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做「瞎忙」的校長?這篇文章幫助你,更有效地「忙」!

不想再做“瞎忙”的校長?這篇文章幫助你,更有效地“忙”!

正文共:3311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最近,總是能聽到身邊校長朋友們的吐槽。

校長A:“整個人就和陀螺一樣,一直轉呀轉呀轉,但最後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做。或者說實際出來的成果和不忙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差別。自個兒有時候也覺得特別累,但一停下來吧,心裡就覺得不踏實。”

校長B:“忙其實就是我們這些做校長的基本狀態了吧。抓招生、抓市場,管教學還得管衛生……事無鉅細,什麼事兒都得操心,管得事多了,必然得忙啊。”

校長C:“想要學校做得好,那就得狠抓每個細節。雖然學校裡也有主管啊主任啊協助管理,但還是不夠放心。為了做好口碑,做出名聲,那就得我自己去盯。”

但,忙,就是好事兒嗎?

不一定吧。

且不說過分忙碌過程中因為飲食或是其他方面因素造成的生理心理狀態上的下降,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忙”是否讓我們校區的營利真的增加了呢?

根據大量的實例得出的規律其實是:你花費的精力與時間為你帶來的營利並不一定成正比。

那你這“忙”其實就是“瞎忙”。那要如何擺脫這樣的“瞎忙”呢?

放下那些不應該由你去做的事情。

各位“忙忙忙”的校長們,首先我希望你能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

你每天到底在忙什麼?

這些事真的只能由你去做嗎?

不想再做“瞎忙”的校長?這篇文章幫助你,更有效地“忙”!

這句話出自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寫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

其實,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同樣有限的還有你我的精力。當你選擇去一個個處理校區裡所有的事物時,你的工作時間就被無形地分割成碎片,精力也是如此。

即便你是一個精力充沛、充滿智慧的校長,你也不得不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又忙又累。

這些瑣碎的事情確實被你解決了,看似是追求細節的完美,但你是否發現,你已經失去了縱觀全局的時間和全面思考的精力?

如果你還是陷於這些瑣事當中,你將發現你確實是忙,但不過就是“瞎忙”罷了。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絕對沒有錯,但每個細節都由你來做,還要別的老師做什麼?

你要做的絕對不該是每個細節的“執行”,更應該是對於全局的把控與調整。

不想再做“瞎忙”的校長?這篇文章幫助你,更有效地“忙”!

親愛的校長,你既然選擇了建立自己的校區,我想你也一定是有一顆成為行業代表的心吧。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校區能夠得到快速地發展,在教輔行業這個藍海市場中分一杯羹。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輔行業也越來越激烈,既有新東方、學而思、學大這些領頭羊們的佈局與擴張,也有如VIPkid、51talk等新興品牌的崛起。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機構意識到教輔行業的下一次爆發臨近了。

現在,你覺得,你手中的這一杯羹可還能分得著?

你再不從全局上,分析行業發展動態、當今教育形式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來調整校區,可別說想分得一杯羹了,也許連個渣都不剩。

市場是極其冷靜又殘忍的。他不會因為憐憫你的艱辛與付出,就讓你得到超出你的能力範圍的盈利。

你再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用在細節的執行上,親愛的校長,不是我說,當你回過神來的時候,也許就已經來不及了。

當你決定要改變現狀,調整自己的工作重心之後,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授權給老師,把一些應該由他們做的事情移交給他們。

當然,這並代表校長們就可以當個“甩手掌櫃”啥也不幹。相反,這時候才更是關鍵。

授權是一個有技巧的過程,校長在過去總是事事操心,離不開一個詞就是“不信任”。因為不信任,所以總是要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所以在授權過程中,我們總結了這樣兩條原則,按照這兩個原則進行選擇,基本不會出現問題。

不想再做“瞎忙”的校長?這篇文章幫助你,更有效地“忙”!

在相對有一定的經驗和歷史的機構裡,授權對象一般會直接選擇那些有經驗主管級的老師來擔任。他們比較瞭解校區的運營狀況的同時,他們對機構也有一種比較堅定的信任感。

對於那些校區比較小,發展歷程比較短的機構來說,授權對象的選擇則有一些難度了。

這時候,我們建議校長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評判選擇授權的對象。

(1)態度是前提

態度是一個人內心對外的投映,我們一定希望授權對象是一個真誠靠譜的人。這樣我們才可能願意信任他們完成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態度是從細節裡看出來的,我們在判斷備選的授權對象的時候,可以先回憶這個人在過去在做事的時候所呈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比如,對方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時候是提早的、準時的、還是拖延的推脫的。在溝通中是積極的,還是逃避的。

這些細節都是我們判斷對方態度的支持。

(2)能力

當我們圈定出幾位態度積極的值得信賴的候選人之後,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些態度積極的老師,是否有能力接手你之前的那些工作重心。

這時候我們需要分析之前的讓自己操心的事務,需要哪些能力。

比如,很多校長都是任課老師出身,隨著經驗的累加也許在機構裡除了授課還要承擔教研組的領導工作。那麼我們就要尋找一些可以替你在教研組領導管理的老師,授權給他們讓他們了來做這部分的工作。

分析一下這樣的老師需要有哪些特質?

一是一定時間長度的教學經驗,熟知當地不同年級段學生的課程重、難點,以及堅實的教學內容支撐。這是作為一個教研組老師的最基本要求。

二是一個擅長管理的老師

。同樣這樣的老師作為教研組的一個管理者,一定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對於整個教研組的未來方向的把握。切實落實每一個需要進行的步驟,調動教研組內成員的能動性。

當我們列出這樣的特質之後,與我們的備選人進行匹配,選擇與這個特質模型最為接近的人成為我們的授權對象。

不想再做“瞎忙”的校長?這篇文章幫助你,更有效地“忙”!

這是很多校長知道卻容易忘記的一點。


有的時候,一些校長總想以自己的經驗去幫助那些授權對象,讓他們少走彎路。這道理是沒有問題的,但總有校長以不太恰當的方式去進行這樣的一個過程。

明明你把權力授予給了對方了吧,卻每一次都對方的決定指手畫腳……你這讓對方怎麼想,你這到底是信任他呢還是不信任他呢?

這就像我們在喝水的時候,總有人說你該站著喝或是你該喝冰水等等,我們知道對方可能是好心,但難免內心會懷疑自己或是覺得煩悶,你說對吧。

既然你選擇了他,作為你的授權對象,那就請相信他,剋制自己的控制慾,讓他去做。基本上那些能讓你感到信任的老師,一定是有能力的。實在擔心,那就給他幾次試錯的機會,如果你發現他確實沒有辦法處理好事情,那就及時地解決問題,也不算太遲。

放心好了,出不了么蛾子的。

假如真那麼不幸,那個授權對象真的“糟糕”到了非換不可的地步,再考慮是否有更合適的人來成為你的授權對象。

這時可別再想把授權出去的東西,又自個兒拿回來了。又把時間用在這些事情上,這不就成了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了,這不又是“瞎忙活”?

當你做到了上述的兩點,你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繼續提高你的專業素養和更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從而幫助你能更正確地為校區做出決定和制定未來的發展規劃。

這才是讓你的價值最大化的方式。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不“瞎忙”的優秀的領導者。

道理呢,我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兒了,至於做不做、怎麼做呢,當然全憑你的想法。你要是相信我,覺得這些東西有那麼一些用,你就嘗試一下,要覺得不成,那我也勉強不了你。


其實用了這麼長的篇幅給大家介紹瞭如何跳脫出“瞎忙”,我最想傳達給大家的一個信息:希望各位校長能夠意識到,

作為一個校區的領導者,我們的格局有多大決定了我們的校區能成長到多大。

要想做得好,那麼我們一定要比任何一個校區的老師更及時地掌握整個行業動態,並儘量地做出預判的動作。當我們的校區能做到“先人一步”的時候,那麼我們的校區就多一分優勢。

做出這些預判的底氣來源於哪兒呢?就是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如果我們還是只把眼光放在單一的校區事務上,我們壓根就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學習和研究整個行業環境的動態和規律。不是嗎?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所有人,都能逐漸學會放棄那些不該由你來做的事情,肩負起你的責任,成為一個更優秀的校長。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