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司法行政」好故事——用心澆灌 待花綻放

“我与司法行政”好故事——用心浇灌 待花绽放

用心澆灌 待花綻放

2010年,剛剛走出學校大門的我,帶著惶恐、無知與青澀走進了這個如今讓我依戀的地方——河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還記得第一次穿上警服的情景,面對鏡子,我像許多女孩一樣,抑制不住的興奮、激動,心裡默默的告訴自己:從今以後,我就是英姿颯爽的警察了!可是,當我走上工作崗位時,巨大的心理落差,讓我產生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這裡被管理的人被稱作學員?為什麼明明我們是威嚴的警察,卻被她們稱為“老師”?

帶著這些疑問,開始了我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隊裡有一名學員因長期與家人失去聯繫,被列為“三無人員”,我對她的映象也是就是遵守紀律,表現平平。有一天,我被通知帶著她到管理科,到地方後發現屋坐著一群陌生人,尚隊長也在其中,見面的瞬間,這名學員和坐著的幾個人突然相擁而泣,又突然跪倒在尚隊面前,這時我才明白,是尚隊長通過努力幫助這名學員找到了家人,現場的氣氛感人、震憾,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後來,我忍不住問尚隊:“尋親這麼難的事,你是怎麼做到的?”尚隊只回了一句話:“只要用心,就能做到!”這件事讓我對我的工作有了不同的認識。

工作時間越長,我發現,戒毒人員中經常會有一些與家人失去聯繫的人。在我管理的班級中,有一名戒毒人員侯某,入所後,給我的感覺就是整個人的消極的,一次談話中得知,她因長年不回家,早已失去了和家人的聯繫,看著這樣一個青春華的女孩整日被陰霾籠罩,我的心像被什麼緊緊揪著一樣。在瞭解到她的基本信息後,我便開始漫漫尋親路,打電話到派出所、社區,託朋友、發動親戚…就這樣無數的電話打過後,終於有了線索。當拿到侯某父親的電話號碼時,我以為我終於成功了。可當我撥通她父親電話的時候,一盆冷水澆的我透心涼。原來,因為侯某的叛逆,其母親因為思念過度患上精神病,兩年前走失,至今還沒找到。電話那頭,滄桑的老人的聲音裡充滿了絕望和無助,當聽他說:“這個孩子我不要了,我也不會管她了。”我頓時認識到真正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於是,我開始了調解侯某家庭矛盾的工作。

在告知侯某找到父親的時候,她的表情讓我至今難忘,有驚訝、有激動、有愧疚、更有擔憂,我明白是她深深的負罪感讓我不敢面對父親的責罵。我沒放棄,不斷鼓勵她,同時安撫她的父親。終於,倔強的兩父女在多年的失聯後通過電話聯繫上了。第一通電話,不是溫情的畫面,而是侯父狂風驟雨般的訓斥,侯某在電話這頭除了哭泣和道歉,無法再說任何話。就這樣,在多次通話後,侯父的態度慢慢轉變。一個月後的探訪日,侯父來了,父女二人終於相見了。臨走時,侯父交給我個本子,上面寫滿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思念、擔心、憤怒和教導。“在這份資料裡,你可以看到,父母為管教你、關心你、使你能明白做人的道理,能走正道所付出的心血與淚水、苦心與無奈,希望與失望的辛酸與絕望;可以從中體會到做父母的良苦用心,體會到什麼叫‘可憐天下父母心’”,冊子上的每一個字都震撼了我的心。我一直後怕,如果我沒有堅持幫侯某尋親,如果沒有鼓勵她們父女冰釋矛盾,那悲劇不僅僅是侯某一個人的,更是這個家庭的。在這以後,侯某像變了一個人,表現更積極了,笑容更多了。

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曾經說過,選擇你愛的事業,愛你選擇的事業,並用百倍的信心和努力去澆灌,無論將來成功與否,你都能說:“我終身無悔!”。侯某的故事,讓我明白了,我身上的警服賦予我的不僅僅是威嚴的身份,更多的是洗滌靈魂,澆灌新生的神聖使命,而被稱作“老師”的我們,正像園丁一樣,用執著和奉獻滋養著這些幾近凋零的靈魂,幫助她們在生命的舞臺上重新綻放。

報送單位

河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

作者姓名

李 敏

“我与司法行政”好故事——用心浇灌 待花绽放

河南司法行政在線 出品

歡迎投稿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傳真:0371-659003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