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地道的德國人講優美的中國話

扁擔寬板凳長

扁擔想綁在板凳上

倫敦瑪麗蓮買了件旗袍送媽媽

莫斯科的夫斯基愛上牛肉麵疙瘩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

嘴裡唸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

《中國話》S.H.E

這首歌曾經一度是還在上中學的印象君mp3裡循環播放的單曲,rap帶感,旋律輕快。如今看著身邊很多德國同事努力學中文的樣子,印象君經常投以鼓勵和肯定的目光,但心裡活動是這樣的:“多少年我們苦練德文發音和文法,這幾年換你們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平平仄仄平平仄...哈哈哈。”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聯合國中文日

中文是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佈啟動聯合國語言日。這一新倡議的提出旨在慶賀多種語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並促進六種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新聞部將中文日定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穀雨”,也就是每年的4月20,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泡茶館兒練中文

印象君的好友Thomas,前前後後在中國呆了近10年,說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偶爾也摻雜著一點兒四川味兒…哈哈,也可以說是辣椒味兒。Thomas樂於給朋友們推薦成都的火鍋店,沒錯,正是最初的兩年中國時光,讓他悟出了學習中文的真諦。

讓我們先回到Thomas14歲的時候,他第一次出遠門旅行,來到香港,結識了讓他覺得無比神奇的中文字符。他當時還遇到了一個德語流利的香港導遊,那時候他就想,既然人家能把德語說得這麼好,說不定我以後也能說一口不賴的中文。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圖片源自網絡

1999年,Thomas如願以償開始在慕尼黑大學攻讀漢學專業。前兩年是打基礎的階段:語法,詞彙,聽力,寫作,口語,他同樣體會了所有學外語的人所經歷過的“痛苦”。對於Thomas來說,語法是小菜一碟兒,詞彙是積累的過程,唯獨發音有點讓人頭疼,需要多下功夫。

基礎課結業考核後,Thomas興致勃勃地來到位於成都的四川大學進修,卻遭遇了中文學習道路上的“滑鐵盧”。他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當地人在說什麼,不禁沮喪地質疑自己前兩年的學習效果。於是他開啟了茶館兒聊天學習法,每天都花一些時間泡茶館兒,從聽當地人說話,到學他們說話,到最後毫無障礙地跟他們說話,他嚐到了在語言環境中學中文的甜頭兒。從泡茶館兒這件事就能看出Thomas是個挺有性格的人,他不喜歡循規蹈矩,也從沒被任何認證式語言考試所綁架過。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圖片源自網絡

Thomas深切地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開始學習中文。99年,他所在的漢學專業只有8個學生,2013年,漢學專業增加到80人,中文就這麼火了。他還透露說,其實現在也有很多中國的漢學專家願意到德國從事研究工作,因為德國一些圖書館珍藏有很多原版的中文資料。

回憶起學中文的初衷,Thomas表示,他完全是因為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他的其他同學也一樣。那時候大家的出發點都非常單純,他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中國,Thomas完全不會把自己當成外國人,他說自己的中國朋友比德國朋友多,這一點印象君深信不疑。

中文教學縮影

正如Thomas所說,中文真的火了。根據德語區漢語教學協會的統計數據,目前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高校有約5000名學生正在學習中文,其中大部分是漢學專業和從事中國相關研究的學生及學者。再加上中小學和語言班,德語區共有10000多人正在學習中文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圖片源自網絡

為了更好地瞭解德國的中文教學和學習環境,印象君特邀好友趙義民老師,分享了她在多特蒙德做漢語老師的經歷。

義民任教的學校是Geschwister-Scholl Gesamtschule in Dortmund(簡稱GSG)。這所中學早在2004年就開設了中文課程,是德國最早開設中文課的中學之一。自然,教師隊伍也相當亮眼,四個全職的漢語教師:董老師是中國人,在德國本科和碩士(英語教學)畢業之後就留在德國了;另外三個老師是德國人,在中國不同的大學完成了至少兩年的漢語課程,其中有一個是漢學博士,兼任德國波鴻大學漢語學院的講師。此外還有一名中國派去的公派教師擔任漢語助教,這就是當年義民的職位啦。學校也會向周圍的明斯特大學和波鴻大學等的漢學專業學生提供漢語教師實習崗位。所以最多的時候GSG有7名具備漢語語言能力的老師。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GSG裡學漢語的學生人數超過300人,學生選擇中文作為外語完全是自願的,他們從6年級開始就可以選擇中文課。每年九月,各個語種的老師都要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學生選擇自己教授的語種。

學生們學習中文的初衷真的是五花八門,有的說學中文很酷,很有意思;有的說因為有親戚在中國,要去中國旅遊;還有的說要當商人,以後肯定要跟中國人做生意;也有的僅僅是因為中文課簡單(因為他們的老師說中文沒有語法,不用學漢字),考試容易通過…

聊到德國學生學中文的習慣和方式時,義民不禁笑著說道:“德國學生比較懶,學習自主性完全沒辦法跟中國學生相提並論,但德國學生最好的一點是永遠不怕犯錯,什麼都敢說都敢寫,不管對不對,上來就會把學到的東西用上。而且德國學生更注重外語的實用性,課堂上課文對話的角色扮演他們的表現會非常好。”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說到考試,有一件事讓義民印象深刻:學生們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由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組成,各科老師都會給一個分數,老師會當場念分數。當然如果你不願意老師念你的分數,可以回答不,老師就會略過這個學生的成績不念。唸完分數之後如果學生對老師給的分數公平性有疑問可以去找老師問,為什麼給我這個分數,我覺得明明可以更高,提出有理有據的論點,有時候老師會反駁,但是也有的時候會成功改到學生滿意的分數,義民認為這是師生間互相尊重的結果。

GSG的學生可以選漢語(口語或寫作)作為Abitur(高中畢業考試)的科目,這個對大學專業選擇有一定的好處。另外,GSG的學生會參加HSK(漢語水平考試),不是必須的,但是基本上全班都會參加,一級的通過率還蠻高的,只要學過兩三年漢語的基本上都能通過,水平高一點的會參加二級考試。

學生們還有不少出國交流的機會,他們與西安市第一中學建立了友好學校關係,每年十月中旬都會組織到中國訪問遊學,為期十天左右,到去年已經是第7年了。學生們置身於中國城市,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中國語言和文化的魅力。

還有一些中學畢業的學生可以在gap year申請到中國貧困地區(雲貴川內蒙江西等地)支教,教授英語,支教時間從9到16個月不等。據說每年都有30個左右的德國中學畢業生會被派到中國各地中小學。支教德國人,你們如此可愛!

義民還告訴印象君,她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願意接觸中文,特別是在她結束任教,又返回德國的時候。而且漢辦近年來外派孔院漢語助教志願者和孔子課堂志願者的頻率和人數都在不斷增多,由此也可以推斷出來。

特別感謝義民和Thomas與印象君分享你們教中文和學中文的快樂!

往期印象精彩

就算你再不喜歡粉色,也不禁要讚美波恩的春天

2018年德國最熱電遊,爭當頭號玩家

成立36年,死褲子樂隊終於來中國了!

德國人不想為殯葬花錢了嗎?

除了彩蛋還有什麼?

世界水日---看德國汙水治理經驗

紀念民主德國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自由選舉

誰將入閣默克爾新聯合政府?

去德國參加展會,怎麼方便又快捷地拿到簽證?

那些春節吃不著餃子的八零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