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繞著的我們的《千與千尋》

宮崎駿先生的《千與千尋》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動畫,他的作品是為數不多的在3D技術氾濫的時代,始終堅持著用手繪動畫來描述故事的人。看過他作品的人,都會被他充滿想象力的畫面和人物所震懾,更會被那些憂傷和惆悵所感動。對他來說動畫電影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

魂繞著的我們的《千與千尋》

這部影片適合了不同年齡層的人觀看,宮崎駿的電影都在表達些什麼,只有真正看透了的人,才能像千尋一樣找到自己的回家之路……很多時候,我會覺得宮崎駿不是在講述著一個故事,他是從人們的本身去挖掘這個故事。

千尋跟隨父母去野營。父親開著快車,母親在催促,千尋在車後座上遭受顛簸。穿過隧道,千尋一家闖入了一座"空鎮"。貪婪的父母經不住誘惑,瘋狂地偷吃了無人看管的食物,變成了豬,千尋卻是清醒的。夜幕來臨,來路成了汪洋,千尋再也走不出去。千尋的身體奇蹟般開始透明。所幸一個叫"白"的男孩及時出現,化解了"把人變沒"的魔法,並幫助千尋走過了排查人類的"嘆息橋"。然後,千尋結識了蜘蛛模樣的釜爺爺和可愛的煤灰精,邂逅了邪惡的湯婆婆,挽救了本性善良的"無臉男"。無臉男利用大家的貪婪來填補自己的空虛來獲得滿足感,不斷尋求在群體中的歸屬感,讓自己感到並不孤單,都吞下去各種食物,形成一個虛假的龐大的"自我",永遠看不見面具下的表情。但短短几個鏡頭卻暴露出了他的內心,他像一個有著殘缺心理的孩子:孤獨、無臉男幾乎帶著哭腔對千尋說,"我很寂寞,真的很寂寞。"

魂繞著的我們的《千與千尋》

千尋讓無臉男吞下了河伯的丸子,吐出所有的慾望迴歸到最初的單純。

最後,無臉男跟隨千尋來到了錢婆婆家裡。它在錢婆婆這裡感受到了安心。在錢婆婆的指導下,它認真地用起了勾針。它留在了錢婆婆家裡當她的助手。

魂繞著的我們的《千與千尋》

無臉男的"無臉",我想解釋應該是千尋成長過程中的另一面。是像千尋這樣突然就面臨了成長的壓力的孩子們在努力前進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一段心理境遇—對自身的認同。它伴隨著成長出現,也隨著成長而消失,遺留在記憶裡。

魂繞著的我們的《千與千尋》

影片的最後,千尋拯救了父母回到最開始的隧道,一切都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在隧道的這頭,沒有腐爛大人,沒有險惡的鬥爭,只有面前一片鳥語花香, 但是那段經歷讓現在的千尋早已不是之前那個小姑娘了。而人類何嘗不是跟著千尋一起成長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