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雷潮下的網貸衆生相

網貸平臺因逾期兌付問題或經營不善而停業,被業內俗稱為“爆雷”。近段時間以來,P2P平臺密集爆雷,形成雷潮

在這股雷潮下,行業整合與重組是必然趨勢,現在確實到了市場出清的階段,行業裡的壞幣、劣幣、庸幣都會被淘汰

法治週末:雷潮下的網貸眾生相

法治週末記者 仇飛

徐紅偉似乎已經處在被雷潮吞沒的邊緣。

“因為投之家這個事情給大家帶來很大的困擾,我跟大家說一聲抱歉……通過這個視頻跟大家表個態,我肯定不會跑,我也沒有必要跑……”7月14日下午,在網貸平臺投之家被傳爆雷的24個小時後,徐紅偉通過視頻的方式首度露面,眼神疲憊,這與以往在各大網貸論壇上侃侃而談的他判若兩人。

這位投之家的前任董事長、現任董事,更被大眾熟知的身份是知名網貸第三方平臺網貸之家的創始人。而投之家與網貸之家的關係,被網貸之家在澄清聲明中描述為“投之家以前確為網貸之家的兄弟公司”。

因與網貸之家曾有密切關係,投之家的爆雷在本就被負面消息裹挾的網貸行業中再度炸出一股巨浪。眾多投資人質疑發問:“教我們怎麼選平臺的人,自己創立的平臺卻雷了,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恐慌,一再蔓延。

眾多平臺的債轉標數量陡增

“投之家出事後,各平臺的債轉標利率突然上漲了很多。某平臺轉讓專區中居然出現了承接人收益率超過1000%的轉讓標。”金融行業從業者許晴(化名)告訴法治週末記者,這是典型的行業負面信息傳導引發的投資人恐慌性債轉。

按照監管政策的要求,網貸平臺應設置債權轉讓專區,為出借人之間債權轉讓業務提供信息中介服務。

“大多數平臺規定債轉發起人可以決定溢價或折價發起債轉,平臺則會對債轉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如果投資人試圖迅速提現,往往會以極低價格發起高利率的債轉需求。”北京大學新金融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文分析說,平臺上債轉比例越高,投資人會覺得平臺越可能出問題,進而也會有更多的投資人發起債轉。

記者注意到,眾多平臺的債轉標數量陡增,有的平臺債轉專區中近幾日新增的轉讓標的頁數已超過500頁,以每頁10個項目計算,轉讓標的總數超過5000個;有的平臺因投資人債轉利率過高,不再顯示轉讓利率,僅展示轉讓價格、預期回報、待收本金、待收利息,而轉讓價格基本都低於待收本金,預期回報也比待收利息高出很多。

例如,北京網貸平臺抱財網官網顯示,7月14日及此前,“標的轉讓”專區中會顯示項目轉讓的年化利率,年化利率最高的項目達到145%;而到了7月15日,代表預期收益率的年化利率在項目列表中被轉讓價格替換。

不兜底,去“剛兌”

“對抱財網而言,可以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項目列表展示內容的變化並沒有遏制住平臺債轉率上升的趨勢,相反,有項目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了逾期,反而促使一些投資人加快了債轉的步伐。”許晴說。

7月15日,抱財網通過站內信的方式告知投資人某擔保項目出現逾期。在站內信中,抱財網稱其對借款違約是零容忍的態度,“將積極聽取相關投資人的建議,盡最大可能幫助投資人減少損失”。

“抱財網沒說要清盤,只是逾期,如果是真標,現在真能接受,平臺首先得保住,才有後續。”“逾期不可怕!平臺有擔當就好!”……在逾期信息曝出後,不少投資人並沒有再向抱財網“潑冷水”。

知名網貸投資人羿飛對此分析說,在網貸行業頻繁曝出負面信息的當下,投資人對逾期的容忍度有所上升,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倒逼投資人接受平臺不兜底、打破剛性兌付的事實。

今年4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監管部門多次強調網貸機構不得從事信用擔保,禁止提供增信。如果平臺項目的底層資產不是虛假的,平臺也不存在期限錯配,那該項目的逾期就很難影響到平臺的正常運營,平臺上沒逾期的項目都能正常回款;對逾期的項目則做展期,只回利息,本金延期。”羿飛說。

記者注意到,除了抱財網之外,圖騰貸、道口貸等平臺出現逾期後,均隻字未提兜底。而另外一家在業內以“擔保+P2P”模式知名的平臺愛投資,在項目出現逾期後公告稱,將由擔保公司承擔借款項目的擔保和回購義務。

“平臺有過9次逾期,但全部通過擔保機構進行墊付代償。目前愛投資與擔保機構合作項目的存量業務佔比在50%左右。不過,這一模式將有所改變。”愛投資高級副總裁韓世琪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說,“該模式在近期將不再新增業務,相關存量業務會在近期陸續消化,未來將增加點對點的業務比例,平臺定位仍是信息中介。”

然而,去“剛兌”並非易事。有業內人士梳理發現,目前只有拍拍貸散標區的非兜底標和積木盒子的風險自擔標,是完全去“剛兌”的。

清盤“魔咒”

“事實上,在投資人對平臺信任極度脆弱的當下,仍有很多平臺對逾期項目進行隱性‘剛兌’,以避免平臺出現負面輿情。但這不是長遠之計,加之一些惡意借款人故意不還錢,平臺的自有資金儲備一旦捉襟見肘,只能倒閉清盤。”陳文說。

對於逾期項目的處置,7月16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網貸機構風險防範及穩妥退出工作的通知》,要求平臺出現項目逾期時,不得跑路、失聯,第一時間與出借人做好溝通工作,確保電話、網站、APP等正常運作、辦公場所正常營業,主要負責人和高管必須親自出面與出借人等利益相關方溝通,並制定合理有效的還款計劃。

說到還款計劃,許晴指出,從已清盤網貸平臺發佈的公告看,最常見的是採取分期清盤和股權轉讓的方式。

記者搜索發現,在雅堂金融的兌付方案中,既有“三年分期還本”的表述,也稱“投資人可將債權轉成雅堂超市的股份,年底享受收益”。而大部分分期清盤的平臺都將還款時間設置為三年。例如,曾在上海排名前十的網貸平臺永利寶於7月16日晚發佈清盤公告,稱“將分36個月對投資用戶的資產回收”,值得一提的是,在宣佈清盤的當日下午,永利寶APP彈窗曾推送信息“平臺老闆餘剛、張玉豐已失聯”,號召投資人報警維權。

“這是絕望之冬,這是希望之春”

“這兩種方式的不確定性都非常大,首先分期清盤的時間戰線拉得很長,一開始平臺能拿出錢來進行兌付,後來就可能只有資金支付利息,再往後就是跑路了。而很多投資人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失去信心,自認倒黴。股權轉讓也有些不切實際,既然平臺會清盤,說明它的經營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想在後期翻盤的概率非常低。”許晴分析說。

債轉、逾期、清盤、爆雷……

就在這些負面詞彙把網貸行業推向絕望之時,一場以“讓投資人重拾網貸信心”為核心的“救亡運動”也已經展開。

“連風控團隊的核心人員都來了。”7月14日下午,北京金融街一家酒店的大宴會廳裡座無虛席,投資人交頭接耳討論著。

這場由廣州網貸平臺PPmoney主辦的投資人見面會,原本是PPmoney常規的開放日活動。“但目前行業處於特殊時期,投資人普遍信心不足,我們不僅帶來了風控團隊來向投資人解惑答疑,也帶來了最新的融資信息,原本這個融資消息是打算8月份再發布的,現在提前了半個月。”PPmoney理財CEO胡新介紹,PPmoney萬惠集團獲得由國能金匯、明泰資本等領投的6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

而宣佈資本利好信息,似乎也成為各大平臺較為青睞的“安撫”投資人的方式之一。僅在7月第一週,共有4家網貸平臺進行融資,融資金額5億餘元。

7月16日,凡普金科宣佈完成對旗下網貸平臺愛錢進的增資,將愛錢進的註冊及實繳資本從兩億元增至5億元人民幣。愛錢進總裁楊帆直言,此次增資是為了幫助愛錢進應對短暫的行業波動。

不過,陳文指出,對於諸如融資等利好消息,投資人仍然需要多加註意以防範風險。

包括投之家、抱財網在內的不少平臺在宣佈融資不久後就發生逾期。就在愛錢進宣佈增資的當天,付融寶董事長梁振邦發表公開信稱,目前,付融寶的個人貸項目借款人保持回款,但是企業貸逾期了。而在一週前,付融寶剛剛宣佈達成B輪融資,榮獲上市公司萬家樂控股股東戰略投資8億元。

“股權融資的時間跨度較長,因平臺出現大額資產逾期而臨時取消融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在當前宣佈融資信息是平臺維繫投資者信心的有效手段,不排除平臺會故意散佈虛假融資信息,來博得投資者的信任。”陳文說,建議投資者交叉驗證,判斷平臺是否存在風險,除了關注融資信息外,更應瞭解平臺的風控流程、項目的底層資產等信息,“平臺信息透明是促使投資者重構信任的必要一環”。

不少平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例如,理財範在官網發佈了由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備案合規報告。“未來還將探索和多家平臺一起使用區塊鏈技術讓項目底層資產透明化。”理財範聯席CEO申磊告訴記者,近日理財範的資金流入有所增加。

胡新也指出,PPmoney近日的運營數據顯示,日成交量稍微上漲,首充數據創歷史新高。

“投資人從小平臺撤離,資金流向大平臺是個趨勢。行業整合與重組是必然趨勢,現在確實到了市場出清的階段,行業裡的壞幣、劣幣、庸幣都會被淘汰。”羿飛說。

胡新宣佈PPmoney獲得C輪融資的第二天,網貸之家發佈消息稱,7月15日,徐紅偉已到深圳經偵處配合調查。目前,徐紅偉已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

2017年11月底,網貸之家推出了“網貸十週年”的特別節目。彼時,徐紅偉與胡新等互金大佬共同回顧貸歷史、展望網貸未來。

10個月後的今天,徐紅偉與胡新,一個落寞、一個滿懷信心,構成網貸行業優勝劣汰競爭下的兩個典型畫像。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一位互金從業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