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伦敦玛丽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

莫斯科的夫斯基爱上牛肉面疙瘩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中国话》S.H.E

这首歌曾经一度是还在上中学的印象君mp3里循环播放的单曲,rap带感,旋律轻快。如今看着身边很多德国同事努力学中文的样子,印象君经常投以鼓励和肯定的目光,但心里活动是这样的:“多少年我们苦练德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你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平平仄仄平平仄...哈哈哈。”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联合国中文日

中文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这一新倡议的提出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新闻部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也就是每年的4月20,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泡茶馆儿练中文

印象君的好友Thomas,前前后后在中国呆了近10年,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偶尔也掺杂着一点儿四川味儿…哈哈,也可以说是辣椒味儿。Thomas乐于给朋友们推荐成都的火锅店,没错,正是最初的两年中国时光,让他悟出了学习中文的真谛。

让我们先回到Thomas14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出远门旅行,来到香港,结识了让他觉得无比神奇的中文字符。他当时还遇到了一个德语流利的香港导游,那时候他就想,既然人家能把德语说得这么好,说不定我以后也能说一口不赖的中文。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图片源自网络

1999年,Thomas如愿以偿开始在慕尼黑大学攻读汉学专业。前两年是打基础的阶段:语法,词汇,听力,写作,口语,他同样体会了所有学外语的人所经历过的“痛苦”。对于Thomas来说,语法是小菜一碟儿,词汇是积累的过程,唯独发音有点让人头疼,需要多下功夫。

基础课结业考核后,Thomas兴致勃勃地来到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进修,却遭遇了中文学习道路上的“滑铁卢”。他发现自己根本听不懂当地人在说什么,不禁沮丧地质疑自己前两年的学习效果。于是他开启了茶馆儿聊天学习法,每天都花一些时间泡茶馆儿,从听当地人说话,到学他们说话,到最后毫无障碍地跟他们说话,他尝到了在语言环境中学中文的甜头儿。从泡茶馆儿这件事就能看出Thomas是个挺有性格的人,他不喜欢循规蹈矩,也从没被任何认证式语言考试所绑架过。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图片源自网络

Thomas深切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学习中文。99年,他所在的汉学专业只有8个学生,2013年,汉学专业增加到80人,中文就这么火了。他还透露说,其实现在也有很多中国的汉学专家愿意到德国从事研究工作,因为德国一些图书馆珍藏有很多原版的中文资料。

回忆起学中文的初衷,Thomas表示,他完全是因为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他的其他同学也一样。那时候大家的出发点都非常单纯,他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国,Thomas完全不会把自己当成外国人,他说自己的中国朋友比德国朋友多,这一点印象君深信不疑。

中文教学缩影

正如Thomas所说,中文真的火了。根据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高校有约5000名学生正在学习中文,其中大部分是汉学专业和从事中国相关研究的学生及学者。再加上中小学和语言班,德语区共有10000多人正在学习中文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图片源自网络

为了更好地了解德国的中文教学和学习环境,印象君特邀好友赵义民老师,分享了她在多特蒙德做汉语老师的经历。

义民任教的学校是Geschwister-Scholl Gesamtschule in Dortmund(简称GSG)。这所中学早在2004年就开设了中文课程,是德国最早开设中文课的中学之一。自然,教师队伍也相当亮眼,四个全职的汉语教师:董老师是中国人,在德国本科和硕士(英语教学)毕业之后就留在德国了;另外三个老师是德国人,在中国不同的大学完成了至少两年的汉语课程,其中有一个是汉学博士,兼任德国波鸿大学汉语学院的讲师。此外还有一名中国派去的公派教师担任汉语助教,这就是当年义民的职位啦。学校也会向周围的明斯特大学和波鸿大学等的汉学专业学生提供汉语教师实习岗位。所以最多的时候GSG有7名具备汉语语言能力的老师。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GSG里学汉语的学生人数超过300人,学生选择中文作为外语完全是自愿的,他们从6年级开始就可以选择中文课。每年九月,各个语种的老师都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学生选择自己教授的语种。

学生们学习中文的初衷真的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学中文很酷,很有意思;有的说因为有亲戚在中国,要去中国旅游;还有的说要当商人,以后肯定要跟中国人做生意;也有的仅仅是因为中文课简单(因为他们的老师说中文没有语法,不用学汉字),考试容易通过…

聊到德国学生学中文的习惯和方式时,义民不禁笑着说道:“德国学生比较懒,学习自主性完全没办法跟中国学生相提并论,但德国学生最好的一点是永远不怕犯错,什么都敢说都敢写,不管对不对,上来就会把学到的东西用上。而且德国学生更注重外语的实用性,课堂上课文对话的角色扮演他们的表现会非常好。”

听地道的德国人讲优美的中国话

说到考试,有一件事让义民印象深刻:学生们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各科老师都会给一个分数,老师会当场念分数。当然如果你不愿意老师念你的分数,可以回答不,老师就会略过这个学生的成绩不念。念完分数之后如果学生对老师给的分数公平性有疑问可以去找老师问,为什么给我这个分数,我觉得明明可以更高,提出有理有据的论点,有时候老师会反驳,但是也有的时候会成功改到学生满意的分数,义民认为这是师生间互相尊重的结果。

GSG的学生可以选汉语(口语或写作)作为Abitur(高中毕业考试)的科目,这个对大学专业选择有一定的好处。另外,GSG的学生会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不是必须的,但是基本上全班都会参加,一级的通过率还蛮高的,只要学过两三年汉语的基本上都能通过,水平高一点的会参加二级考试。

学生们还有不少出国交流的机会,他们与西安市第一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每年十月中旬都会组织到中国访问游学,为期十天左右,到去年已经是第7年了。学生们置身于中国城市,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还有一些中学毕业的学生可以在gap year申请到中国贫困地区(云贵川内蒙江西等地)支教,教授英语,支教时间从9到16个月不等。据说每年都有30个左右的德国中学毕业生会被派到中国各地中小学。支教德国人,你们如此可爱!

义民还告诉印象君,她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愿意接触中文,特别是在她结束任教,又返回德国的时候。而且汉办近年来外派孔院汉语助教志愿者和孔子课堂志愿者的频率和人数都在不断增多,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来。

特别感谢义民和Thomas与印象君分享你们教中文和学中文的快乐!

往期印象精彩

就算你再不喜欢粉色,也不禁要赞美波恩的春天

2018年德国最热电游,争当头号玩家

成立36年,死裤子乐队终于来中国了!

德国人不想为殡葬花钱了吗?

除了彩蛋还有什么?

世界水日---看德国污水治理经验

纪念民主德国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自由选举

谁将入阁默克尔新联合政府?

去德国参加展会,怎么方便又快捷地拿到签证?

那些春节吃不着饺子的八零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