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恢復熱搜榜後,這個英語考試想考95分的孩子火了!

微博恢復熱搜榜後,一個五年級的孩子上了榜。

2月2日,江蘇高郵的一家超市裡,媽媽在工作,男孩在一旁的桌邊學習英語。他說自己今年上五年級,這次考試英語沒考好,想多學點,讓媽媽少操心。

在這個曾經充滿著娛樂圈花邊新聞的熱搜榜,竟然出現如此清流,真是讓人驚訝,喬爸看完視頻後,更是感動。感動之餘又開始了一波關於家庭教育的思考——最好的家庭教育究竟是什麼樣的?

根據這個時間,這個五年級的孩子應該是期末考試剛剛結束,英語89分的他為自己定了一個新的目標,英語要考95分以上。而他更長遠的目標是:不讓媽媽為自己的學業操心。

微博恢復熱搜榜後,這個英語考試想考95分的孩子火了!

看完這個視頻的網友們紛紛被這個五年級孩子的話暖到不行。

“太暖心了,懂事,以後必有出息!”

“我也是個媽媽,沒想到有天會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暴淚!”

“放假居然不玩王者榮耀?如此貼心的孩子哪裡找?”

“簡直就是旅行蛙真人版!學習吃飯學習看書!”

“別人家系列......”

喬爸看了評論,大部分都是羨慕嫉妒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嫉妒別人家的父母,恨自己家的孩子不懂事!”

在喬爸看來,這個孩子的暖心作為其實是家庭教育的成果!

家庭教育其實是

潛移默化的“環境教育”。

孩子是最好的觀察學習者。

我們會發現,孩子在幼兒時期是最善於模仿家長的一舉一動的,你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他們觀察模仿的對象。家長們往往不必多說,而是經常用動作吸引孩子,引導孩子模仿自己。

而一旦孩子能夠順利的和家長用語言溝通後,家長們做的越來越少,說的越來越多。彷彿一切都可以用語言解決。不停的通過語言去給孩子灌輸思想,揠苗助長式的教育孩子,加上學校“填鴨式”的教學,這種情況讓他們沒有了思考的空間,只是本能的按照要求和規矩做事。然而沒有思考後的盲目順從一旦遇到了困難,他們就會迅速爆發,開始本能的抗拒你們設定的規則。以至於出現孩子的叛逆期。

視頻中的男孩之所以能夠說出“不想媽媽擔心自己學業”的話完全是環境教育的結果。在媽媽工作的地方,他知道她的媽媽做著一份非常辛苦並且忙碌的工作,在親眼見到媽媽的不容易後,他開始思考,如何能夠減少媽媽的負擔。於是有了你們看到的非常懂事又暖心的行為。

這樣看來,有時,做要比說更有用。

而孩子的“思考自由”更是重中之重。

家長要留給孩子足夠的

思考空間和自由。

不要強行給孩子灌輸“你必須要好好學習”“你要考試考得好”“你要非常懂事”的思想,你能做的,引導式的提出這個問題,然後他才是回答這個問題的人。

“你覺得學習是為了什麼呢?”

“媽媽覺得遊戲玩太多不好,你覺得呢?”

“這次考試沒有考好,你有要一個新的目標嗎?”

上面才是父母必背句式。

多給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間,像視頻中的媽媽一樣。沒有教育理論,沒有嚴格管理。她給出的是一個環境。然後放孩子去自由地體會,思考,然後建立自己的目標。不要限制孩子的無線想象和可能性。

因為

把雄獅困於籠中,看到的只有苟且,

給孩子以空間,他才能展翅飛向遠方。

最後,喬爸認為,這個五年級的孩子給自己定的“英語考試95分以上”的目標,一定會實現。因為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並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通常擁有普通人沒有的堅持與激情。

目標與追求,夢想與未來,都是不需要別人給的,這些發自內心的萌芽,需要自己的汗水澆灌,才能茂盛壯大。

“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感受世界,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世界”。然後熱愛自己的熱愛,堅持自己的堅持。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如此。

而這是家長能給的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