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深耕红色沃土:实践是红色基因“催化剂”

宣汉深耕红色沃土:实践是红色基因“催化剂”

宣汉县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参观王维舟纪念馆

1923年秋,王维舟在宣汉县清溪场创建了四川省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从此,红色成为宣汉的底色。

2017年以来,宣汉县关工委以王维舟为楷模,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宣汉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顺模表示:“我们‘教学做合一’,特别重视‘做’及实践,知行统一的传承和发展,力求帮娃娃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该县丰城镇、石铁乡、三河乡、东乡镇党委书记明确提出:“对红色基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开展“五个一”活动 在认识中感悟红色力量

宣汉县关工委以服务青少年、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让青少年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必修课”,在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感悟历史中滋生红色细胞,让学生在活动中汲取精神营养,感悟红色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主要通过‘五个一’活动开展红色教育工作。”据王顺模介绍,“五个一”具体是指“党史、国史、县情”知识竞赛、观看爱国主义优秀影视作品、在校园开展“国旗下的宣讲”、“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和“家乡红色记忆”宣传活动。其中,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主要通过访红色遗址、讲红军故事、学红军精神,做红色接班人等主题活动实现。“我们还向全县20万师生印发‘红色记忆作业本和笔记本’,让红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挖掘红色文化 引领青少年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下一代的精神血脉,近年来,宣汉县老促会组织采集编印了《红色土地上的丰碑》《红色记忆》《红色战歌》等书籍。宣汉五老何大彬表示,通过这些书籍,能让更多人“认识宣汉、了解宣汉的红色底蕴,让宣汉下一代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2017年,宣汉县关工委会同中共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宣汉县教科局、宣汉县陶行知研究会主研的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王维舟教育思想研究》结项;2017年夏天,500名宣汉中小学生分四批次参观了王维舟纪念馆。此外,宣汉县育才小学还将“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的故事编排成舞蹈《铁环滚滚》,由学校学生自行演绎。王顺模表示:“实践是红色基因的‘试金石’,更是红色基因的‘催化剂’。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是红色基因的接受者,也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

搭建“红色基因教育”平台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6年6月 17日,由王维舟创办的宣汉县清溪宏文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四川宣汉红三十三军红军小学”。这所有着浓重红色底蕴的学校通过LED显示屏、宣传标语、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活动展板、班级文化墙等形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教导孩子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时,学校校长张小华在清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宏文亭高声讲:“种田的农民离不开秧,养儿育女离不开娘”,在场的学生随即高呼:“青少年一代离不开共产党!”

宣汉县实验学校则通过让学生“谈感受,写体会,说打算,看行动”和开展演讲活动和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接受到红色基因教育内容的熏陶和感染。校长冉启全表示:“我们引领广大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自觉学习先进,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入脑入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