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C:如何讓每個人都懂雲計算 看這篇就夠了

【TechWeb報道】12月13日消息,雲計算這個詞,想必很多人都曾聽過,有人說網盤是雲計算,也有人說AlphaGo是雲計算,其實都沒錯,但始終無法以一個具象化的詞語來給其進行定義。雲計算現今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遺憾的是,多數人並不是知道自己正在使用雲服務。那麼究竟什麼是雲計算,今天就通過消費級應用給你普及(不含任何專業學術用語)。

Case 1:PC與雲計算

PC在消費級產品中並不陌生,PC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包含:主板、CPU、內存、硬盤、顯卡、聲卡、網卡、顯示器等。基於這些硬件基礎,系統才能“跑”起來,軟硬結合最終形成了一臺可以使用的電腦。

而在這幾個關鍵性硬件中,日常本地存儲功能由硬盤完成、CPU就是大腦負責日常數據處理、內存影響著運行性能(也就是快慢),這些基本的道理應該已經熟知。但如果有一天,操作系統搬到了線上,硬盤、處理器等硬件均會化為烏有,還有什麼動力能夠讓其繼續運行?沒錯這就是雲計算。

不就前一家國內雲廠商就開發了一款名為UZER.ME的產品,將系統、軟件統統搬到了線上,也就是行業內所說的SaaS化(看不懂SaaS術語並不影響接下來的閱讀)。

TO C:如何让每个人都懂云计算 看这篇就够了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我們來舉例說明:

在日常使用電腦的過程中,經常會感覺PC越用越慢,卡CPU卡內存等現象頻頻發生,果你時刻保持著對PC的優化,那你可能打開Chrome瀏覽器都要耗費一段時間。而通過UZER.ME,即便是老電腦也能很快的開啟大應用,這就是雲計算的魅力之處,雲端釋放計算能力,也就是說所有運算能力不再由本地PC上的硬件來提供,而全部交給雲端。關閉應用只需要像關閉瀏覽器上的標籤頁一樣,本地裡因卡頓出現白屏的現象也就此消失。

對於3D從業者來說,一臺能夠支撐其工作的工作站費用大概在2W左右,而3D設計稿最尷尬的問題就是無法通過平面打印上完整展現,給客戶展示時,還需要對方有提供設備支撐。而云計算,能夠廢除這些門檻,無論對方使用什麼設備都能快速打開。

TO C:如何让每个人都懂云计算 看这篇就够了

(硬盤也在雲端,也就是常用的網盤)

這是雲計算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線上我們沒有做任何軟硬件方面的部署,卻依舊能夠讓其運行。就目前來看,這款產品或許還在雛形階段,但卻為我們拉開了無線想象的空間,未來我們或許能不再受到硬件的限制,直接在雲端“吃雞”。

Case2:續播

回想一下幾年前,最早PC本地上的續播功能主要是因為緩存的影響。而看網絡視頻的狀況則是:前進→卡...卡...→前進(或後退)→卡→差不多就是這了吧,湊合看吧。這種方式既耗時間又廢流量。

而現今,各大視頻平臺都有了續播功能,無論你用什麼樣的終端設備進行觀看,只要同一ID就能體驗到這一功能。這也是雲計算在背後發揮的功效。

這是雲計算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將信息放在雲端,並通過一種全新的機制進行信息傳播。讓其具有延展性、實時性等特性。

TO C:如何让每个人都懂云计算 看这篇就够了

也就是說,以前本地的緩存,被各大視頻平臺放在了自家服務器中,並對賬戶流量的信息進行關聯和發送。與本地原理相通,如果有一天視頻平臺自家的服務器出問題了(就如同你格機了),照樣得重頭播。

Case3:在線夾娃娃

在線夾娃娃是這一陣才流行起來的一類應用,主要是面多懶癌患者提供足不出戶夾娃娃(與遊戲廳玩法相同)這個一本萬利的服務。目前應用市場上同類軟件不下數十款,由此可見這個項目有多火。

TO C:如何让每个人都懂云计算 看这篇就够了

除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外(娃娃機、攝像頭),這類應用最注重延遲的高低,不同於其他直播,卡一下或是有些延遲還可以被接受,而短短几十秒的夾娃娃過程絕容不下1秒級的延遲。

多數玩家都會在WIFI環境下進行遊戲,眾所周知,WIFI沒有4G穩,但WIFI環境不用考慮流量這個大問題。而這種傳輸的方式不同於以往的P2P(也就是QQ此類軟件在線傳輸),所以這就對CDN雲端提出了要求。

用白話來說,CDN就是內容分發網絡,而云計算則解決在線業務承載問題。原理也不做過多聲明,只要明白它的意圖是提高用戶訪問時的響應速度就行。

END:技術始終不會在表象顯露,所以消費者才會對這一概念有著雲裡霧裡的感覺,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雲計算已經在每個角落得到了應用。雲計算的本質就是釋放計算能力,翻譯來說就是:傳輸靠帶寬計算在雲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