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的山歌究竟是不是「韶樂」

相傳,齊國人高昭子給孔子請來了一個樂隊,演奏了《韶樂》。本來孔子就是學過音樂人,當他聽到《韶樂》時,完全被這美妙的音樂陶醉了,以至於3個月嘗不出肉的味道。他讚歎道:想不到《韶樂》的完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並稱贊韶樂“盡美矣,又盡善也!”要知道那時候的肉可是難得之物呀,當時人們做事後的報酬就是肉乾。孔子所收之學費叫“束脩”那時就有一項就是肉乾。那麼《韶樂》到底是什麼樣的音樂呢?比《詩經》如何呢?

韶山的山歌究竟是不是“韶樂”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韶樂》的來源。《韶樂》來源於上古時的舜樂,舜是一個全心為民的好君王,當年苗人作亂,舜南巡到了湖南境內,他覺得不能純靠武力征服,他注重“以德服人”他“只為蒼生不為身”的品德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相傳,當年他在南巡時來到韶山,被韶山迷人的自然風光所吸引,於是在此安營紮寨,演奏了美妙的音樂,把天上飛的鳳凰都引過來了,所以後人就把這樂曲取名為《有鳳來儀》,又因為是在韶山所以又叫《韶樂》後來舜大戰妖龍累死後,他的兩個妻子很是傷心,來到了湖南的君山島上,她們看到遠方的親人遠她們而去,傷心極了,還沒有到寧遠就也化成仙追隨丈夫而去了。也有人說她們是聽到韶樂才羽化的。

韶山的山歌究竟是不是“韶樂”

其次、《韶樂》是後來大周天子用來祭天和重大活動時的經典音樂。孔子一生志在恢復周朝的禮樂制度,難怪可以三月不知肉味。本身音樂就能抒發人的感情,如今天的《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等也能把人帶到那個年代去,能催人奮進,愛國熱情高漲。更何況那時音樂不多,又帶有明顯的目的性的音樂呢。

韶山的山歌究竟是不是“韶樂”

再次、我們來分析下,既然取名為《韶樂》又是來源於韶山,那麼《韶樂》和現在流行於韶山的民間山歌有何聯繫呢,能不能認為現代的山歌也是《韶樂》的一部分呢?其實這兩者是不相通的。中國古代的詩歌在《詩經》中分為“風、雅、頌”有著不同的聽眾和等級制度,《韶樂》是為帝王歌功頌德的,而民間山歌是表達平民百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各種樸實的情感的。

韶山的山歌究竟是不是“韶樂”

這兩者的目的和層次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要以為在韶山的音樂就都是《韶樂》。本文觀點只代表我個人,如有大咖指教,本人不勝感激,本人喜歡研究湖湘文化和現代教育,歡迎有識之士相互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