前辈帮我们探过了,完全可行。

在第三条路上已经取得成功的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或者知名网络小说《扶摇皇后》的作者天下归元。

当年明月本是广东顺德海关的一名公务员,无奈他爱好历史呀,而且尤其喜欢钻研明史。但是对于工作这件事,他想得很清楚,并不想完全辞掉工作从事写作工作。于是他把生活分为两个部分:白天上班,晚上写自己喜欢的历史。

现在你看,他不但凭着自己的爱好火的一塌糊涂,而且还因为文字方面的才能,被调到了中央某部门专门做文字方面的工作。如今,他已是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可以说,是他的兴趣成就了他,也可以说,是他的工作给了他发展兴趣的绝好土壤。

天下归元,则是江苏镇江的一名警察。她也如当年明月一样,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体制内工作,但她同样爱好网文,从开始追别人的文,到慢慢写出自己的作品,这条路,她走的从容又坚定。

我想,如果不是真的喜欢,当年明月和天下归元两人,都很难在上了一天班后,还能持续不断的写出那么多文字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体制内工作稳定,清闲的特点,可以给那些已经身在体制内,但又有更多追求或想法的人,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在相对放松的心态下,更好的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或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一点,是工作压力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体制外工作无法比拟的。

所以,如果你身在体质内,但又不甘于这样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那么,你完全可以像他们一样,借着体制内工作给你的巨大优势,于工作时间之外,开启你的第二人生。

谁说你就一定不会成为下一个当年明月,下一个天下归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