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

十七年後,我們仍然能記得那句重要的叮囑,這部被坊間譽為宮崎駿藝術水平最高的一部動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神奇的世界,一段神奇的冒險。而17年後的今天,我們才真正的看懂了這部電影的殘酷隱喻。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開向新家滿載行李的車

是父母自以為是的執念

電影一開頭,是一家人在車裡,而車子朝著新家的方向駛去。前排的父母興奮的討論著新家周圍的購物是否方便,完全忽略了躺在後座的千尋一臉的不情願。

面對千尋對於以前學校的留戀,父母兩人置若罔聞,只是不停地說:“新學校很漂亮哦。”當千尋手中的花束變得枯了,尋求媽媽幫助的時候,媽媽也只是淡淡地回覆:“回家剪短花莖,養養就好了。”

面對千尋的不停發問,母親最後放下一句:“你最好乖一點,因為今天會很忙。”

千尋說的一切在他們看來都是那麼無關緊要,甚至是小孩的耍脾氣。在他們看來,對於新家的憧憬比小孩子莫名其妙的小情緒更讓他們覺得應該得到重視。

自私的父母比較重視自己的快樂。或者說,在他們的意識裡,小孩子就是聽從父母的安排就好了。朋友?交新的就好了!學校?好像也都差不多!小孩子哪裡來的那麼多想法?

面對父親絕對的權威和話語權(即使車子已經被父親飛速駕駛到讓人感到不適,母親也只是小心提醒千尋在後面坐好)好像進入那個隧道也只是千尋“命中註定”要經歷的一場“磨難”。

原生家庭的最大悲劇就是,作為孩子的你無法抗拒,只能接受。接受將會面對的一切好的,壞的,而將你推出去迎接社會無情的淬鍊的,是父母自以為是的執念。

一家三口:自大無知的父親,盲目順從的母親,和不被重視的孩子。

多麼“典型”又“尋常”的一家人!

千尋,是千千萬萬的我們,千千萬萬的我們化成了一個千尋。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隧道

另一端是殘酷的成年世界

不管內心如何抗拒,千尋仍然跟隨父母的腳步,進入了那條幽深的隧道。

宮崎駿通過這樣一條幽深的隧道,來暗示了這條隧道是連接了另一個成年世界的中轉站。

如果說隧道這邊是現實世界,千尋還是那個即將搬到新地方,結識新朋友的小學生,那麼,隧道的這邊就是充滿殘酷物慾橫流的成年世界。

在這個成年世界裡,千尋將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因為他的父母早已經在這物質的成年世界裡,吃成了兩頭豬。

兩頭忘了自己曾經是人的豬。

電影開篇十分鐘內,父母就華麗的退場了。以一種極其滑稽的方式:因為偷吃供奉神明的食物,而變成了兩頭豬。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食物在這裡有了一種象徵意義,它代表著成人世界裡的種種誘惑,金錢,權力,地位…為了這些誘惑,他們甘願冒險。

宮崎駿用這種滑稽又可笑的方式,告訴我們:“成年人因為自身的缺陷,註定要被社會淘汰,孩子們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就這樣,接下來的一小時五十分鐘,都是千尋一個人的冒險了。而冒險的理由是:救自己還有已經變成豬的父母,逃離這個地方,回到現實世界。

原生家庭的弊端再一次展現的淋漓盡致——“父母先把你強制性的拉入成年人的殘酷世界,讓你一夜長大,然後還需要你邊打工邊想辦法救雙親脫離苦海。”

從這一刻開始,千尋要學著自己照顧自己,學著在這成年人的殘酷世界裡,去做一個大人。

不過幸運的是,還有一個白先生,願意做她在成年路上的“掌燈人”。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鍋爐爺爺的鍋爐房,

是踏入職場的必經之路

白龍的出現可以說是千尋成年世界的一盞明燈。他帶千尋躲過眾人,還為她指明瞭成年世界的生存之道——只有工作才能在這裡活下去

按照白龍的指示,千尋找到了鍋爐爺爺工作的鍋爐房。從踏入鍋爐房的瞬間,千尋就已經在成年世界的職場中了。

宮崎駿用了不小的篇幅,去描繪了“小煤灰”們的工作狀態。暗示著千尋像是初入職場的菜鳥,沒有人教,只能看著別人井然有序的工作著。

直到一個“小煤灰”在她的腳邊摔倒。千尋有心相助,卻力不從心。後來還是勉強完成。更多的“小煤灰”們一一效仿想要偷懶,也暗示著成年人的惰性,耍小聰明是職場中的普遍現象。

電影到這裡,宮崎駿借鍋爐爺爺之口說出了兩個職場真理:

1 既然要幫忙就不要半途而廢(做事要有始有終)

2不要因為你的一時高興就把別人的工作搶去做了(不要隨意打亂別人的工作,這對被幫助的人並不是什麼好現象)

鍋爐爺爺在電影中扮演一個面冷心熱的老前輩,他也許是公司樓下看門的大爺,又或是中規中矩默默無聞的職場前輩。他也許並不起眼,但他滿腹職場哲學,隨便提點一兩句,你便受益匪淺。

顯然,在鍋爐大爺的鍋爐房裡,千尋完成了職場的“快速入職培訓”——認清自己的定位,幹好自己的活兒,不要打擾別人。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白先生的手握得再緊,

也有鬆開的那一天

電影的後半部分,主題便是“拯救”。

千尋認真工作的同時,以真誠的態度對待被認成“腐蝕神”的河神,並拔出了河神身上的“刺”。

拯救了因為孤獨而誤入歧途,用金子誘惑他人換取虛假恭維的無臉男。

將一直被湯婆婆以安全有理由圈養在屋子裡的巨嬰寶寶,帶到外面看世界,改變了它暴躁乖張的性格。

還拯救了因偷竊印章被反噬的白龍。

宮崎駿用各色各樣的角色,塑造了成年世界光怪陸離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缺陷,青蛙崇拜金錢,無臉男害怕孤獨,湯婆婆追求權力,白龍誤入歧途。

千尋後半段的職場之路可謂是精彩絕倫。

同時也完成著屬於自己成年世界必經的挑戰和關卡。

千尋像是一點點變得更加強大起來,事情到了最後,父母也如願被救出。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一切都像是個完美的大結局。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就在這時,白龍,也是當時千尋小時候掉落的那條“琥珀川”,卻放開了一直緊緊牽著千尋的那隻手。

“我不能過去了。”

下面的路你要自己走了。

我們習慣了白先生在危難時候伸出的援手,習慣了在不安時被他的大手輕撫頭頂,習慣了身邊總有他的陪伴,而到了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沒有什麼人是可以永遠陪著你一起的。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宮崎駿告訴我們:

“有些路,註定是一個人的旅程。

就像突然鬆開手放你獨立成長的父母,

又像是一路走來相伴而行的小夥伴終究要走向不同的遠方。

離別才是人生永遠的主旋律。

願你在這光怪陸離的世界裡

不迷失,不懦弱,不執念,不強求

永遠記得‘我’是誰。

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

17年後的今天,我才看懂千與千尋背後的“殘酷隱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